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不吃早飯易發生腦溢血?冬季易發腦溢血?哪個是真的?

當代名醫大家 發佈 2020-01-25T16:00:45+00:00

比如:有一些人是天生的早睡早起,而有一些人則是晚睡晚起,這兩種人就有時間差,我們每個人內在的生物鐘可能就存在這樣的時間差。

臨近年末,各種闢謠、官方發文層出不窮,往往最致命的才會引起讀者的關注,比如最近熱度很高的腦溢血話題,"不吃早飯易發生腦溢血"、"冬季易發腦溢血"、"最年輕腦溢血患者"、"腦溢血的四個發病症狀,關鍵能救命"……

其實就醫學的角度而言,究其根、探其緣由才是防患於未然的關鍵所在,合理化就診資源,才能完美契合國家"大病防治"理念。

那我們繼續探究腦溢血這個話題,究竟這個疾病的"爆發"和季節、時間有沒有關係?今天我們不妨一起研究一下。

其實早在2017年的諾貝爾生理學獎獲得者傑弗理.霍爾、麥可.羅斯巴殊和麥可.楊獲就身體內生物鐘分子機制的研究來看,似乎對這一問題給出了充分的答案。

生物鐘分子機制?

生物鐘是生物體內的一種無形的「時鐘」,實際上是指不同生物體內各種隨時間變化而做周期性變化的生理生化活動。例如,以 24 小時為周期的人的血壓、體溫等生理指標的律動,都是隨地球的自轉而產生的晝夜變化律動。這種地球上的生命隨地球的節律性運動而表現出的節律性現象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生物鐘。

生物鐘是一種基本的生命現象與生命規律,受大腦的下丘腦視交叉上核控制,我們有晝夜節律的睡眠,清醒和飲食行為都歸因於生物鐘作用。每個人身體的情況不一樣,生物鐘的情況也並不相同。比如:有一些人是天生的早睡早起,而有一些人則是晚睡晚起,這兩種人就有時間差,我們每個人內在的生物鐘可能就存在這樣的時間差。

疾病,也有生物鐘!

疾病也有自己的時間節律,也就是疾病的生物鐘。

出血性腦卒中,最常見的為高血壓性腦出血,發病時間以9:00~10:00、15:00~16:00、17:00~18:00為高峰,以凌晨1:00~5:00為低谷。

這與其血壓的節律變化相關:

①正常生理狀態下,人體血壓水平白天較高,在10-12時到達峰值,這段時間是一日活動的開始,節奏快,變化多,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

②夜間血壓水平逐漸降低,在凌晨3-5時左右達到谷值。

③清晨特別是起床後血壓急劇上升,於9:00~10:00 時達到最高峰。

生物鐘其實除了日晝節律外,還有月周期、四季的節律等。一年四季就好比人生的各個階段: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腦溢血在不同年齡的人群有不同的發病率,其中顱內動脈瘤以青年、中年發病率最高,而缺血性腦血管病以老年發病率最高。那不吃早飯是否易發腦溢血?

生物鐘,是自然界的美妙音符,自成體系。我們作為個體只有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後,才能有機地融入、適應,並加入適當的調控、改造,成為生物鐘的主人,有效地防控疾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