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鄂州之史證鄂王城遺址幾處誤傳

水墨鄂州 發佈 2020-01-25T21:26:15+00:00

楚國曾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曾是戰國七雄中擁有疆土最為廣闊的大國。從周成王封楚熊繹為子男之爵開始,至公元前223年秦滅楚,前後800餘年。

楚國曾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曾是戰國七雄中擁有疆土最為廣闊的大國。從周成王封楚熊繹為子男之爵開始,至公元前223年秦滅楚,前後800餘年。楚人一路從「篳路藍縷,以處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到「問鼎中原」,最後為秦所滅。一路艱辛,一世輝煌,一路悲歌。《離騷》、端午節、青銅編鐘……這些都是楚人留下的偉大遺產。

  關於楚,《史記·楚世家》記載比較詳細,也為史學界所認可。「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為帝嚳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亂,帝嚳使重黎誅之而不盡。帝乃以庚寅日誅重黎,而以其弟吳回為重黎後,復居火正,為祝融。」其後有「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六曰季連,羋姓,楚其後也。」


  關於楚人系祝融之後裔,《國語·鄭語》記載周太史在回答鄭桓公的問題時也得到證實,周太史云:「融之興者,其在羋姓乎?羋姓夔、越不足命也。蠻羋蠻矣,唯荊實有昭德若周衰,其必興矣。」周太史不僅敏銳地洞察到周王朝的衰落,楚國即將要崛起與振興,也述及了楚與祝融的關係。太史謂之的「融」即祝融,「羋姓」為楚公族之姓。

  1987年,湖北省考古研究所在湖北荊門包山2號墓中出土了一批竹簡。墓主人是戰國中晚期之際的楚左尹(召它) ,竹簡記錄了墓主人奉祀的祖先的名字,其中有:老僮、祝融、鬻熊。這個發現再次印證了楚人的始祖為祝融。老僮即老童,祝融之父。《史記·楚世家》說祝融之父為卷章,即「老童」,因形似而傳訛。

  「周文王之時,季連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蚤卒。其子曰熊麗。熊麗生熊狂,熊狂生熊繹。」在西周早期「熊繹當周成王(公元前1042——前1021年在位)之時,舉文、武勤勞之後嗣,而封熊繹於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羋氏,居丹陽。」即在西周初年,楚的先祖曾輔助周文王和武王,到周成王時便封楚于丹陽,為子男爵位,這也是最低的爵位。


  事實上丹陽是一個爭論了二千年的歷史懸案。雖然楚丹陽地理位置爭議頗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此時的楚人還未走出現在的鄂西山區。

  「熊繹生熊艾,熊艾生熊黑旦,熊黑旦生熊勝。熊勝以弟熊楊為後。熊楊生熊渠。」

  周夷王(公元前885——前878年在位)之時,王室中落,諸侯混戰,楚熊渠趁周王室內亂之際「乃興兵伐庸、揚粵,至於鄂……,及周厲王(公元前877——前841年在位)之時,暴虐,熊渠畏其伐楚,亦去其王」。這段文字明白地告訴我們,庸、揚粵、鄂本不是楚人的領地和勢力範圍,所以楚人是興兵伐之,而不是討之。這時楚人的實力雖然有了很大的發展,並且一度遠征占領了庸、揚粵和鄂,「乃立其長子康為句亶王,中子紅為鄂王,少子執疵為越章王。」但終因楚人實力不濟,又畏懼西周王朝的討伐,「亦去其王」,也就是說楚人雖然曾經短暫占領過鄂,但畢竟是一時之事,而此時的楚國還只是小國寡民,其力量還不足以對抗周王朝,更不可能全面征服族大勢眾的揚越包括鄂。


  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即位,楚國於是遷都於郢。關於郢,《括地誌》云:「紀南故城在荊州江陵縣北五十里。杜預雲國都於郢,今南郡江陵縣北紀南城是也。」又云:「又至平王,更城郢,在江陵縣東北六里,故郢城是也。」  楚人從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至楚文王時期(公元前689年),由一個僅受封「子男」之田的部族,逐步發展成一個比較有實力的諸侯國,由遠辟荊山的蠻夷「子男」之爵到遷徙江漢平原地區,自稱為王,其間,歷經近四百年的發展和奮鬥。即便是到了春秋早期的時候,楚人仍然還屬於小國寡民。《左傳》昭公二十三年記:「若敖、鼢冒至於武、文(公元前790——前677年),土不過同」。按周制「方百里為同」。或許由於歷史和所謂正統觀念的因由,《左傳》的記載是乎對「楚蠻子」不屑一顧,甚至有些蔑視和偏見,但楚人此時也只是剛剛落腳於江漢平原地區,其地域尚未越過現在湖北的中部地區。

  鄒先生所謂「楚國的締造者熊渠……」「熊渠是一名巫師……從中原腹地開始向南征戰……開始宣告獨立於周王室外,建立屬於自己的國家……」「楚國從公元前877年建國至公元前223年前滅亡,在長達654年的歷史中……」該文既腰斬了楚國的歷史,也完全違背歷史事實。

  關於鄂王城。從20世紀70年代至2014年間,省、市、縣考古工作者對鄂王城遺址進行了多輪考古調查和發掘。「從城址內發現的文化遺物,以及城址周圍不同時期的墓葬中出土的遺物,同時結合相關史料的記載,可以發現城址使用的時間很長,大體在戰國時期已經築就,漢、六朝、隋以至於唐代都在延續使用。」

  鄂王城遺址是一座戰國時期的古城遺址,毋庸置疑。其成果已為國家文物局公布鄂王城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所認可,其成果也曾在國家核心期刊發表。現代考古學進入中國已近百年,這是一門成熟的學科。專家們運用這種成熟的科學確定鄂王城是戰國時期古城址,這是毋庸置疑的。

  大冶鄂王城遺址的年代晚於楚熊渠所處時代四個世紀以上,而商代就存在的鄂比楚熊渠就更早了。結論是:大冶鄂王城遺址與古鄂、熊渠完全風馬牛不相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