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病逝,司馬師這才要出兵南侵東吳

孫超人 發佈 2020-01-03T03:39:21+00:00

「但是,自從我們訓練集結伐吳部隊以來,前後已有三年,敵人早已知曉,這已經不是一支可以出其不意進行偷襲的軍隊了。吳國與我國為敵,也有將近六十年了,這期間他們君臣團結,同甘苦共患難,最近又剛剛喪失了統帥,君臣上下心存憂懼,因此才加強了戒備,假使他們下令在重要渡口排列戰船,加固城池占據

話說東吳孫權去世,臨終前命諸葛恪封鎖了東興的濡須水上堤壩,來提防魏國趁機南侵。魏國的大將軍司馬師果然要趁東吳新君初立,政權不穩之際,發兵攻打東興。


面對司馬師的戰略規劃,魏國的武將們紛紛獻策。


鎮東將軍諸葛誕對司馬師說:「可以派王昶逼取江陵,派毌丘儉攻向武昌,以此絆住吳國上游的兵力,然後挑選精銳兵力進攻其東興的東西兩城,等到他們救兵趕到,我們已大獲全勝了。」


當時征南大將軍王昶、征東將軍胡遵、征南將軍毌丘儉等人各自都獻了征伐吳國的策略。當時因三位將領戰略方針不同,於是朝廷下詔徵詢尚書傅嘏的意見。

面對朝廷的諮詢,傅嘏可以說是盡職盡責,對局勢詳細的進行了分析,回答說:「獻計者有人主張乘船直接渡江,橫行於江南;有人主張分四路同時進攻,攻占其城壘;也有人主張屯兵邊境,平時耕作土地,然後等待機會,等待敵國發生內亂之機再發動進攻;這的確都是攻取敵國的常用之計。」


「但是,自從我們訓練集結伐吳部隊以來,前後已有三年,敵人早已知曉,這已經不是一支可以出其不意進行偷襲的軍隊了。吳國與我國為敵,也有將近六十年了,這期間他們君臣團結,同甘苦共患難,最近又剛剛喪失了統帥,君臣上下心存憂懼,因此才加強了戒備,假使他們下令在重要渡口排列戰船,加固城池占據險要,那麼我們橫行大江之上的戰略,恐怕也就難以奏效了。」


「如今邊境的守軍,與敵軍相隔甚遠,敵軍設置的觀察聯絡哨所,又數量眾多,而且守備嚴密,我們的間諜無法潛入,得不到任何消息。如果軍隊沒有耳目消息,偵察不夠詳密,卻冒然發重兵以面臨巨大的危險,這無非就是憑著僥倖心理想要獲取成功。企圖先發動戰役,然後再求取勝利,這不是軍事作戰的良策。因此只有屯兵邊境的計策最為完備牢靠。可以先命令王昶、胡遵選擇地方駐紮在形勢險要之地,偵察他們的安排部署,並命令三方面同時進駐守地。」


「至於屯兵駐紮的要領和原則:

第一,要奪取和占據肥沃的土地,逼迫敵人撤退到貧瘠的土地去。

第二,嚴明軍紀,使兵士融入到百姓中間,不許欺壓劫掠。

第三,在附近區域實行招撫懷柔政策,使每天都有投降歸附的人前來。

第四,從遠處開始設置偵察聯絡哨,嚴密布防,使間諜無法潛入。

第五,敵兵退守之後,偵察聯絡哨必然不能深入,耕作土地也不容易開展。

第六,軍隊就地食用當地積儲的存糧,不用分出兵力運輸。

第七,敵軍內部如果出現矛盾混亂情況,可以及時得到消息,便能迅速作出征討突襲的決斷。」


「以上七個方面,是軍事行動的當務之急。不掌握這些,敵軍就會獨占便利的資源;掌握這些,我國便會受益,所以不可以不明察。兩軍營壘相互逼近,兩軍的陣勢也已經相互明了,智慧勇敢得以施展,各種巧拙之計也得以運用,施展謀略能了解其得失,相互較量也能知道長短優劣。那時候敵軍情況的真偽還能如何藏匿?以小敵大,就會勞役頻繁、國力衰竭;以貧敵富,就會加重稅斂、財力匱乏。因此兵法說:『敵人安逸能使之煩勞,敵人飽足能使之飢餓。』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司馬師看了尚書傅嘏如此詳盡的回答,卻是皺起了眉頭!在司馬師看來,傅嘏就是個理論家,他之所以要在這個時候進攻吳國,就是因為吳國孫權新喪,新君剛剛即位,是個政局不穩定的脆弱時期。傅嘏如此長篇累牘的講述軍事理論,意思無非就是論持久戰,那眼前這個吳國的這個機會不就白白錯過了嗎?因此司馬懿對於傅嘏的建言沒有聽取,採取了置之不理的態度。


公元252年(魏嘉平四年、吳建興元年)十一月,司馬師下令以司馬昭為督軍,令王昶等將兵分三路進攻吳國。十二月,王昶進攻南郡,毌丘儉進攻武昌,胡遵、諸葛誕則率七萬大軍攻打東興。


面對魏國的進攻,吳國大將軍諸葛恪於十一月十九日,率兵四萬,日夜兼程,救援東興。胡遵等人命令各軍作浮橋渡水,陳兵於大堤之上,分兵攻打堤壩兩邊的東西二城;但是這兩座城都是建在高峻險要的地方,魏軍登山仰攻,很是困難,無法攻破。足見這兩座城所選建的位置可謂是易守難攻。


諸葛恪派冠軍將軍丁奉和呂據、留贊、唐咨等人為前鋒,從山的西面攻上。丁奉對各個將領說:「現在各部隊行動遲緩,如果魏兵占據有利地形,就難以與他爭鋒交戰了,兵貴神速,我們應該快速攻上。」於是讓各路軍馬從道路上避開,丁奉親自率領屬下三千人快速突進。


當時正刮北風,丁奉揚帆行船兩天就到達了東關,隨即占據了徐塘。當時的天氣正是漫天飄雪,十分寒冷,魏國的胡遵等人正在聚會飲酒。丁奉見魏軍前部兵力稀少,就對手下人說:「求取封侯賞爵,正在今天。」於是讓士兵們都脫下笨重的鎧甲,丟掉平地作戰才能發揮作用的長矛大戟,只戴著頭盔拿著短刀和盾牌,赤裸上身爬上堤堰。魏兵看見吳兵大冷天居然都打著赤膊,都當作笑話,大笑不止,卻不立即整兵對敵。


吳兵爬上之後,立即擊鼓吶喊,襲擊攻破魏軍前部營壘,這時東吳的呂據等人所率部隊也相繼趕到;魏軍見這些吳軍來勢竟然如此兇猛,而且綿綿不絕,嚇得驚恐萬狀,是四散奔逃,爭相搶渡浮橋逃命,結果浮橋不堪重負,毀壞斷裂,魏兵便紛紛跳入水中,互相踐踏著逃跑。魏軍前部督韓綜、樂安太守桓嘉等人也都沉沒在水中,死者數萬人。


韓綜過去本是吳國的叛將,多次為害吳國,孫權常常對其痛恨得咬牙切齒,於是,諸葛恪命人送回韓綜首級,以祭告大帝廟。繳獲魏軍的車輛、牛馬、騾驢等都數以千計,資材器物堆積如山,凱旋而歸。


王昶、毌丘儉聽說東部魏軍失敗,便各自燒毀營地後撤走。朝臣議論想要把諸將罷官降職,大將軍司馬師說:「我沒有聽諸葛誕的話,才造成這樣的後果。這是我的錯誤,各位將軍有什麼罪?」於是全部寬宥了他們。


由於司馬師的弟弟安東將軍司馬昭當時是監軍,所以這個鍋便由司馬昭來背,只削去了司馬昭一人的爵位,並沒有罪及他人。之後,任命諸葛誕為鎮南將軍,都督豫州;毌丘儉為鎮東將軍,都督揚州。


然而,這事兒並沒有就此結束。東興之戰,魏國戰敗撤退。東吳的諸葛恪認為魏國司馬懿死後,這些後繼者並無大才,東興之戰才能大獲全勝,因此可以乘此時機反攻魏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