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首:「群發模式」助脫貧 讓冬瓜變致富「金瓜」

荊州新聞網 發佈 2020-01-03T06:03:59+00:00

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荊州政務正文 來源: 荊州日報 時間:2020-01-03 09:16 -糾錯問起什麼是最賺錢的蔬菜,恐怕你猜多少次,也想不到是普通的冬瓜。12月17日,石首市小河口鎮天星垸,群發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紹志說起他種冬瓜的故事,一臉自豪。

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荊州政務正文 來源: 荊州日報 時間:2020-01-03 09:16 -糾錯

問起什麼是最賺錢的蔬菜,恐怕你猜多少次,也想不到是普通的冬瓜。

12月17日,石首市小河口鎮天星垸,群發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紹志說起他種冬瓜的故事,一臉自豪。

2019年,靠著130畝冬瓜地,劉紹志的合作社純利潤達到了250萬元。

劉紹志是石首市小河口鎮的一名普通農民,1998年大洪水過後,他在災區開始了創業,一干就是20多年。

20年,讓普通的冬瓜變「金」瓜,秘訣何在?

深加工——吃干榨盡每個瓜

12月17日,記者終於見識到了如何把冬瓜的價值挖掘到極致。

在群發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加工車間裡,一條全自動冬瓜蓉生產線開足馬力生產,一個冬瓜流進去,四種產品出來,每一種都能賣錢:冬瓜皮烘乾後賣給藥店當中藥材,冬瓜子洗凈後成為了零食小吃,冬瓜肉被加工成了冬瓜蓉,送到合作社零下30度的冷庫急凍,然後賣給附近的月餅加工廠用作餡料,加工瓜蓉剩下的冬瓜汁被當作有機肥,回到地里,繼續發揮作用。

劉紹志告訴記者,冬瓜汁還能加工成冬瓜飲料,甚至能提取出某種成分,用於生產美容產品,不過自己目前還沒有這個能力,只能當成一項遠期規劃。

劉紹志給記者算了筆帳,一畝地種兩茬冬瓜,保守估計能採收10噸。按7噸冬瓜加工成一噸冬瓜蓉,市場價5000元每噸計算,僅冬瓜蓉一項劉紹志一畝地就能進帳7143元。此外加工一噸冬瓜蓉,剩下的瓜子和瓜皮還能再賣400元,種一畝地冬瓜,劉紹志毛收入達到了7543元。

此外,劉紹志把加工廠建在了冬瓜基地旁,工人採摘後,直接用平板車送到加工廠,還能省下一大筆運費。除掉生產每噸冬瓜蓉平均需要花費500元的水電、人工等開支外,劉紹志一畝地冬瓜純賺6429元。這樣的收入,是別的菜農的幾倍、甚至幾十倍。

借東風——循環經濟促「雙贏」

儘管已是嚴冬,但記者在群發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冬瓜基地卻並沒有看到想像中的蕭條,一大片綠油油的甘藍菜正在採收,處處是豐收的景象。

種甘藍菜,並不賺錢,關鍵是保護地力。劉紹志說,甘藍菜採收完後,所有的菜兜、老葉將被翻耕回填,當成綠肥。

保護地力的還有一條循環經濟鏈。

群發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冬瓜基地附近,有一家年出欄60萬頭生豬的大型養殖企業。前年,由石首市政府牽線搭橋,養殖企業與群發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達成合作,企業負責新上環保設施,將沼液噴灌管道直接鋪到了冬瓜基地。沒想到,形成了一條循環經濟鏈。

養豬產生的糞污噴灌成優質有機肥,不僅可以減少70%的複合肥用量,而且提升了冬瓜的品質,能多加工出20%的冬瓜蓉。同時,還解決了大旱天氣下冬瓜的灌溉問題。

糞污噴灌的管網由養殖企業負責建設,合作社不用花一分錢。冬瓜採收後,再補種一茬甘藍菜、娃娃菜或者青蒜,繼續吸收沼液沼渣,增加土壤肥力。等到菜全部採收後,正直冬季各養豬廠缺青料養豬的時候,還能把賣不掉的殘次菜加工成飼料養豬。就連菜葉、菜兜、雜草也可以送到沼氣池,用來發電。

對於養殖場來說,糞污處理是企業最大的生產成本之一。雙方合作後,不僅解決了沼液、沼渣的排放問題和養殖所需要青飼料的來源問題,還緩和了養殖廠和周邊居民的關係。

可推廣——「群發模式」助脫貧

種冬瓜,門檻低,非常適宜貧困戶種植。

劉紹志介紹說,目前,建設一套冬瓜蓉全自動生產線大約需要投入資金30萬元,一座3000立方的冷庫投資在120萬元左右,其中政府部門能夠補貼近一半。如能把加工廠建在基地上,還能省下一大筆運輸費用,很多新型農業主體都有這樣的實力。

小河口鎮天星洲村村幹部溫銀龍家今年種植了30畝冬瓜,全部在群發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加工成冬瓜蓉後銷售,年純收入可達6萬多元。

在群發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天鵝洲經濟開發區河口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夏安元在合作社打工。他說:「村裡有10戶貧困戶把土地流轉給群發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除掉每畝500元的土地流轉收入外,每人每年在合作社打工還能有20000元的工資。」

加入合作社的貧困戶種植冬瓜,除了提供統一供種、統一育苗、統一施肥、統一技術指導等支持外,劉紹志還承諾:市場行情好時,優先加工銷售貧困戶的冬瓜,實施最低保護價收購。

「只有大家都來種冬瓜,都來辦加工廠,都賺到錢了,我們的冬瓜產業才能越來越壯大!」劉紹志說,其實,他並不介意把賺錢的秘訣告訴大家,就像合作社的名字群發一樣,只有大家都富了,才是真正的富裕。 (記者 郭江峰 特約記者 車榮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