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變遷系列隨筆之一:超生

翰墨東方 發佈 2020-01-03T08:53:04+00:00

計劃生育招貼畫(圖片源自網絡)歷史變遷系列隨筆之一:超生我的老家在皖北農村,屬於淮北平原。這裡沃野千里,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鄉風淳樸。這裡人口是安徽省最多、最密集的地市,約占全省總人口的四分之一,是一個以農耕為主的地區,但普遍都是文化水平不高。

歷史變遷系列隨筆之一:超生

我的老家在皖北農村,屬於淮北平原。這裡沃野千里,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鄉風淳樸。這裡人口是安徽省最多、最密集的地市,約占全省總人口的四分之一,是一個以農耕為主的地區,但普遍都是文化水平不高。

記得小時候,在我的家鄉,家族是否人丁興旺,直接決定著你所在的這個家庭在村子裡的基本地位,因為那時候在日常耕作過程中,男丁才能算得上是整勞力,對家庭的貢獻也相對大些。最關鍵的還是根深蒂固的觀念:覺得後續有人,香火不斷,就不會受人欺負和被歧視,所以,每個家庭對是否有男丁、有多少男丁,都很是介意。


此處長期居住的都是胡姓人家,基本祖上都是一脈相承。村子裡按祖輩長幼排序,共分為六個分支,俗稱「老六門」,姥爺家排序第四門,到他這一輩,人丁不旺,僅剩一位男丁還客居他鄉,所以姥爺在村子裡時常受人欺負也是常有的事。

我從出生就生活在姥爺家,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姥爺自己沒有男丁,只有媽媽和二姨兩個女孩,爸爸在外地工作,一年只有夏收和春節才回老家兩次,所以我和哥哥的到來,為這個家庭增添了諸多希望,也被寄託了滿滿的期許。

1982年開始,由於國內人口增長過於迅速,根據當時的條件和社會發展,現有資源已無法保障和滿足人口的過快增長,國家開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同年又被確定為了基本國策。對生活在這裡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的農村人來說,受根深蒂固「多子多福」的思想影響,當時根本無法接受也不願意接受這個國家制定的戰略性大政方針,於是乎就衍生出了後面我要說的,那就是——超生。


記得剛開始實行計劃生育的前幾年,鄉鎮及大隊對這一政策的執行力度不斷加大,一點不敢懈怠。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經過縝密細緻的走訪摸排,把每個鄉村裡的育齡婦女都納入了十分嚴格的監控範圍,定期體檢,力勸已生育一孩的育齡夫婦一方做絕育手術是最常見的工作。大街小巷,街道鄉村,到處都是「只生一個好」、「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種樹」、「少生優生,幸福一生」等等的宣傳標語。鄉村幹部組成計劃生育小分隊,對轄區內進行幾乎是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監控。於是乎,當地老百姓為了達到一定要生育男孩的目標,幾乎是全家總動員:有以外出打工做掩護的,有遠走他鄉四處流浪的,有東躲西藏晝伏夜出的,五花八門,應有盡有。一定要有一個男孩傳宗接代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一直都是他們動力的源泉,不惜做出各種奇特的舉動來,1990年春節晚會上黃宏、宋丹丹合演的小品「超生游擊隊」,就是源於生活,是當時的真實寫照。

那時候,對於夫妻雙方都是商品糧戶口而且都有工作單位的育齡夫婦,如果有超生的行為,基本上是逃不掉被開除的命運,代價奇高,所以這類人群一般不敢造次。但對於普通農村人來說,所要顧及的就沒有那麼多了,所以也是地方政府和計生管理部門最最頭疼的事。於是乎,在上級對各級政府的計劃生育政策執行情況採用一票否決的高壓之下,鄉鎮村計生部門的工作人員分身乏術,疲於奔命,超生現象總還是時有發生。由於找不到已經懷孕孕婦的下落,就只能去做其家庭的主要成員思想工作,讓家人規勸其回家處理。如若軟的行不通,那只有來硬的,就是強行把其至親帶到當地政府計生部門,管吃管住,但不准回家,只有等到孕婦回來接受處理才可以放行。後來又演變成把家裡值錢的豬牛羊等畜禽牽走,迫其回心轉意,但基本上都是收效甚微。


隨著國家對計生政策的推進和逐漸深入,和有著極強超生意願的群體的正面交鋒也趨於白熱化,一場場「貓鼠遊戲」在老家各地上演。據了解,有些超生的過程活脫脫像一個好萊塢大片般精彩,鬥智鬥勇,他們能在計生幹部的嚴密監控下完成超生的全過程,現在想來也是極其精彩的。

他們有的把超生的孩子送到親戚家,聲稱是親戚家的孩子,遇到嚴查時就會帶著孩子在兩省交界的區域東躲西藏,甚至有的能躲在野外一整天不敢回家,給孩子幼小的心靈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心理陰影。就這樣,此種橋段在皖北各地陸續出現,一直延續到國家計生政策的重大轉折。


由於中國近四十年的改革開放政策的深入發展,國民經濟得到了史無前例的豐碩成果。但社會老齡化突出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今後的經濟發展的前進,中央政府從宏觀戰略角度出發,2015年10月29日公布。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全面放開二孩政策。至此,實施了30多年的獨生子女政策正式宣布終結。只要是合法的夫妻就享有生育二胎的權利,不再受單獨二孩政策或雙獨二孩政策的限制。」但是,隨著普通家庭逐漸加大對孩子教育等各方面的重視程度,對生活成本有了總體的規劃,加之這幾十年生育觀念的徹底改變,有的對生育二孩雖然有積極的響應,但有此意願的反而低於預期很多。究其原因,不外乎是怕大幅度增加家庭開支,對現有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產生較大影響。也可以說是從上代人的盲目生育觀念,到現在的較為理性,這是社會的進步,也是群眾綜合素質的大幅度提升的結果。

歷史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回想當年的超生現象和現在的理性生育觀念,是歷史的產物,也是社會發展不同階段的無奈之舉。(文/劉東方)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