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湯山醫院設計師:沒想到圖紙再用,希望新醫院效果更好

新京報 發佈 2020-01-25T21:46:35+00:00

新京報記者 韓沁珂 攝隨時提供技術支持1月24日上午,79歲的黃錫璆在工作人員攙扶下進到會議室,來不及喝水,一坐下就開始查看他們拿到的火神山醫院布局圖,和中元國際醫療建築設計研究一院院長李輝等同事一起回憶小湯山醫院的建設過程。新京報記者 韓沁珂編輯 王婧禕 校對 危卓

1月23日,武漢市政府要求中建三局等四家建設公司,按北京「小湯山」醫院模式,在蔡甸區武漢職工療養院附近建設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集中隔離治療點——武漢蔡甸火神山醫院。建築和設計單位將在小湯山醫院建築圖紙基礎上,針對選址和疫情特點進行優化設計。

2003年,在北京昌平區小湯山鎮,也曾有這樣一家醫院在7天內拔地而起,以應對當時肆虐的SARS疫情。

「沒想到小湯山醫院的圖紙還能再用一次,雖然我們不希望它再被使用。」1月24日,小湯山醫院的設計者、中國機械工業集團中元國際工程公司(下稱「中元國際」)醫療首席總建築師黃錫璆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現在的技術條件比建設小湯山醫院時好多了,他希望火神山醫院的建設能夠實現更好的使用效果。

黃錫璆和同事們在討論火神山醫院布局圖。 新京報記者 韓沁珂 攝

隨時提供技術支持

1月24日上午,79歲的黃錫璆在工作人員攙扶下進到會議室,來不及喝水,一坐下就開始查看他們拿到的火神山醫院布局圖,和中元國際醫療建築設計研究一院院長李輝等同事一起回憶小湯山醫院的建設過程。這天是農曆大年三十,辦公樓里的人不多,值班人員都在來去匆匆的溝通著工作。

頭一天中午,中元醫療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許海濤接到通知,他們將作為技術支持方,為火神山醫院的建設提供諮詢建議。公司立刻成立應急指揮部和以黃錫璆為組長的技術專家組,小湯山醫院曾經的設計團隊時隔17年再次集結,當年的建設圖紙也在第一時間被發到此次火神山醫院的設計單位武漢中信建築設計院。

1月23日,武漢市城建局成立建設指揮部,並於當日下午召開專題會議,計劃於2月3日前建成建築面積達2.5萬平方米、可容納1000張病床的專門醫院。四家建設單位分別是中建三局、武漢建工、武漢市政、漢陽市政。

項目被高速推進。當晚,建設現場就開始了土地平整工作。晚上9點多,79歲的黃錫璆在北京的家裡整理資料,他要把小湯山醫院設計上還可以優化的環節逐一整理出來,發給李輝,請他轉給武漢的設計團隊。

黃錫璆所在的技術專家組,囊括了建築、結構、給排水、醫用氣體、暖通、電氣等各領域的教授級高工,將隨時為武漢火神山醫院提供技術支持。

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20年1月25日10時,湖北省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729例,死亡39例,已治癒出院32例。

武漢方面表示,為了解決現有醫療資源不足、進一步加大患者救治力度的需要,專門醫院非建不可。

除了武漢,上海也已開啟 「小湯山模式」 集中收治新型肺炎患者,在位於金山區的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設置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集中隔離治療點,確診病患將全部轉移到金山進行隔離、觀察和救治。

可以生長的醫院

武漢火神山醫院選址在武漢蔡甸區武漢職工療養院,這裡距離漢口火車站車程約40分鐘,靠近後官湖濕地公園,遠離鬧市區,人口密度相對較低。

在黃錫璆看來,小湯山這樣的應急醫院選址,市政系統成熟、交通便利、周邊人口稀少是最需要考慮的三點,「傳染病醫院更需要關注供電保障、排水、排氣安全和對周邊居民的影響。」

「建設小湯山醫院時,我們沒有任何經驗,都需要摸索,而現在則有小湯山這個成功案例可以參考。」黃錫璆說,火神山醫院可以沿用小湯山的設計圖,但是也要根據當地環境和此次疫情特點做出優化調整。

和小湯山醫院一樣,正在建設的專門醫院也將採用中軸對稱的魚骨狀布局。標準化、模塊化,根據需要可以不斷延伸是這種布局的主要特點。

受訪專家提供的資料顯示,火神山醫院將由多個H型模塊排列而成,其中,沿中軸線布置辦公區域和醫護人員通道,每個中心模塊負責4個護理單元,護理單元內安置兩列病房。患者從病房外周進出病區,醫護人員從中軸核心經層層更衣和衛生通過區進入病房進行檢查、治療和看護。這樣的功能結構能夠嚴格控制空氣的潔凈梯次,切實保障醫護人員衛生安全,同時有效開展醫療救治工作。根據選址地形和現場已有設施,模塊排列數量和每個護理單元的長度都可以進行調整。

火神山醫院平面圖。 受訪者供圖

黃錫璆表示,從外部環境到內部使用上,需要特別注意醫護人員和病人活動空間、交通路線的分區分流。「按照診斷流程進行醫院布置,減少交叉,將最大限度地降低感染風險。」為保證醫護人員的安全,當初的小湯山醫院實施嚴格分區,病房為污染區、醫護工作區為半污染區、醫護辦公區為半清潔區,醫護人員值班休息區域為清潔區,醫護工作實行單向通過式流程。醫護人員進出污染區需經過兩次衛生通過,即消毒兩次。這樣的功能模式非常有效地將危險感染源控制在最小範圍。

在這樣的設計方案下,每個護理單元都是獨立的標準模塊,一方面有利於同時施工,各單位可以獨立建好自己的模塊後集中拼接,儘量減少交叉作業;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發生疫情惡化或失火等緊急情況時,將該單元徹底封閉,保全醫院其他單元。

「小湯山醫院每一列病房的材質都是不一樣的,病房數量也不一樣。」 黃錫璆回憶,當時有6家施工單位同時施工,每家施工單位能夠提供的建設材料都不一樣,李輝補充道:「只能有什麼用什麼,現在回想起來有些不可思議,居然都拼在一起了,還比較管用。」

小湯山醫院也是在SARS疫情最嚴峻的時期動工的。當時,SARS確診患者正在以每天上百例的速度快速增長,醫護人員的感染數量也在持續增加。

由於情況緊急,黃錫璆所在設計團隊在2003年4月23日接到通知後,連夜手畫出設計草圖。「沒有第二種設計方案,沒有時間。」他說到,能在第一時間想到魚骨狀結構還要得益於他對傳染病醫院設計的長期關注,以及之前與傳染病醫院北京佑安醫院醫護人員的討論。

當年4月24日一早,設計團隊進入施工工地,邊畫設計圖邊施工。受到場地和材料限制,每一段的設計圖紙都有所不同,為了儘快出圖,設計團隊幾乎是24小時接力畫圖。「設計團隊有30多人,現場7000人等著我們的圖,大家都很著急。」

「現在條件好多了」

北京乾燥,武漢濕潤,這是兩家應急醫院在環境因素上最大的不同。

濕潤的氣候不利於病毒的生存和傳播,但也對醫院的防水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病區地面要有高差,防止積水。患者通道也不能露天,最好能加個遮雨棚。要是用電空調採暖,室內溫度升高可能會滋生細菌,還要增加通風量。」一說起針對濕潤環境的醫院設計,黃錫璆就開始細數注意事項。

因場地有限,小湯山醫院每個護理單元之間的距離僅有12米,他建議這個距離在火神山醫院中擴大到18米到20米,以進一步降低感染風險。因時間限制,小湯山醫院在清洗救護車的地方沒來得及建起防止污水外濺的棚子,他認為火神山醫院應該建起來。另外,由於與選址區域原有配電箱位置衝突,小湯山醫院的醫療影像設備不得不安置在護理單元一側,「按照診斷流程,放在進門的地方更合適。」

火神山醫院施工現場。受訪者供圖

在完成小湯山醫院項目後,「曾有很多地方來找我們要圖紙,但沒想到真的還能再用上。」 黃錫璆說。

在李輝看來,設計和建設的過程就是權衡和決策,設計圖紙只是一部分,很多時候還需要當場根據實際情況做決策,這就涉及各部門的相互配合。

「沒有時間猶豫,要做的就是用最小的代價解決當前的問題。」 李輝表示,應急醫療設施的建設也要遵循優先原則,「保證安全是首位的,好看和舒適度是次要的。」從結果來看,小湯山醫院是成功的。

在短短的七天七夜裡,小湯山奇蹟般完成建設。在兩個月內收治了全國七分之一的SARS患者,並實現了醫護人員零感染。2003年6月20日,最後一批18名SARS患者康復出院,距離小湯山醫院正式接治SARS患者只有50天。

「現在條件好多了。近年來,我們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也有所提高,現在技術和團隊都是成熟的,只要啟動應急響應預案,就可以高效推進。」 李輝表示。

新京報記者 韓沁珂

編輯 王婧禕 校對 危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