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裡的「火鍋經濟學」

濰坊傳媒網 發佈 2020-01-03T07:31:17+00:00

有人在服務上下足功夫,有求必應只是入門,各種創新服務令人眼花繚亂;有人在食材上費盡心思,能空運絕不陸運,能保鮮絕不冷凍;有人在產品上創意十足,只吃一頓怎麼夠,底料、蘸料也要來一套。

最近這段時間,不少地方陸續降雪。在寒冷的冬日,許多人選擇涮火鍋、喝小酒。

在中國的美食中,火鍋的工序並不繁瑣,但火鍋的內在卻足夠豐富多彩。表面上看,火鍋店的菜單大同小異,一盆鍋底、兩把湯匙、三五好友、七上八下,美味大餐令人胃口大開。可實際上,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火鍋的學問大有講究。高高的鐵皮煙囪、滾燙的老北京銅鍋,透的是一股記憶里的胡同味兒;濃郁的高湯鍋底、色香味俱全的打邊爐,求的是蔓延味蕾的極致口感;層疊的鮮嫩食材、油而不膩的一品鍋,品的是味厚而鮮的徽州人家……再加上調料干碟油碟之分,麻醬沙茶醬之別,在翻滾的火鍋前,每個人都能找到安放胃口的一席之地。

火鍋輕易降服了味蕾,火鍋店也想趁機征服食客。火鍋生意毛利率高、翻台率高,門檻卻不高,自然引來不少商家。有人在服務上下足功夫,有求必應只是入門,各種創新服務令人眼花繚亂;有人在食材上費盡心思,能空運絕不陸運,能保鮮絕不冷凍;有人在產品上創意十足,只吃一頓怎麼夠,底料、蘸料也要來一套。一不留神,輔料甚至也能「唱主角」。不久前,一家火鍋企業發布研報顯示,全國700家門店的啤酒銷售額或達4.32億元,堪比一家啤酒上市企業的全年營收。難怪有人說,這也是一種「火鍋經濟學」。即便街角的招牌換了又換,那些藏在小巷裡的火鍋店依然熱熱鬧鬧、風風火火。

有人說,熱愛美食的人都熱愛生活。火鍋之「火」,火在味道,火在氛圍,火在生活。圍坐在火鍋旁,升起的是煙火氣也是一種和諧的氛圍。從某種角度上來說,火鍋不僅是各類食材「濟濟一鍋」的合聚,也是一群人「熱騰騰、暖洋洋」的寫照。在冬日的凜冽寒風中,一句「火鍋走起」,喚醒的不只是味蕾,還有可能是心情。

火鍋講究火候,也講究健康。告別了爭執不下的口味之分,火鍋競賽進入了下半場。比如,養生火鍋從火鍋界的一股清流,正在變成一種趨勢;方便火鍋從迫不得已的選擇,逐漸進入日常生活的視野;外賣火鍋送進尋常百姓家,品牌火鍋下沉到三、四線城市……今天,火鍋市場越來越繁榮,但安全狀況也讓人時有揪心。近幾年,火鍋行業多次曝出重複使用鍋底、後廚衛生堪憂、食材過期變質等現象,其中甚至不乏一些知名品牌。再濃郁的鍋底,也遮不住變質的味道;再繁榮的市場,也經不起信任的辜負。桌前桌後,守護舌尖上的安全,才能做好火鍋桌上的生意。

可以說,今天的火鍋已經成為領略中式飲食文化的入口,也是感受中國經濟脈動的窗口。熱氣騰騰的哪裡只是火鍋,還有我們的紅火日子和腳下的這片熱土。 (盛玉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