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戲 | 就算沒有楊爍,《爸爸去哪兒》也做到頭了

新民晚報 發佈 2020-01-16T04:17:19+00:00

文| 木筆客前段時間,消失了近一年的《爸爸去哪兒6》悄無聲息地上線了,改名《一起出發吧》,沒了那首熟悉的歌,沒了國內播出平台,也沒有大面積的宣發。

文 | 木筆客

前段時間,消失了近一年的《爸爸去哪兒6》悄無聲息地上線了,改名《一起出發吧》,沒了那首熟悉的歌,沒了國內播出平台,也沒有大面積的宣發。

然而事情的發展總是出乎人的意料,2019年油膩中年代表人物楊爍以一己之力,帶著「PUA式育兒」的熱搜把節目送上了關注的焦點。打開各個APP,所有的自媒體都在集火楊爍的教育方式,心疼小楊同學。這種以自己做靶子槓起整個節目流量的,大概也就只有「明學」能媲美了,括弧,此處的明學代指兩個人。

出於好奇,也挑了幾集《一起出發吧》看了看。儘管做好了心理準備,但楊爍的行為真的過於讓人不適了。

頭一集裡被大家最為詬病的選房子,改走法,陰陽怪氣嘲諷和打擊式教育,已經足夠令人窒息。但更令人生氣的是,楊爍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第四期,爸爸們集中看自己第一期的剪輯。可以看到楊爍有些不大好意思,確實認為自己有些嚴厲。但他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呢?大家可以品一品楊爍的發言。

總而言之一句話,我大方向沒錯,必須幫他糾正各種毛病錯誤,只是凶了點嘛。

這是一套自恰的邏輯,他不會意識到,這種「凶」不是度的問題,而是根本的方法錯誤。可想而知,楊爍未來並不會對自己的行為產生太大的改變。

自恰性邏輯,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這不僅僅發生在楊爍身上,同時發生在《爸爸去哪兒》這個節目裡。

實不相瞞,在看了幾集《爸爸去哪兒6》之後,我其實感到了一點乏味和疲倦。回頭看社交網站的評價,除了對楊爍父子的討論,其他的討論度可以說忽略不計。豆瓣評分勉強維持在6.7,但打分人數只有1000多個人。


拋開收看門檻,只談內容,這一季的《爸爸去哪兒6》已全集上線,但各方表現都很平淡,以至於無法提起觀眾的興趣。

然而在頭幾季的時候,我曾是《爸爸去哪兒》的忠實粉絲,迷過「佳偶天橙」的CP,愛過黃多多自由獨立的靈魂,羨慕過諾一這樣暖心的哥哥……

所以,是什麼讓《爸爸去哪兒》變得不好看了呢?

是萌娃不吸引人了麼?並不是,不管在哪個社交網站,萌娃萌寵都是一個重要的內容分類,同時吸引著大量的流量。畢竟,生活這麼難,誰不願意多看些可愛減壓的內容。

是節目組初心變了麼?其實也不是,節目做到第六季,模式已經逐漸成熟,嘉賓的類型,旅遊地的特色,溫馨的親子關係都是節目的核心。而這些核心,不管嘉賓和玩法怎麼變,都還是熟悉的味道。

這種「不變」,是《爸爸去哪兒》的核心競爭力,如今,卻也成為一種桎梏。

作為一個溫馨向的親子類節目,《爸爸去哪兒》一直是這一類別里王者一般的存在。和跑男這些老牌綜藝不同,在眾多跟風者遍地開花之後,他的話題性和收視仍然是最高的,也幾乎保持著每一季輸出一個爆款萌娃的節奏。對於一個持續多年的節目來說,可以說是非常優秀了。

但正是這種觀眾的認可,讓《爸爸去哪兒》也難以挑戰自己的固有架構和模式。節目組也曾做過一些試水,比如加入素人孩子和實習奶爸這樣的組合,但這一點與衝著明星帶孩子來的大部分觀眾是存在一定衝突的。畢竟帶自家孩子是家庭教育,帶別家孩子就更像幼兒園實踐了。

同時,這種模式還觸發了實習爸爸帶女童的播出爭議,董力阿拉蕾CP事件讓節目一度陷入爭議。創新的碰壁讓節目又回到原有的軌道上,回歸原有的三件套:明星萌娃,鄉村美景,溫馨親子關係。

但這種討好固定觀眾的做法,是非常危險的。尤其是在如今,優質慢綜藝逐漸崛起,觀眾的精力和時間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東西占據時,必須憑藉新的亮點去爭奪他們的「下飯時間」。審美疲勞是實實在在發生的,但這一點上,《爸爸去哪兒》的節目組有危機意識,卻似乎一直被原有的節目邏輯給圈住了,就像楊爍一樣,找不到問題點在哪裡。

不破不立,《奇葩說》的第六季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將所有老奇葩新奇葩打散分層,放一起捉對廝殺,導師和選手壓力巨大。但也是這樣的模式和壓力,讓高質內容不斷湧現,逼得李誕這樣佛系的導師都傳播出了金句。這個老牌節目在這一季重新出圈,湧現出新的生命力。

不過,留給《爸爸去哪兒》的空間也不多了。去年,幾乎所有的網際網路平台都加強了未成年人內容的管理。而年中的母親踢童模事件,更讓未成年人與商業化之間划上了紅線。可以看到《爸爸去哪兒》節目組不斷用正能量內容來消解商業化帶來的負面評價,但仍然改變不了娛樂節目、商業節目所帶來的「原罪」。

其實,《爸爸去哪兒6》的改名,仿佛就已經宣告了這個IP的結局。他曾經帶給我們無數歡樂和思考,也陪伴我們走過一些旅程。在新的時代里,就讓他體面地落幕吧。

來源:新民周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