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時代,匈奴沒有做大亂,為何後來成了西晉掘墓人?

一斗書生說歷史 發佈 2020-01-25T20:37:12+00:00

自春秋戰國以來,匈奴一直是中原大患,秦皇漢武都花了很大的力氣,才壓制住匈奴。《資治通鑑》記載,於夫羅曾經派右賢王去卑,和白波帥李樂、韓暹、胡才一起,擊敗李傕,救援漢獻帝東歸。

自春秋戰國以來,匈奴一直是中原大患,秦皇漢武都花了很大的力氣,才壓制住匈奴。奇怪的是,三國時代中原大亂,人口銳減,匈奴卻沒有乘機作亂,曹操到底採取了怎樣正確的政策?更奇怪的是,一統全國的西晉,後來卻被匈奴滅了國,司馬氏又做錯了什麼?

東漢末年前期,匈奴並不寂寞

於夫羅這個名字,在東漢末年出現的並不少。他是南匈奴的單于,187年(184年黃巾起義後)應東漢朝廷邀請,帶兵進入中原,幫助討伐張純、鮮卑叛亂。沒想到第二年匈奴發生內亂,於夫羅回不去了,就留在了太原、河內一帶。

《資治通鑑》記載,於夫羅曾經派右賢王去卑,和白波帥李樂、韓暹、胡才一起,擊敗李傕,救援漢獻帝東歸。

於夫羅後來的歷史比較混亂,沒有特別明確的政治追求。於夫羅依附過張楊、袁紹,又一度反叛,被袁紹大將麴義打敗。於夫羅也協助過袁術,被曹操打敗。

195年,於夫羅死後,他的弟弟呼廚泉繼位單于(匈奴內亂的首領也死了)。202年,南匈奴曾經和袁尚手下河東太守郭援、并州刺史高幹一起,進攻平陽。鍾繇說服馬超等西涼諸將幫助自己反擊袁尚,郭援被殺,高幹、呼廚泉投降。

留置匈奴單于,作為人質

216年,曹操晉封魏王,呼廚泉來鄴城拜賀。曹操為了削弱匈奴勢力,將呼廚泉留在了鄴城,用「上賓之禮」對待他,讓他的右賢王去卑回去管理南匈奴各部。

由於首腦被留置於曹魏,南匈奴的舉動受到很大的約束。

將匈奴分為五部,削弱其實力

不僅如此,曹操還將南匈奴分為五部,每部選匈奴人為帥,又令漢人為司馬,監督各部。

據正史記載,南匈奴左部居太原故茲氏縣(今山西省汾陽東南)、右部居祁縣(今山西省祁縣東南)、南部居蒲子縣(今山西省隰縣)、北部居新興縣(今山西省忻縣)、中部居大陵縣(今山西省文水縣東北)。

這樣匈奴部落組織雖然名義上還繼續保存著,但權力已全部落入曹魏政權手中。所以三國爭鬥再亂,匈奴也無力進攻中原了。

鄧艾獻了一條錯計

既然匈奴被曹魏管的服服帖帖的,後來又怎麼滅了西晉呢?

鄧艾所處的曹魏晚期,匈奴經過休養生息,又有做大的趨勢(曹魏統治下,匈奴人不用交稅)。為了制約匈奴,鄧艾向司馬師獻了兩條計。一條是加封去卑的後代,讓他們「居守雁門」,把右賢王劉豹(於夫羅之子)的勢力一分為二。這條計策當然沒問題。

但另一條計策就有點問題了。鄧艾建議,羌胡與漢民同居一處的,應當漸漸將他們分離,使居編民之外。本來南匈奴長期和漢族共同居住,已經有逐漸同化的趨勢,鄧艾的這個建議,使匈奴又進一步趨於獨立。

晉武帝設北部都尉,五部匈奴重歸一統

劉淵(劉豹的兒子、於夫羅的孫子)長期生活在洛陽,和司馬昭、王渾等關係良好。王渾將劉淵推薦給晉武帝司馬炎,司馬炎很看重劉淵,甚至曾經想讓劉淵領兵去平定鮮卑人禿髮樹機能的叛亂(最後被大臣勸阻)。

289年,晉武帝任命劉淵為北部都尉(之前劉淵繼承父親劉豹擔任左部帥,只是五部之一),劉淵逐漸成為全體匈奴人的首領。290年,晉惠帝司馬衷繼位,外戚楊駿輔佐朝政,楊駿進一步任命劉淵為五部大都督,正式承認劉淵是單一的匈奴首領。

雄才大略的劉淵利用西晉「八王之亂」的機會,舉起了自己的大旗。很有意思的是,劉淵雖然是匈奴人,卻自稱漢朝皇帝的外甥,追尊后主劉禪為孝懷皇帝,國號為漢(史稱漢趙、前趙)。劉淵的兒子劉聰最終攻破洛陽、長安,滅亡西晉。

歡迎購買本人專欄《改變三國歷史的非主流人物》,換一個視角看三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