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密令鄧愈處死陳友諒的親信猛將,兩路明軍勝利班師

於左 發佈 2020-01-03T12:28:36+00:00

徐達在大敗王保保之後,兵分兩路,一路由自己親自率領,包括馮勝、傅友德、李思齊等人,率軍向興元府進軍,興元也就是漢中,打下興元之後,徐達並沒有繼續向四川進軍,而是留下一些人馬在這裡鎮守,自己率領主力回到了西安。

洪武三年正月開始的第二次北征,明軍很快取得了兩個標誌性的勝利果實,一個是西路的徐達取得的定西大捷,重創王保保;一個是李文忠直搗元主的核心,並且拿下會昌。

徐達在大敗王保保之後,兵分兩路,一路由自己親自率領,包括馮勝、傅友德、李思齊等人,率軍向興元府進軍,興元也就是漢中,打下興元之後,徐達並沒有繼續向四川進軍,而是留下一些人馬在這裡鎮守,自己率領主力回到了西安。


另一路,由左副副將軍鄧愈率領數萬明軍,從臨洮向河州進軍,追擊元軍,並且招撫當地的吐蕃各部。

河州就是甘肅省的臨夏,這次行動的艱苦程度,大大出乎明軍將士的意料。洪武三年六月,明軍進入河州,見到的景象相當可怕,「城邑空虛,人骨山積」。

元朝任命的陝西行省吐蕃宣慰使何鎖南普等人向鄧愈投降,獻出元朝授予他們的印信。鄧愈派朱亮祖率軍繼續追趕鎮西武靖王卜納剌,此時是六月盛夏,明軍衣衫單薄,行軍途中遇到雨雪天氣,而且軍中無糧,將士們又冷又餓,相當狼狽。好在他們很快返回河州,卜納剌也帶著吐蕃各部向鄧愈投降。

鄧愈設置河州衛,由韋正擔任指揮,何鎖南普為指揮同知,隨後,鄧愈在七月率軍撤離河州。這期間,鄧愈處死了明軍的一員大將,此人名叫張必先,原本是陳友諒手下的一員猛將,驍勇善戰,外號為「潑張」,在武昌之戰中被常遇春生擒。此時他的身份是參政,跟隨鄧愈一起出征。


按照《紀事錄》的說法,朱元璋給鄧愈一道密旨,說張必先心懷叵測,命令鄧愈「即時斬之」。所謂「心懷叵測」,說明張必先沒有非常明顯的罪過,朱元璋趁他出征在外,把他處死在寒荒之地,應該是早有預謀的。畢竟,張必先曾經是朱元璋死敵陳友諒身邊的骨幹,今後的利用價值不大。

河州衛指揮韋正率領部分明軍駐守河州,但這裡的生活條件實在太艱苦了,物資異常匱乏,將士們都不願留在這裡受苦,一夜之間逃走了七八百人。韋正就把千戶、百戶等人集合起來,含淚鼓勵大家報效國家,不避艱險。他說,如果你們受不了苦,一定要離開,我就一個人留在這裡。說著,泣拜眾人。

將士們被他感動,都願意留下來。但是,不解決生活上的困難,終歸不是長久之計。河州這裡路途遙遠,後方轉運糧餉困難重重而且消耗極大。於是韋正向朱元璋提議,由後方送運布匹和茶葉到河州來,發給將士們當做軍餉,讓他們自己在當地換取食物。朱元璋同意,這個辦法解決了明軍的困難。


將士們在前線浴血征戰的同時,遠在南京的朱元璋也忙得夠嗆,完善各種禮儀制度,分封十位親王,其中九位是他自己的兒子,還不會走路的幾個小兒子也被人抱著參加了分封儀式,另外還有朱元璋的一個侄孫朱守謙。

到了十月,北方大體安定,朱元璋也忙得差不多了,天地祭祀了,祖宗追封了,連襁褓里的小兒子也都封了王爵,如果繼續拖延,再不對眾位功臣進行封賞,實在有些說不過去了。於是朱元璋正式命令大將軍徐達和副將李文忠班師。

十一月初,兩路北征大軍返回南京,朱元璋親自趕到江邊迎接,然後眾將簇擁著朱元璋一起進城。第二天,朱元璋端坐在奉天殿上,皇太子和各位親王侍立一旁,徐達和李文忠代表北征的眾將向朱元璋獻上戰表,李善長率領文武百官一齊向朱元璋祝賀。無數將士們連年征戰,長途奔襲,可惜有幸見識這一刻輝煌的人並不多。


隨後,朱元璋舉行了隆重儀式,對開國功臣進行封賞,其中六人被封為國公,分別是韓國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鄭國公常茂。湯和等二十八位武將被封侯爵。

於左 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