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這些藥物可引起便秘

一枚臨床醫生 發佈 2020-01-25T15:49:23+00:00

非甾體抗炎藥物NSAIDs藥理作用基於抑制環氧化酶,所以在中樞和外周都導致了下游產物 PGE 的下調,而 PGE 扮演著減少胃酸分泌,增加胃黏液分泌,增加胃腸平滑肌收縮的生理作用。

便秘是生活中非常令人討厭的不適,有多種誘因。但是,我們往往容易忽視的是一些藥物在誘發和加重便秘的進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特別是在高劑量使用時,或者在起始使用藥物的時候。這一藥源性不良反應很多具有劑量相關性,往往可引起便秘。

研究認為容易導致便秘的藥物有阿片類藥物(2.6%,人群歸因危險度),利尿劑(5.6%),抗抑鬱類藥物(8.2%),抗組胺類藥物(9.2%),解痙類藥物(11.6%),抗癲癇類藥物(2.5%),及鋁類抗酸藥物(3%)。

阿片類

有數據認為 40%~95% 的使用阿片類製劑患者都會發生便秘,阿片類鎮痛劑特別是嗎啡廣泛導致的便秘是此類藥物最令人討厭的不良反應。一項長期研究觀察美沙酮的治療發現,58% 的患者不同程度上發生了便秘。

減少腸動力:主要作用於抑制中樞和周圍神經系統,減少腸道縱向推進蠕動,延遲在空腸、結腸的轉運時間

減少分泌:阿片類同樣基於神經介導,通過 PGE、腸血管活性肽、cAMP 等降低腸道分泌,這些也導致了小腸和大腸部分水分及電解質吸收的全面增加。

腸道吸收和血流增加:阿片類藥物通過增加腸道絨毛的吸收表面積,同時增加了腸道血流灌注從而增加了液體的吸收。

阿片類也會導致胃輕癱,延遲胃排空。也會通過中樞神經系統作用,干擾通便反射,減弱排便的慾望。

阿片類的胃腸道作用也用於藥物的治療,如用可待因或者洛哌丁胺用於腹瀉治療以防止液體和電解質的大量丟失。

非甾體抗炎藥物

NSAIDs 藥理作用基於抑制環氧化酶,所以在中樞和外周都導致了下游產物 PGE 的下調,而 PGE 扮演著減少胃酸分泌,增加胃黏液分泌,增加胃腸平滑肌收縮的生理作用。抑制 PGE 會導致相反的生理作用從而易導致便秘。

抗膽鹼能類藥物

此類藥物拮抗副交感能神經系統,業已衍生為一個非常大的藥物系列,用於廣泛的疾病治療,包括三環類抗抑鬱藥物、抗精神病藥物、抗帕金森類藥物、H1 類抗組胺藥物、解痙藥物等。

此類藥物導致便秘的機制,主要是抑制神經遞質 ACh 與腸道中的 M2 受體的結合,導致腸動力的下降,從而導致了結腸的團塊運動時間延長。

1. 三環類抗抑鬱藥物

叔胺類(如阿米替林、多塞平)抗膽鹼能效果最為顯著,特別是作用於大腸段部分。

2. 單胺氧化酶抑制劑

此類也會導致阿托品樣的不良反應,導致平滑肌鬆弛、腸內轉運時間延長,但是比三環類抗抑鬱藥物少見。

3. 抗精神類藥物

吩噻嗪類藥物具有強大的抗膽鹼能作用,特別是新一代的非典型抗精神類藥物,如氯氮平等,逐步被認識到是導致藥源性便秘的重要原因。有 14% 的使用氯氮平的患者,被發現其便秘與藥物相關,並且可能導致致命地腸梗阻,曾經也有致死病例的報導。

氟哌啶醇作為一種非吩噻嗪類的抗精神病藥物,也被認為會導致便秘,機制被認為是阻斷了多巴胺 D2 受體,特別是中腦邊緣多巴胺系統。利培酮作為中樞血清素 5 HT2 受體的拮抗劑,對 H1 型組胺受體,多巴胺 D2 受體等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其不具備有抗膽鹼能作用,一般報導胃腸道耐受性良好,但是也有對其便秘不良反應的個案報導。

4. 抗帕金森類藥物

對於帕金森患者所常見的便秘是疾病繼發還是治療藥物導致的藥源性不良反應,一直是存在爭議。多巴胺能受體在腸道廣泛分布,其介導抑制腸肌層 ACh 的釋放,最終導致對腸動力的抑制。此類藥物中的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如溴隱亭,抑制了腸動力易導致便秘。

5. 解痙藥

阿托品、山莨菪鹼等大劑量使用或合併應用時,容易導致腸梗阻,與阿片類藥物及其他抗膽鹼類藥物合用時,要監護其對胃腸道的不良反應。

抗癲癇藥物

卡馬西平被認為化學結構上類似三環類抗抑鬱藥物,所以也會導致便秘的不良反應發生。

含陽離子製劑

1. 鋁離子和鈣離子制酸劑

這類藥物包括氫氧化鋁、氧化鋁及碳酸鈣類抗酸劑,其在胃裡溶解非常慢,並與胃酸發生反應,生產氯化鋁等。高劑量的鋁製劑,其收斂作用,會導致腸梗阻。有 17~30% 的氯化鋁會被消化道吸收,餘下部分會導致便秘。

鈣製劑與胃酸反應後產生了氯化物,其中 90% 將在小腸轉化為不溶且無法吸收的鈣鹽,導致便秘。如果是碳酸鈣製劑還會導致噯氣和氣脹。所以一般此類製劑一般推薦使用含有碳酸鎂的複方製劑,因為鎂離子具有導瀉作用。

2. 鉍劑

目前常用的鉍製劑是主要是常用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治療的膠體鉍劑、枸櫞酸鉍,及用於腹瀉治療的水楊酸鉍。都可能導致刺激腸道對液體和電解質的吸收增強,特別是水楊酸鉍會阻斷起到促進腸動力作用的 PGE 的合成。

3. 鐵劑

如治療貧血的硫酸亞鐵等,這類製劑容易導致便秘,也會導致腹瀉,被認為與影響腸道微生物環境有關。

化療藥物

1. 長春花生物鹼類

如長春新鹼類是用於淋巴瘤和白血病治療,其臨床毒性主要是神經毒性,早期感覺異常肯能不必要減少劑量,對較為嚴重的神經毒性需要暫時停藥或者出現神經障礙時減少用量,通常可以逆轉,而對自主神經系統和腸神經系統的損傷,被認為是其導致便秘的基礎。

嚴重的便秘會導致腹部的絞痛和腸梗阻,可用緩瀉藥物和吸水性瀉藥來預防,這種情況一般在用量超過 2 mg/m2 以上時才會出現。

2. 烷化劑

如環磷醯胺也會影響腸道黏膜,導致潰瘍,從而改變水分吸收和分泌,可能導致腹瀉或者便秘。

抗高血壓藥物

1. 鈣離子拮抗劑

便秘是此類藥物如維拉帕米、硝苯地平,常見的不良反應,在老年患者及更為常見,被認為具有劑量依賴性。其機制可能為減少腸動力(特別是結腸),導致了結腸轉運時間延長,液體吸收的增加。停藥可以自動緩解。

2. 利尿劑

利尿劑會導致機體脫水,使得過量的液體從結腸吸收,從而導致便秘。心衰、腹水和接受透析時的限液會加重便秘,特別是合用了利尿劑時。液體出入量控制的平衡是一項藝術。

3. 中樞神經降壓藥

如可樂定,通過對腸道神經的作用,會刺激液體和電解質吸收,限制消化液分泌,並增加腸道轉運時間從而導致便秘。

抗心律失常藥物

如胺碘酮,其腸道相關不良反應中包括便秘、噁心、厭食,並具有劑量相關性。

膽汁酸螯合劑

如考來烯胺和考來替泊,其藥物治療目的常常為降低膽固醇,但是由於其不可吸收又吸附了大量的膽汁酸,容易導致便秘。

5-HT3 受體拮抗劑

如昂丹司瓊被用於預防和治療化療藥物及術後所致的噁心和嘔吐,其胃腸道的不良反應包括腹痛和便秘。此類藥物也可能拮抗腸道的 5-HT3 受體,從而導致便秘。

刺激性瀉藥

瀉藥是少見但是重要的藥源性便秘原因,特別是刺激性瀉藥的長期濫用,如番瀉葉、蘆薈、大黃、決明子等含蒽醌苷類草藥的濫用,或者是在通便保健品中添加,而患者不知情的情況下長期使用,導致結腸張力的減弱導致排便無力,並容易導致結腸黑變病。

擬交感胺類藥物

如麻黃素類和特布他林,通過 β2 受體導致平滑肌鬆弛,容易導致便秘。

需釐清發生便秘的患者正在使用的具有導致便秘隱患的藥物種類,決策是否需要停用;若不合適替換藥物,減少劑量或者使用額外的輕瀉劑治療是可以幫助到患者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