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擾三代人的便秘問題 5個小孔解決問題

封面新聞 發佈 2020-01-03T04:56:48+00:00

李詩敏封面新聞記者 簡婷婷排便這件事,對於32歲的小李來說就是難於登天。如果不依靠藥物,十多天上一次廁所都是常事,讓她苦不堪言。

李詩敏 封面新聞記者 簡婷婷

排便這件事,對於32歲的小李來說就是難於登天。如果不依靠藥物,十多天上一次廁所都是常事,讓她苦不堪言。直到近期,通過微創手術的方式對腸道進行「改裝」後,困擾了幾十年的問題才終於得以解決。

數據統計,我國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為4.0%-10.0%,是最為常見的胃腸問題之一。除此之外,還有諸多患者飽受胃腸良惡性腫瘤、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腹壁疝、食道裂孔疝等相關胃腸道疾病的困擾。1月2日,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在市級醫院首創的胃腸微創中心正式投用,更多的胃腸疾病患者將通過微創的方式得到診療,進而實現疾病治療的最大獲益。

「如果真的不是飽受折磨,肯定沒辦法想像便秘這件事有好折騰人!」小李從出生起,就遭遇了便秘的困擾,而這個問題更是困擾了他們一家三代。爺爺因為長期便秘,40來歲就退休;爸爸因長期便秘,10天才能解一次大便,有明顯的口臭,解出來的大便因為極其乾結,甚至經常導致廁所堵塞;而她如果不依靠藥物,也是經常十多天才能上一次廁所,肚子的難受感更是一天比一天重……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小李也曾跑遍了各大醫院接受了各種藥物、理療治療,能嘗試的食療也都試了個遍,但結果都是一停就「反彈」。

經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胃腸微創中心診斷,小李為「重度結腸慢傳輸型便秘」。中心主任劉雁軍博士解釋說,結腸慢傳輸型便秘是指全結腸或結腸各段存在傳輸延遲,主要是由於結腸推進力不足所致。因為結腸動力降低、結腸推進性蠕動收縮活動減少,導致了糞便通過結腸時間延長,表現為排便次數少、排便費力、糞便乾結等嚴重症狀。如果不及時治療,往往容易出現生理機能、生理職能等問題,「更重要的是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很多這類患者容易因常年的困擾出現負面情緒,甚至影響社會功能。」

依據小李的具體情況,胃腸微創中心給出「腹腔鏡結直腸次全切」的手術方案。「傳統的方式需要開腹,傷口長達20cm,術後至少一周才能下床,對患者的打擊會很大。」劉雁軍博士說,新的手術方式藉助腹腔鏡即可完成微創性治療,腹部傷口僅是5個直徑1cm的小口,無論是手術打擊還是術後康復,都將大幅縮減。

12月26日,3小時的微創手術後,實現了對小李問題腸道的「重塑」。手術後的第6天,小李坐在馬桶上,享受30多年來第一次「自主型一瀉千里」的暢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