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之王」公務員面試技巧之應變能力重在「變」

河南華圖 發佈 2020-01-25T21:36:57+00:00

在公考面試環節,經常會考查考生的應變能力,但是很多考生由於缺乏實際的工作經歷經驗,加之對應變能力考查要素的理解不夠深刻準確,往往在面對這種題目時無論理解還是表達都顯得套路化,顯示不出自己真正的能力更無法打動考官。

在公考面試環節,經常會考查考生的應變能力,但是很多考生由於缺乏實際的工作經歷經驗,加之對應變能力考查要素的理解不夠深刻準確,往往在面對這種題目時無論理解還是表達都顯得套路化,顯示不出自己真正的能力更無法打動考官。


應變能力是公職人員的一種實際工作能力,這本身也是未來勝任工作崗位的基本職業素養要求之一。回歸面試本質就是考察考生在未來公職崗位上能否正確判斷、快速把握、合理高效的應對一些突發壓力問題,是否具備了一定的公職崗位要求的應變能力。


一、考生常見誤區分析

1、將問題當「題目」對待

不少考生遇到這種題目僅僅停留在題目表面,比較膚淺的就題答題,表達出來的內容片面淺薄。如「你作為窗口工作人員在窗口辦理業務時排隊人多而有群眾情緒激動」,簡單處理只是「我會安撫情緒」再無詳細下文,讓考官「食之如雞肋」。這主要問題在於考生不能清晰理解考官設置此題的目的何在,實際此問重點是想聽聽考生究竟如何「安撫」。


2、套路化答題

有些考生經過培訓後出現對題干描述信息把握不精準甚至誤解的情況。如「你作為窗口工作人員在窗口辦理業務時排隊人多而有群眾情緒激動」,有考生會表達為「我會將這位群眾帶到辦公室給他倒杯茶,請他坐下」云云,咋一聽好像很有人情味,仔細揣摩又覺得哪裡不對勁。問題就出在該考生套路化處理問題,沒有對題干描述信息進行正確分析準確研判,「正在辦理業務」,「排隊群眾又多」,怎麼可能抽出時間帶群眾到辦公室呢?有些掩耳盜鈴之嫌。


3、對題目信息過度解讀

仍然用上面的題干信息,有的考生會假設各種可能性進行表述,「如果群眾……,我會……」,「如果群眾是……,我就會……」等等,聽起來好像很詳細,考慮問題很周到,實際已經脫離了命題人客觀的考察範圍,主觀的歪曲了考官的考察目的。

所有這些問題,根源在於理解應變能力考察要素不到位。


二、應變能力出彩在「變」

應變的基礎是「變」。工作中遇到了突發、非常規的狀態,那麼符合客觀實際,我們就要表現出快速的反應,包括思維敏捷,快速研判壓力狀況做出基本處置應付策略(工作原則),做到這一點必須對題目設置的身份及情境回歸工作現實,真正體會理解到位當時的真實性和緊迫感。


應變的核心是「變」。在作出正確判斷後,要快速處置(面試時時快速開始答題,不能慢條斯理),在分清輕重緩急後馬上進行措施應對,按照緊急問題—核心問題—後續問題的基本思路進行處置。做正確這一點要有一定的理性工作思維,不能主觀臆斷感情用事,否則會問題判斷發生倒置。


應變的要義靠「變」。搞清楚問題性質,就要採取切實高效的措施解決。依照「幹什麼—怎麼幹」的基本邏輯進行表達,符合題干所反映的身份實際、工作實際和情境實際的採取具體舉措進行問題解決。做到這一點確實需要一定的工作經驗,考生可以靠不斷的練習題目和總結經驗形成遷移意識靈活解決不同問題。


總之,應變能力必須吃透題干信息,準確理解給定身份並還原題干情境,採取靈活有效應對技巧,才能讓考官認可、認同考生的崗位匹配能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