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胖有了新藉口!科學家稱氣候變化或可導致肥胖

生命時報 發佈 2020-01-21T02:41:22+00:00

受訪專家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氣候和能源項目聯合書理總監陳欣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戰略研究部主任 顧明明氣候變化或可導致肥胖據西班牙媒體《埃菲社》報導,澳大利亞近日發布的一項研究結果稱,如果不能及時採取應對措施,氣候變化可能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導致肥胖等問題的出現。

近年來,全球極端天氣時有發生。暴風、暴雪、暴雨、乾旱、熱浪等異常天氣席捲全球,給生態環境和人類生活均帶來了惡劣的影響。

2018年4月,因氣候變暖,紐西蘭北部東海岸的海灘上發現了成百上千隻小藍企鵝的屍體

2018年6月,紐西蘭保持了84年夏季最熱記錄被打破

同年,澳大利亞部分地區甚至突破了50度

2018年11月,美國加州山林野火蔓延

極端氣候帶來生存環境破壞的同時,也在無形中影響著人們的健康。

澳大利亞全球衛生聯盟(GHAA)一項研究發現,氣候變化或可導致肥胖等疾病的產生。

《生命時報》微信搜索「LT0385」即可關注綜合國外研究並採訪專家,揭秘氣候異常變化對人體的影響,教你5招對抗氣候變化。

受訪專家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中國氣候和能源項目聯合書理總監 陳欣

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戰略研究部主任 顧明明

氣候變化或可導致肥胖

據西班牙媒體《埃菲社》報導,澳大利亞近日發布的一項研究結果稱,如果不能及時採取應對措施,氣候變化可能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導致肥胖等問題的出現。

澳大利亞全球衛生聯盟(GHAA)的研究分析了氣候變化對亞太地區居民健康的影響,尤其是那些更易發生自然災害和作物受持續高溫影響的地區

研究報告顯示:「那些在孕期、尤其是懷孕前六個月期間,遭遇過與氣候變化相關的中度或重度傷害的女性的孩子,往往更易丟失認知能力。」

這種能力的丟失表現在孩子兩歲時,至少丟失14個點的智商值以及較低的詞彙量。從長遠來看,這會表現在學習能力的缺失、青春期心理問題和肥胖上。

氣候異常帶來9種病

據科學家和衛生專家研究稱,氣候變化將成為21世紀最大的健康威脅。除了肥胖以外,氣候變化還會帶來以下9大類疾病:

1熱相關疾病

全球變暖導致氣候異常,高熱天氣頻發。而熱浪對健康的直接影響可表現為熱相關疾病,包括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其中熱射病是一種致命性急症,亦稱中暑性高熱。

牛津大學的一項調查研究報告顯示,在2003年,歐洲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夏天。極度高溫天氣使巴黎506人死亡,倫敦315人死亡。專家們發出警告:在未來,熱浪將更加普遍、更為嚴重。

而面對氣候異常高溫情況,老人、嬰幼兒、慢性疾病患者、戶外工作者、低收入人群等可能更加脆弱。

2哮喘、過敏和呼吸道疾病

氣候變暖會改變植物生長周期,導致過敏增加。

降水量太大,次數太多,都會刺激肺部的黴菌瘋長,而乾旱則會使空氣中灰塵變多。兩種情況都會導致呼吸道疾病增多和加重。

3心腦血管疾病

氣溫升高使空氣顆粒污染增加,加重心血管疾病。高溫、熱浪、極端天氣及空氣品質變化都會影響心腦血管的健康。

4胃腸道傳染疾病

海洋溫度上升也會使某些細菌增加,牡蠣等海鮮食物傳播性疾病的幾率更大。氣溫升高還會影響沙門氏菌等其他致病微生物的活性發生變化。

5營養不良

氣候惡劣變化可影響糧食生產,導致水果、蔬菜等天然健康食品的供應減少。極端天氣事件還可能導致食物供應受到鉛、汞和砷等毒素的污染。

此外,有毒藻類的大量繁殖,可能影響魚類種群,最終影響人類。所有這些都可能導致人們對高度加工、不健康食品的依賴性增加。

6傳染性疾病

水溫持續升高會導致猛烈暴風雨的爆發,進而發生洪災。而污水處理廠的有害物質會再次泄漏回水域及飲食系統,造成疾病傳播。

7神經系統疾病

有害藻類等生物毒素、應對農業變化而使用的殺蟲劑、新電池工藝及緊湊型螢光燈產生的金屬污染等,都會導致神經系統疾病發病率猛增。

8心理疾病

氣候變化造成的資源稀缺和自然災害會加重人們的心理負擔,容易產生抑鬱症等相關的心理疾病。

9癌症

空氣污染和有毒垃圾的傾倒會導致癌症高發。

化石燃料會增加空氣污染物和導致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淹沒了一些垃圾填埋點,造成化學物質泄露,這些會使患癌的風險增加。

5件小事對抗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在破壞生態環境的同時,也在傷害著我們的健康。

很多人覺得對抗氣候變化是一項艱巨複雜的系統工程。其實只要每個人從自身做起,也可以為對抗氣候變化貢獻力量。下面教你5招積極對抗氣候變化:

多吃蔬菜水果

人們日常所吃食物,其種植、生產、運輸和包裝等,「貢獻」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約1/3。

而蔬菜水果在烹飪的過程中消耗的能源較少,甚至很多都是可以生吃的,其產生的熱量也低於其它食物。

節約食物,避免浪費

目前,全球每年生產的食物約32%都會被浪費。而減少食物浪費能夠緩解土地壓力,並且能夠提高食品安全,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生活中大家應踐行「光碟行動」,合理消費食物,及時清理冰箱,定量採購每天的食材,避免浪費。

減少塑料袋使用,共享環保袋

據統計,我們中國13億人每天用去30億隻塑料袋,每年消耗量達數十萬億隻。其中85%的塑料袋不可重複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嚴重污染環境,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

而布制環保袋在我國的利用率較低,平均使用次數僅為51次。若以共享方式,可實現環保袋的循環利用,降低製作成本,減少資源消耗以及對環境的污染。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要改變不良的消費習慣,提高環保意識。出門隨時攜帶能長期反覆使用的環保袋,代替一次性包裝材料的使用。

騎車出行

開車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加重氣候壓力。

每周適當地選擇騎自行車出行替代開車,既有利於環保,又能健身鍛鍊。尤其現在共享單車已經在全國大多數城市普及,騎車出行十分便利。

辦公室環保行動

辦公室幾乎是現代人一天所處時間最長的地方。在工作時,大家可以注意一些小細節,低碳環保辦公。

比如雙面列印、調低空調溫度,洗手後及時關閉水龍頭,不使用一次性水杯等。

本期編輯:趙子瑩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歡迎朋友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