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來學學化學防治的方法

新農知識 發佈 2020-01-22T02:35:16+00:00

大豆富含多種胺基酸和維生素,營養價值極高,種植難度較小,在我國很多地域都有種植,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


大豆富含多種胺基酸和維生素,營養價值極高,種植難度較小,在我國很多地域都有種植,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東北地區的氣候條件有利於大豆的生長發育,因而被稱作大豆黃金生長帶。近幾年,大豆病蟲害日益嚴重,科學防治大豆病蟲害具有重要意義。詳情如下:

一、大豆常見病蟲害類型

1.1 蟲害

大豆蟲害在東北很多地區都有發生,嚴重影響大豆的正常生長,導致大豆減產。大豆的常見蟲害類型有食心蟲、蚜蟲、豆天蛾、紅蜘蛛和卷葉螟等,其中蚜蟲的危害較大。蚜蟲是農業生產中常見害蟲,它對很多農作物都有危害。大豆感染蚜蟲,症狀表現為葉片蜷縮和捲曲,葉片背面分泌出透明黏稠液體。大豆開花後,其花蕾受蚜蟲影響可能發生變形,花蕾的飽和度下降,直接影響大豆產量。若大豆植株上的蚜蟲過多,可能直接造成大豆死亡。紅蜘蛛也是大豆上的一種常見害蟲,主要用刺吸式口器吸食植株的營養,導致大豆營養不良,影響其正常生長。大豆感染紅蜘蛛,症狀表現為葉片開始枯萎、變灰,逐漸掉落,植株矮小,結莢的數量下降,大豆減產。

1.2 病害

大豆常見病害有灰斑病、霉霜病等真菌病和斑點病、斑疹病等細菌病。每年7月中旬都是大豆菌核病的發病時期,大豆感染菌核病後,其莖杆上出現褐色病斑,表面纏繞絮狀白色菌體。隨著時間的推移,白色菌體慢慢變成黑色菌核。菌核一般在大豆的莖杆中生成,當大豆植株變成灰白色時,表示大豆植株受菌核病感染嚴重即將死亡。

二、大豆病蟲害化學防治方法

2.1 大豆灰斑病和霜霉病

大豆感染灰斑病的初期,葉片上出現紅褐色小斑點,隨著灰斑病的進一步感染,小斑點逐漸變成圓形或橢圓形,顏色逐漸變為灰褐色。如果大豆在出苗階段長期處於低溫多雨的環境,灰斑病的發病率會提高,嚴重影響大豆出苗。大豆成株期,灰斑病的發生會受到降雨量和大豆抗逆性的影響。在大豆灰斑病發病初期,可以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對發病區域進行噴洒,也可用40%多菌靈膠懸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噴洒,用藥量為1 500 g/hm2,根據發病情況,每隔7 d噴洒1次,噴洒2~3次。

大豆霜霉病病菌以卵孢子的形式在植株體內過冬,對來年的大豆植株再次進行感染。發病期多在每年6月下旬,雨季發病率提高。大豆的幼苗、葉片和籽粒都可能被霜霉病感染。大豆葉片感染霜霉病後,葉脈兩側出現褪色斑塊,大豆成株葉片的形狀逐漸變圓。在葉片邊緣也會出現模糊的黃綠色斑點,隨著霜霉病感染的深入,斑點逐漸變成褐色,葉片背面生成白色霉層。在大豆未種植前,可用4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與大豆種子進行攪拌,用藥量一般是種子質量的0.5%。在植株發病期,可用乙磷鋁300倍液或甲霜靈800倍液對植株進行噴洒,用藥量為600 kg/hm2。

2.2 食心蟲和豆天蛾

對於大豆食心蟲,一般使用5%甲拌磷顆粒劑與土按比例配製後撒施到大豆田間,平均每4壟撒1壟。或使用80%敵敵畏乳油1500mL/hm2拌毒土撒施。對於豆天蛾,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溶液或50%辛硫磷乳油噴洒植株,用藥量為750 kg/hm2,選在傍晚施藥。

2.3 蚜蟲和黑潛蠅

對於大豆蚜蟲和黑潛蠅,可用40%樂果乳油進行防治,也可用40%溴氟聚酯乳油和50%辛硫磷乳油,用量約為900 mL/hm2。一般在大豆盛花期開始噴洒,隔10 d噴1次,噴洒2次。如果大豆在夏至後出苗,應把施藥時間提前到大豆初花期,連續噴洒3次。對大豆植株進行藥劑噴洒時,也可採用其他方式。例如,2018年8月山東聊城採用無人植保機進行大豆病蟲害防治工作,利用衛星GPS定位技術實現對大豆田的無縫隙噴洒,既節省了藥劑,又保證了撒施質量。

三、總結

大豆病蟲害常使大豆嚴重減產,本文闡述了幾種大豆病蟲害的化學防治技術,說明了使用藥劑和藥劑規格,可為種植戶提供參考。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種植戶可以多參考參考,或者說大家想了解哪方面的,三農知識及技術都可以留言評論,小編會根據情況來為大家解惑。也希望大家能關注一下小編以及積極留言評論轉發謝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