慢性腰肌勞損的一般診斷和推拿按摩手法分享,簡單有效易操作

李華錘療 發佈 2020-01-22T02:31:21+00:00

因韌帶血供較差,修復能力較弱,且疤痕修復時可產生粘連等原因可使腰痛纏綿日久,但其壓痛局限,且在棘間,不可見有長期腰痛,即診為腰肌勞損,當要仔細問診,仔細體檢,不可枉下診斷,檢查一般診斷不困難。

  慢性腰肌勞損是指因腰部肌肉、韌帶、筋膜等軟組織的慢性損傷而產生的腰脊酸痛為主症的一種疾病。

  本病以長期彎腰工作或持續負重,或急性損傷誤治、失治,遷延日久而來,體力勞動者多見。

【病因病機】

  醫學認為,本病以腎氣虧虛為本,復感風、寒、濕邪,筋脈不和而致。 長期彎腰,持續負重,導致腎氣虧虛;或急性損傷,遷延日久而致氣滯血瘀。復又感受風寒濕邪,經絡痹阻,不通則痛。 現代醫學認為是由先天發育的缺陷,慢性的勞損,急性損傷的失治,而使局部的代謝發生障礙,組織變性所致。

【臨床表現】

  1.有長期腰痛史,反覆發作,或時輕時重,纏綿不愈,可曾有急性外傷史,亦可無外傷史,但有勞損史。

  2.腰骶部一側或兩側酸痛不舒,勞累後加重,休息後減輕,並與氣候有關,喜暖怕涼。

  3.腰腿活動可有牽掣不適感,但活動尚可。

  4.急性發作時各症狀均可明顯加劇,可出現活動不利。


【檢查】

  1.腰椎生理弧度可變淺或消失。病程長者,腰肌萎縮變平,使正常時在脊柱棘突兩側隆起的腰肌消失變平而中央的棘突呈一條隆起。由於腰肌的神經支配是節段性的,因此棘旁肌肉可因各種原因而出現局部肌肉萎縮。

  2.可見到腰肌萎縮,而其生理弧度反明顯增大者,其人前腹壁部肌肉必有萎縮或無力。查其腹肌。方法是令患者交叉雙臂抱在胸前,上身略微從床上抬起,然後逐段觸診腹直肌,注意有無肌肉無力或缺失。 臍部相當於T3、4椎間盤的水平。腹主動脈也在此分為左右髂總動脈。

  3.腰部皮膚可見於毛孔變粗,皮膚粗糙,局部感覺稍減退。並要注意有無其他異常皮膚的改變,若有麵糰狀的脂腺瘤,可能是脊柱裂,異常的毛髮斑也提示脊柱裂。若兩者均有則可能性更大。

  4.腰部有廣泛的壓痛,但不嚴重,也無放射,但急性發作時可明顯壓痛,肌痙攣,脊柱側彎明顯。

  5.一般無明顯功能障礙,急性發作時可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

  6.X線無異常發現。

【診斷與鑑別診斷】

  (一)診斷要點:

  1.有慢性腰痛史或勞損史。

  2.腰部廣泛輕壓痛。

  3.不同程度腰肌萎縮。

  4.功能障礙不嚴重。

  5.X線無異常發現。

  (二)鑑別診斷:

  本病當注意與棘上、棘間韌帶的損傷相鑑別。因韌帶血供較差,修復能力較弱,且疤痕修復時可產生粘連等原因可使腰痛纏綿日久,但其壓痛局限,且在棘間,不可見有長期腰痛,即診為腰肌勞損,當要仔細問診,仔細體檢,不可枉下診斷,檢查一般診斷不困難。


【推拿治療】

  (1) 推揉滾擠腰部法:患者取俯臥位,醫者立於患側,雙手掌交叉放於脊柱及其兩側,上下縱行分推5——7遍。繼之,用雙手大魚際或掌根部由上而下揉、掌指關節滾、兩掌根對擠兩側骶棘肌數遍(擠壓用力方向應向脊柱中線)。

  (2) 推按分撥痛點法:用雙手拇指由上而下左右撥骶棘肌數遍,用拇指重點推按分撥硬結及痛點,每個點2分鐘左右。

  (3) 捏拿脊柱兩側法:用多指縱向捏拿脊柱及其兩側腰肌數遍。

  (4) 疊掌搖擺推按法:以雙手掌重疊放於腰4、5脊柱兩側,用力左右搖擺,並上下推按2——3分鐘。

  (5) 按摩腧穴痛點法:雙手拇指輕力揉壓兩側腎俞,重揉壓腰臀部的痛點及氣海俞、大腸俞、關元俞、秩邊、環跳、委中。

  (6) 沿背部至骶部,用拍法或空拳叩擊法放鬆整個腰背肌。

  (7) 患者取仰臥位,施「屈膝屈髖動腰法」,最後揉撥陽陵泉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