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被害後,明英宗多次懊悔不已,若時間能重來,他還會這樣嗎

江流兒歷史故事 發佈 2020-01-03T09:15:01+00:00

尤其是土木堡事變當中,如果沒有民族英雄于謙的力挽狂瀾,說不定整個大明江山就會付諸流水。到了明朝,則是土木堡事變,在這場事變里,明英宗朱祁鎮因為受到小人的讒言,被瓦剌人活捉成為俘虜。

土木堡之變和奪門之變,是大明朝中期,發生的兩件極其重大的變動。尤其是土木堡事變當中,如果沒有民族英雄于謙的力挽狂瀾,說不定整個大明江山就會付諸流水。可是,當明英宗和明代宗這對兄弟倆,為了皇位爭得你來我往之時,為何明英宗復辟之後,會將大功臣于謙給殘忍殺害了?

​可此後,明英宗曾多次向大臣說出他不該殺于謙的話,如果時間能夠重來的話,明英宗朱祁鎮,會不會放過於謙?似乎每個古時封建朝代,都會經歷一場影響格局的大變動。比如,西漢時期的七王之亂,唐朝的玄武門事變,還有兩宋時期的靖康之難。到了明朝,則是土木堡事變,在這場事變里,明英宗朱祁鎮因為受到小人的讒言,被瓦剌人活捉成為俘虜。不過整個大明朝,在於謙的帶領下,並沒有自亂陣腳。相反于謙迅速擁立明代宗朱祁鈺。為新一任皇帝,北京保衛戰中,于謙「扶大廈之將傾」,幫助大明朝成功續命。

​一年之後,明英宗回到北京,被弟弟明代宗囚禁起來。八年後的奪門事變中,明英宗得到曹吉祥,徐有貞等人的幫助,復辟皇位。可當上皇帝之後的明英宗,卻將大功臣于謙視作頭號敵人。公元1457年,于謙被殘忍的殺害。《明史》當中卻有確切的記載,罪魁禍首明英宗,對殺害於謙還是懊悔不已的,「帝召大臣入視,愀然曰:「于謙被遇景泰朝,死無餘資。汝言抑何多也!」亨俯首不能對。俄有邊警,帝憂形於色。恭順侯吳瑾侍,進曰:「使于謙在,當不令寇至此。」帝為默然」。明英宗認為自己是以莫須有的罪名,要了于謙的命。可是如果時間能重來的話,明英宗是否會幡然醒悟?

​筆者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明英宗殺害於謙是既定事實,即使時間能夠重來100次,朱祁鎮還是會如此行事的。作為歷史上,當了兩次皇帝的朱祁鎮,他的經歷是一般人難以想像的。土木堡事變中,明英宗作為大明朝的恥辱被敵人活捉,雖然回到故土可是卻過著囚禁的生活,這點讓朱祁鎮心中非常不忿。奪門事件中,明英宗根本沒有想著奪回皇位,可是,他被別有用心之人拿做擋箭牌,去與弟弟朱祁鈺搶奪皇位。

​再次成為皇帝之後的明英宗其實十分清楚,他這個皇位是權力鬥爭的產物。所以,明英宗即位後,首先就是要打掉那些助他登上皇位的大功臣。如果奪門事變中,是明代宗那邊獲得勝利,那麼自己將會陷入萬劫不復之地。所以他登上皇位,怎會咽下這口惡氣?可是,于謙在當時,也被明英宗看成是想要陷害自己的罪臣。于謙此人在北京保衛戰中力挽狂瀾,這是不爭的事實,可是也是于謙主張,將朱祁鈺扶正為新皇帝。那麼在明英宗的心中,必將會記恨于謙。明英宗復辟後,于謙沒有立馬闡明自己的立場,而是想將自己置身事外,當做沒事人一樣。因此,明英宗已經將于謙和曹吉祥,視為一伙人。

​于謙在當時的大明朝,乃是權傾朝野的權臣。奪門事變這麼大的事情,明英宗不相信于謙會沒有任何風聲。可在此情況下,于謙為什麼沒有拿出守衛北京那股勇氣,眼看著明英宗被推入火坑?所以明英宗會非常氣憤,即使于謙沒有任何忤逆犯上的舉動,但是明英宗也認為此人就是想要陷害自己的罪臣。因此明英宗二次當上皇帝,首要任務就是剷除異己,于謙就是他心中最壞的人選之一。

​甚至於謙與那些擁立明英宗成為皇帝的宦官,還要遭到他的記恨。所以明英宗即使能夠回到過去,相信他還會結果了于謙的性命,這是一個難以化解的矛盾。即使于謙做的再好,明英宗和他兩人的間隙,早在土木堡事變中就已經結下了,這是一道死結,只有其中一方離開人世才能化解。明英宗何嘗不知道于謙的才幹,可是那又能怎樣?帝王一怒,血流成河。于謙不該死,但是他必須得死,只為明英宗能出了那口惡氣。

參考文獻:明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