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代 我的鄉村教師生涯(28)

大眾日報 發佈 2020-01-25T15:16:33+00:00

有一些民辦教師重回莊稼地,是違反計劃生育國策。在宋家溝,有三個人擔任民辦教師多年,因為想生兒子自行離職,帶老婆孩子到外地當了「超生游擊隊」。

有一些民辦教師重回莊稼地,是違反計劃生育國策。在宋家溝,有三個人擔任民辦教師多年,因為想生兒子自行離職,帶老婆孩子到外地當了「超生游擊隊」。有一位和我同歲,他母親是宋家溝資格最老的接生婆,但她就是接不來自己的孫子。他兒子帶著老婆孩子去東北,不到一年出了事:老婆被人欺侮,他氣得精神失常。回來之後,雖然兒子生了,但他病情更加嚴重,整天不幹活兒,只會抽菸、打老婆,只會蹲在一個地方發獃。另一位,幹了十二年民辦教師,生下兩個女兒後,準備去東北生兒子。為了攢路費,他往信用社裡存了二十塊錢,堅持不動,家裡沒鹽了也不買,舀鹹菜缸里的水代替。但他到了東北遲遲生不下兒子,又受不了那裡的寒冷,就回到臨沂住著,當修鞋匠,當環衛工,後來終於生了個兒子。他年紀大了回到宋家溝,三年前當了環衛工,因為莒南縣實行城鄉環衛一體化,村村都設垃圾箱,要有專人打掃衛生。他穿著鄉里發的紅馬甲,天天上街勞作,一月能領五百塊錢。

騎另一種「單頭馬」,就是轉正,由民辦教師轉為公辦教師。我1978年秋天通過考試轉正,是「文革」後山東省「民轉公」的第一批。七年後又有第二批、第三批。進入九十年代,國家決定加快民辦教師消化速度,差的辭退,好的轉正,至新世紀之初,「民辦教師」在全國不復存在,成為一個歷史名詞。在宋家溝,我的老同事宋家星、宋家壯,和後來當上民辦教師的十幾個人都先後轉正,包括和我一起上過初中的五叔趙洪臣、周盼義、王玉建、解桂蘭四人,以及我堂叔趙洪亮、堂嬸宋秀美、我二妹趙德芬等等。不過,王玉建轉正後,有一次鄉教委要抽查老師的備課簿,他被抽中,急忙去辦公室補寫,緊張之下倒地而亡。

民辦教師轉正後,工資不斷上漲。宋家星1993年轉正時在相溝中學教地理課,之後調到鄉教委當出納,繼而擔任成人教育校長。五十六歲離崗後,在村裡住著沒事,整天到村中央的老年活動中心和別人打牌。有人問他開多少工資,他說:「睜眼一百。」意思是早晨睡醒一睜眼,就有一百元收入。一些人妒意十足,說他是「啦恣話」,不願再和他一起打牌。當然,也有人羨慕不已。他妻子病故後,很快有一個漂亮女人前來續弦。在一起過了七年,女人要去臨沂看孫子,讓宋家星一起去住。宋家星不同意,與她分手,又找了一個更漂亮的小老太太,活得很滋潤,很幸福。他現在的退休工資更高,已經是「睜眼二百」了。

宋家壯,1996年轉正,現在也是「睜眼二百」。退休後,他到外鄉一所學校當過幾年門衛,還在本村干過環衛工。2014年相溝撤鄉改鎮,鎮委鎮政府要編印一本《魅力相溝》,宋家壯是撰稿人之一。他平時還經常打零工掙錢,到本村建築隊搬磚和泥,一天能掙一百。打工的日子裡,他是「睜眼三百」了。

對民辦教師的轉正,多數人贊成,也有一些人反對。得知我要寫一本關於鄉村教師的紀實文學,一位曾經擔任縣委書記的老領導給我發來簡訊,這樣講:「有一些教師在品行、知識方面有缺陷。有的不稱職,因歷史演變過來,曾經的大鍋飯,泥沙俱下,而未能擇優選拔和嚴格考核。而現在的待遇與農民的收入太懸殊。在身邊,一邊種地,一邊教書,普遍教的不好,退休卻高薪,遭到農民的反對。更有甚者,沒有待遇的,曾經干過多年教師的多年上訪,爭取到待遇。社會上系列上訪有示範作用,有人說某地生產隊幹部也要組織上訪,實可憂也,甚可憂也。」

老領導的話,代表了一部分人對民辦教師轉正的不認可。

他說的「爭取到待遇」一事,是指前些年一些擔任過民辦教師卻因為各種原因離開講台的人頻繁上訪,要求解決待遇,山東省就在2014年1月出台了《關於向農村原民辦代課教師發放教齡補助的實施意見》。文件開頭講:「原民辦代課教師為我省農村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歷史性貢獻。為使原民辦代課教師共享發展成果,積極改善民生,推進社會和諧,經研究,決定向我省農村原民辦代課教師發放教齡補助,並制定本實施意見。」《意見》規定,曾在農村公辦中小學(含農村公辦幼兒園)教師崗位上連續工作一年以上(含1年),離開教師崗位再沒有被國家機關或者企事業單位錄用,且已經年滿60歲的原民辦代課教師,按教齡每滿一年每月補助20元。這就是說,如果當過十年民辦教師,年滿六十,每月可領二百元教齡補助。錢雖然不多,但這些人覺得,政府沒忘了他們,這是經濟待遇,更是政治待遇。

這部分人,又騎上了讓莊戶人羨慕的「雙頭馬」。

(趙德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