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吧,胡歌賣力賣色的《南方車站的聚會》,沒那麼好

酒十二 發佈 2020-01-03T04:30:49+00:00

這場南方車站的聚會,充滿了殺戮和算計,稱不上「聚會」,卻是最後的生死決戰。​本片最大號召力,大概一是胡歌主演,一是刁亦男導演。

這場南方車站的聚會,充滿了殺戮和算計,稱不上「聚會」,卻是最後的生死決戰。

​本片最大號召力,大概一是胡歌主演,一是刁亦男導演。

作為首部擔當主演的類型片,胡歌的表現應該說還不錯,其實本片最大的爭議不是胡歌到底像不像個偷車賊,作為一名普通觀影群眾,我最大的疑惑是:

在文藝片里,故事和故事節奏到底重不重要?

1

故事全程武漢方言(一開始以為是重慶),這「南方」自然指的就是武漢了。通過周澤農(胡歌 飾)跟劉愛愛(桂綸鎂 飾)在火車站的談話,畫面的閃回,我們得知,周澤農是一個剛從牢里出來的偷車賊,武力了得,他所在的盜竊團伙在劃分盜竊範圍的時候發生矛盾,周澤農一方的小弟居然開槍打傷了另一方,雙方陷入惡戰,團伙老大提議雙方開展一個盜車數量比拼,誰贏,誰獲得那片繁華的片區。

事情在滑稽的方向展開,被偷的車數量越來越多,死亡卻突如其來出現。這是本片第一個血腥名場面,周澤農的一個小弟在夜色中騎著摩托車呼嘯而過,卻被路正中間的叉車鐵片剛好切掉了腦袋。

事情變得不可收拾,雙方居然都有槍,周澤農在被追殺途中,大雨襲面,誤殺了路邊的警察,不可挽回地變成了被警方通緝的殺人犯。


他四處隱藏,發現車站是最安全的地方,他想讓他幾年未見面的妻子舉報他,拿到警方給出的30萬賞金,而錢,人人都想分一杯羹,負責通風報信的兄弟想要,負責二次報信的陪泳女(借游湖掩護,實則販賣身體的性工作者)劉愛愛也想要。

△品品,這森林野百合般的氣質,像妓女嗎?


但劉愛愛真的是替周澤農的妻子楊淑俊(萬茜 飾)來辦事的嗎?楊淑俊能拿到這筆錢嗎?警方會在周澤農的計劃實施之前就抓住他嗎?

他們最後決定在陪泳女常聚集的野鵝湖來進行舉報,這也是該片英文名The Wild Goose Lake的由來。故事到這裡是緊湊而吸引人的,高對比度、高飽和度的光影讓片子質感十足。


2

兩人出發前往野鵝湖之後,故事就開始變得緩慢。

最令人難以忍受的三場戲,一場是劉愛愛約定跟周在湖邊見面,卻不知為何在巨大的像海一樣的湖邊徘徊、一言不發地遊走,整個過程莫名其妙。後來看到影評才明白劉愛愛在等第二天到來的周,心裡有隱秘的期待。但當時不知幾個人看懂了……我周圍的人反正都沒懂;

△湖邊小店


一場是周澤農和劉愛愛見面之後,四處避人,無意闖進了一篷馬戲團,一個活動櫥窗里有一個花瓶,瓶口放著一個女人的頭。周澤農投了硬幣,櫥窗開始轉圈,花瓶身的女人開始唱《美麗的梭羅河》,他們就這麼聽了一會,走了。


△拍攝花絮照

△左邊花瓶身的女人

這個片段跟整部影片沒有任何的關係。其後,《美麗的梭羅河》又出現在了片尾曲中,由胡歌演唱。按理說出現了兩次,應該是有非同尋常的寓意,於是我搜索了這首歌的背景:

是一首印度尼西亞民歌風的音樂作品,除了風行於印度尼西亞本國以外,二戰後在日本、中國大陸、香港、台灣等地均有影響,尤其是在中國大陸。由於印度尼西亞屬於第三世界,這首民歌風的作品也因為「朋友遍天下」、「第三世界國家團結緊」等政治方面的需要,而具有相應的政治正確性,作為「革命歌曲」而得到官方認可的廣泛的傳播,已成為耳熟能詳的歌曲之一。這首歌在音樂和歌詞上都氣勢宏大,立意悠遠,展現了熱帶人民熱愛自然、渴望生活,以及謳歌河流而表現出旺盛的生命力,盪氣迴腸。

???

這跟本片有一絲關係嗎?如果非要解釋的話,是說周澤農不屈不撓的生命?還是一個被警察槍斃的偷車賊演唱「革命歌曲」而造成的反諷效果?再硬拉一下也可能是致敬姜文的《太陽照常升起》?因為他讓黃秋生在影片中彈唱了該曲……

還有一場,劉愛愛出賣周澤農,被其發現,四處躲避,慌不擇路進了一間類似工廠車間的建築,裡面全是中年男人在開會,頭頭問她幹嘛的,她明明很害怕,可以找個理由脫身,卻還硬要強裝鎮定,走了進去。在後門黑暗的角落,被這個邪惡的頭頭給強姦了……而這場強姦跟後文也一點關係都沒有。硬要解釋的話,是表現陪泳女劉愛愛在這個殘酷社會裡風雨飄搖,無依無靠?那這手法也太硬了。

△拍攝花絮照

而觀眾一旦反應過來這些橋段對故事推動沒有任何作用之後,就會變得憤怒,電影也在這左一下右一下中顯得很故弄玄虛。


這樣的插曲還有幾處,造成觀影時經常有割裂、莫名其妙、不連貫的感覺,簡單來說就是:看不懂


有人說了,故事不重要,電影展現的環境:潮濕、動盪、血腥又迷離,才是導演真正想表達的。


這裡就引發一個問題,觀眾在看電影的時候,到底在看什麼?電影的視聽效果到底是故事的輔助還是可以成為主角?


不妨看看王家衛的《花樣年華》,同樣是視聽語言占極大分量,王導在迷離的昏暗燈光、高飽和的顏色、

眾多破碎的鏡面拍攝、拉長的黑色影子、慢鏡頭、甚至是出現了好幾次音樂(《Yumeji’s theme》)MV後,

本片依然一個多餘的鏡頭都沒有,皆可以細細解讀,發現人物關係、事情發展、時間點的蛛絲馬跡。

所以我的觀點是,故事可以非常非常簡單,可以鋪陳視聽語言來暗指明指,但一旦用電影來呈現,仍然需要懸念和恰當的節奏。

3

電影存在的另一個爭議,是「是否真實表現了中國城鎮和鄉村風貌」。客觀地說,已經足夠真實了,比起某些國產劇里當著實習生卻住上海獨棟別墅、月薪幾千卻住豪華精裝修出租屋、穿當季大牌限量款的男女主角來說,這裡面的真實不是一星半點。

但總有些細節讓你感覺又不太真實,底層人民是這麼說話的嗎?跳廣場舞會用英文歌嗎?大爺大媽會穿螢光鞋嗎?

△一部分差評認為,本片為得獎在迎合歐洲人對中國的刻板印象

不說這部電影到底有沒有在諂媚歐洲人對中國的刻板印象,但歐洲幾大電影節,包括奧斯卡,基本沒中國啥事。你當然可以不顧一切地說,因為中國沒有好電影,不夠資格得獎。但西方人由於先進的電影製造工業,壟斷了電影界的話語權,是不可否認的。

我感覺中國觀眾活得太累了,尤其是面對亞洲電影的時候。一方面自信於經濟的領先,另一方面,只要韓國、印度、泰國出了什麼高質量的影片,大家就痛心疾首,一邊誇讚人家的電影好,末了一定會說一句,中國已經離泰國/韓國/印度電影太遠了,或者:印度都拍出了這樣的片子,反觀中國,還在拍手撕鬼子,你國藥丸云云……總之那叫一個難受。



我覺得duck不必,中國近幾年也有很多好電影,只不過沒有成為爆款,大眾不熟知。在這裡推薦《心迷宮》、《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米花之味》、《孫子從美國來》。




這些都是很好看也很真實的鄉村敘事電影。那些一看了亞洲好電影就要開口對整個中國電影界發出末日哀嘆的人,我的建議一是提高觀影量,二是早日從洋大人的腳下站起來。

4

我們不僅覺得自己的電影沒資格得歐美電影獎項,甚至在飲食上也隱隱覺得葡萄酒是個洋玩意,咱中國人喝不來,不會喝,不好喝。

△酒十二參加展會


其實不必把葡萄酒看得那麼高,葡萄酒的誕生也很接地氣呀!不是在「高貴的」歐洲,而是在現在的喬治亞和亞美尼亞,5000年前的農民們種植葡萄,是為了儲存足夠的糧食過冬。

在現代,大部分西方人喝葡萄酒也只是日常,如同飲料茶水一般平常。情侶約會、家庭節假日聚餐、甚至自己一個人時,都會喝葡萄酒或自己調製雞尾酒,對應中國人的就是喝茶和喝白酒了,都是平常不過的事情。

△《愛在午夜降臨前》里男女主角在希臘的朋友聚會

△《摩登情愛》里居家自製雞尾酒


也有一些人覺得干紅赤霞珠有什麼好喝的——跟國產電影一樣,提高觀影量了,自然能發現你鍾愛的那一款了。葡萄酒世界太豐富啦!光釀酒葡萄品種就有上千種,去掉口感不怎地的,好喝的也能有大幾百種;除去紅、白葡萄酒,還有釀造工藝不同造就的波特酒、雪莉酒、阿瑪隆尼……


我們完全可以帶著玩樂和探索的心態去喝葡萄酒,品你所品,消除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東西方文化隔閡,跟觀影一樣,用一視同仁的心態,勇於探索,不輕視這些不懂的東西,更不錯過這片美妙的酒神樂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