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錯怪「熊孩子」警惕高發精神疾病

人民網科普 發佈 2020-01-25T16:05:48+00:00

第一,比較常見的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我們通常稱它為「多動症」,在幼兒園和小學階段的孩子身上比較常見。孩子會經常與人發生衝突,不能集中注意力,導致學習困難、學習效率下降,被認為是「問題孩子」。

很多家長對教育自家的「熊孩子」十分頭疼,經常感覺無法控制孩子的行為和情緒以正確的引導,其實在兒童及青少年成長的各個階段中有許多高發的精神健康疾病存在,那麼具體有哪些,我們又該如何防治呢?

第一,比較常見的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我們通常稱它為「多動症」,在幼兒園和小學階段的孩子身上比較常見。主要表現為與其年齡不符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動、行為衝動等。孩子會經常與人發生衝突,不能集中注意力,導致學習困難、學習效率下降,被認為是「問題孩子」。

第二,抑鬱症。在兒童、青少年中,抑鬱症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主要表現為失去生活興趣、無所事事。還有的孩子會出現入睡困難、失眠、不思飲食等狀況,經常不明原因地疲乏無力。最終導致孩子上課注意力無法集中,記憶力下降,學習、思考和反應都比較困難,甚至出現自卑、自傷、自殺等行為。

第三,雙相情感障礙。與抑鬱症不同,有些孩子會有躁狂的症狀出現。主要表現為每天心情過分愉悅、話多、特別愛管閒事、愛表現自己、做冒險的事情、容易發脾氣等,許多孩子出現以上表現時,我們往往想不到是他的精神心理出現問題了,只嚴加管教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那麼這些疾病背後的成因有哪些,我們又該如何預防呢?第一,現在的兒童和青少年普遍壓力很大。隨著社會競爭壓力的加大,家長賦予孩子的期望也會變高,我們經常說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孩子只能拚命努力地學習,而努力過後可能沒得到充分的認可,長此以往就會出現挫敗、抑鬱的情緒,造成抑鬱症、適應障礙等心理方面的問題。

第二,家庭因素。現在很多父母傾向於權威式、溺愛式、和忽略式的教育方式,這對孩子心理的發展十分不利。建議父母多採取民主式的教育方式,多陪伴孩子,同時站在孩子的角度和立場理解他的感受。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少一些「別人家的孩子」等此類的表達方式。

受訪專家:北京回龍觀醫院成癮醫學中心主任牛雅娟

(責編:趙亮、李慧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