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趣象:歷史名人事跡演變而來的成語

玄林齋隨筆 發佈 2020-01-25T16:07:56+00:00

許多成語是由古代的歷史名人故事演化而來,其含義就更為含蓄。1、一鼓作氣出自《左傳·莊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成語是漢語的特色用法,往往是意簡言賅,具有高度的濃縮性和豐富的語義。許多成語是由古代的歷史名人故事演化而來,其含義就更為含蓄。如果僅憑字面意思去把握成語的含義,往往會望文生義,鬧出笑話。

本文,小編搜集整理出常見的歷史名人相關成語若干例,並註明出處和釋義,以饗讀者。


1、一鼓作氣(曹劌)

出自《左傳·莊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釋義:第一次擊鼓時士氣振奮。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鼓起幹勁,一口氣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呂不韋)

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釋義:增損一字,賞予千金。稱讚文辭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師(鄭谷)

出自宋·計有功《唐詩紀事》:「鄭谷改僧齊己《早梅》詩:『數枝開』作『一枝開』。齊己下拜,人以谷為一字師。」

釋義:改正一個字的老師。有些好詩文,經旁人改換一個字後更為完美,往往稱改字的人為「一字師」或「一字之師」。

4、東山再起(謝安)

出自《晉書·謝安傳》:「隱居會稽東山,年逾四十復出為桓溫司馬,累遷中書、司徒等要職,晉室賴以轉危為安。」

釋義:指再度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之後又重新得勢。

5、圖窮匕見(荊軻)

出自《戰國策·燕策三》:「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

釋義: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後,真相或本意顯露了出來。

6、紙上談兵(趙括)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釋義: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7、接竿而起(陳勝)

出自漢·賈誼《過秦論》:「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釋義:砍了樹幹當武器,舉起竹竿當旗幟,進行反抗。指人民起義。

8、孺子可教(張良)

出自《史記·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

釋義:指年輕人可培養。

9、四面楚歌(項羽)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釋義: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10、老當益壯(馬援)

出自《後漢書·馬援傳》:「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釋義:年紀雖老而志氣更旺盛,幹勁更足。

11、投筆從戎(班超)

出自《後漢書·班超傳》:「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

釋義:扔掉筆去參軍。指文人從軍。

12、暴殄天物(商王)

出自《尚書·武成》:「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釋義:原指殘害滅絕天生萬物。後指任意糟蹋東西,不知愛惜。

13、嗟來之食(黔敖)

出自《禮記·檀弓下》:「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

釋義:指帶有侮辱性的施捨。

14、怒髮衝冠(藺相如)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髮上沖冠。」

釋義:指憤怒得頭髮直豎,頂著帽子。形容極端憤怒。

15、手不釋卷(呂蒙)

出自《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釋義: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16、韋編三絕(孔子)

出自《史記·孔子世家》:「讀《易》,韋編三絕。」

釋義: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17、墨守成規(墨子)

出自明·黃宗羲《錢退山詩文序》:「如鍾嶸之《詩品》,辨體明宗,固未嘗墨守一家以為準的也。」

釋義:指思想保守,守著老規矩不肯改變。

18、病入膏肓(蔡桓公)

出自《左傳·成公十年》:「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

釋義: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治。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19、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劉安)

出自漢·王充《論衡·道虛》:「淮南王學道,招會天下有道之人,傾一國之尊,下道術之士,是以道術之士並會淮南,奇方異術,莫不爭出。王遂得道,舉家升天,畜產皆仙,犬吠於天上,雞鳴於雲中。」

釋義:一個人得道面仙,全家連雞、狗也都隨之升天。比喻一個人做了官,和他有關係的人也都跟著得勢。

20、口蜜腹劍(李林甫)

出自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唐玄宗天寶元年》:「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釋義:嘴上甜,心裡狠。形容兩面派的狡猾陰險,多指蛇蠍心腸的人。

21、風聲鶴唳(苻堅)

出自唐·房玄齡《晉書·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釋義: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憂。

22、泰山北斗(韓愈)

出自《新唐書·韓愈傳贊》:「自愈沒,其言大行,學者仰之如泰山北斗雲。」

釋義: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為眾人所敬仰的人。

23、東窗事發(秦檜)

出自元·孔文卿《東窗事犯》第二折:「吾乃地藏神,化為呆行者,在靈隱寺中,泄漏秦太師東窗事犯。」

釋義:比喻陰謀已敗露。

24、程門立雪(程頤、楊時)

出自《宋史·楊時傳》:「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雲。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釋義:學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師。

25、夢筆生花(李白)

出自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釋義:比喻寫作能力大有進步。也形容文章寫得很出色。

26、力透紙背(顏真卿)

出自唐·顏真卿《張長史十二意筆法意記》:「當其用鋒,常欲使其透過紙背,此成功之極也。」

釋義:形容書法剛勁有力,筆鋒簡直要透到紙張背面。也形容詩文立意深刻,詞語精練。

27、馬革裹屍(馬援)

出自《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釋義:用馬皮把屍體裹起來。指英勇犧牲在戰場。

28、洛陽紙貴(左思)

出自《晉書·左思傳》:「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釋義:比喻著作有價值,流傳廣。

29、聞雞起舞(祖逖)

出自《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釋義: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30、退避三舍(晉文公重耳)

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

釋義: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

31、樂不思蜀(劉禪)

出自《三國志·蜀書·後主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釋義:比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

32、指鹿為馬(趙高)

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

釋義: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33、畫龍點睛(張僧繇)

出自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張僧繇》:「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云:『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

釋義:原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後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

34、入木三分(王羲之)

出自唐·張懷瓘《書斷·王羲之》:「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釋義: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現字跡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書法極有筆力。現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35、諱疾忌醫(蔡桓公)

出自宋·周敦頤《周子通書·過》:「今人有過,不喜人規,如護疾而忌醫,寧滅其身而無悟也。」

釋義:隱瞞疾病,不願醫治。比喻怕人批評而掩飾自己的的缺點和錯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