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能幹的慈禧,有這麼忠貞的李鴻章,清朝為什麼還是衰落

蕭武 發佈 2020-01-03T05:47:52+00:00

李鴻章這些年被一些人塗塗抹抹,到了《走向共和》算是集大成者,一派忠心謀國,老成持重的國家棟樑風範,儼然一代偉人,連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馬關談判之前都專門以私人身份先拜訪了他,以表達敬意。國內的各種清流,包括張之洞,翁同龢,瞿鴻禨等曾經和李鴻章做對的人,那就都是不識大體的宵小之徒了。


李鴻章這些年被一些人塗塗抹抹,到了《走向共和》算是集大成者,一派忠心謀國,老成持重的國家棟樑風範,儼然一代偉人,連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馬關談判之前都專門以私人身份先拜訪了他,以表達敬意。國內的各種清流,包括張之洞,翁同龢,瞿鴻禨等曾經和李鴻章做對的人,那就都是不識大體的宵小之徒了。

如果李鴻章真的能有這麼識大體,能謀國,深謀遠慮,清朝怎麼會在他當權的時候每況愈下呢?那應該在列強環伺,欺凌華夏之際,應該努力推動朝廷下決心進行改革,走出困境才對,為什麼卻只能一次又一次的打敗仗,簽喪權辱國的賣國條約,中國從一個深淵走向另一個深淵,始終無法走出歷史的低谷。


從1860年代太平天國起義被剿滅之後開始,李鴻章一手建立起來的淮軍就幾乎承包了清朝的國防,從海軍到步兵,每年花費國家大量的經費和物資,甚至在海防和塞防之爭中,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清朝決策層也採取了支持李鴻章的海防論的立場,將本就不多的經費主要投入了海防,而左宗棠極力要求的塞防,朝廷最後雖然表示支持,但卻並不投入經費。

結果是什麼呢?左宗棠不顧老邁,抬棺出征,平定叛亂,收復新疆,之後又提出了新疆建省的建議,為之後鞏固西北邊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朝廷幾乎舉全國之力重金打造的北洋海軍在甲午戰爭中也終於登台亮相了,結果卻是一敗塗地,全軍覆沒,不僅北洋水師如此,國家供養多年的淮軍也敗的敗,逃的逃,一潰千里。


雖然李鴻章再晚清政局中並不是絕對核心,所以夢發揮的作用有限,只能裱糊,補鍋,而無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推動整個國家進行整體性的改革,但無論是慈禧太后對他的信任,還是他所擁有的權勢,在晚清三十多年都是獨一無二的,如果他還不能有所作為,那麼除了證明他和慈禧太后一樣昏聵之外,還能說明什麼?

在這個意義上,《走向共和》其實也是個好電視劇。雖然李鴻章,慈禧太后,榮祿,袁世凱等人看上去都很精明,能幹,經驗豐富,但是他們始終無法帶領這個國家走出歷史的低谷,而這個電視劇中看上去輕浮,不識大體,空有一腔熱血的康梁,孫黃等人,雖然經驗不足,而且他們也失敗了,但是他們走在正確的道路上,至少是摸索到了正確的方向,而李鴻章,慈禧太后只是在老路上打轉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