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第一燈背後的皇室秘密

非遺美學 發佈 2020-01-26T10:00:14+00:00

1968年5月,解放軍北京軍區工程兵某部悄然無聲地開進了河北省滿城縣,他們將在縣城西南一座海拔只有200多米的孤山上執行一項秘密的國防施工任務。不料,走在最前面的一名戰士,突然感到雙腳還沒站穩便失去了支撐,整個人一下就掉進了一個漆黑的山洞裡!

【重見天日】

1968年5月,解放軍北京軍區工程兵某部悄然無聲地開進了河北省滿城縣,他們將在縣城西南一座海拔只有200多米的孤山上執行一項秘密的國防施工任務。

在一次打眼放炮時,一個奇怪的現象發生了,這次放炮並沒有像往常那樣崩下來許多碎石頭。對於這一奇怪現象,戰士們決定上前看個究竟。


不料,走在最前面的一名戰士, 突然感到雙腳還沒站穩便失去了支撐,整個人一下就掉進了一個漆黑的山洞裡!

隨後班長帶領幾名戰士也爬進了洞裡。他們打著手電走進洞裡後,發現地上散落著許多凌亂而腐朽的木料,還有許多造型奇特而古怪的鐵器、陶器和青銅器等。

在這裡,他們發現了兩座墓穴,中山靖王劉勝和他的妻子竇綰的墓穴。

長信宮燈,就是在竇綰的墓穴中被發現的。

【竇綰何許人】

說到竇綰,就不得不先說一位偉大的女性——竇漪房。就是這位近乎傳奇的女性,將長信宮燈轉送給竇綰的。

竇漪房在很小的時候就被選入皇宮當宮女了。當年的小竇姑娘,跟許許多多宮女一樣,是窮苦人家出身,來到皇宮裡,只是個干粗活兒的丫鬟。

但竇漪房偏偏就是個幸運的宮女,她被呂后看中了,當時專權的呂后正處於風光得意的好時候。

呂后看這小竇姑娘長得實在好看,又是個普通的宮女好控制,就把她指派給了分封在外地的代王劉恆,劉恆一看喜歡得不得了,就把竇漪房納為王后了。

竇漪房的好運還不算完。呂后死了以後,呂氏外戚集團被打倒,代王劉恆被擁立為皇帝,這就是漢文帝,而當年的小竇姑娘搖身一變成了皇后,就這樣完成了不可思議的人生三級跳。

漢武帝劉徹

歷史上竇漪房這個偉大女性,她當權的時間經歷了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三個朝代,期間的身份分別是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漢武帝劉徹就是她的孫子.根據我國著名考古學家郭沫若的大膽推測,竇綰極有可能是竇漪房的侄孫女。

太后侄孫女的陪嫁品

漢代婚姻講究門第相當,劉勝作為漢武帝的胞兄,肯定會娶一位極為尊貴的女子為妻。而在這個時候,還有誰比竇家更為顯貴的家世呢?

竇漪房便將自己非常重視的宮燈作為新婚的賀禮,轉送給了竇綰,也就是自己的孫媳婦。

竇綰也非常珍視這盞燈,長信宮燈出土於竇綰墓後室,也就是停放棺槨的地方,相當於主人生前的臥室。把銅燈放在這裡,足以體現竇綰對它的喜愛。

竇綰墓雖然沒有被盜過,但考古人員看到的第一眼,發現長信宮燈還是散落了一地,一些部件甚至已經變形了。工作人員進行了精心的修復,我們才看到了它如今美麗的樣子。

【長信宮燈】

長信宮燈的燈體上,刻有「長信尚浴」的字樣。「長信」指長安城內長樂宮建築群里的長信宮,是太后居住的地方。

「尚浴」是宮裡伺候皇族洗澡的部門,所以長信宮燈應該是太后洗浴時的照明用具。

這個宮燈有兩個關鍵詞,「宮女」和「皇宮」。

長信宮燈屬於人物形燈,宮女跪坐持燈,是漢代宮女生活的真實寫照。

一個宮女,雙手執燈跽(jì)坐(跽坐:腿部跪坐,上身直立),神態恬靜,帶著侍女特有的小心翼翼。

或許是曾經的經歷,讓竇太后格外喜愛這盞燈。

一手執燈,另一個手用寬大的袖管當作燈罩,看似是在擋風,但實際上袖管作虹管之用,防止燈油點燃時油煙溢出。

宮女的身體內部中空,身體的各個部件也能拆開,方便做清潔工作。

長信宮燈的造型,一改以往青銅器皿的神秘厚重,顯得輕巧華麗、優雅迷人,是罕見的中國漢代藝術珍品。

銅燈燈體共刻有9處銘文,其中有「陽信家」和「長信尚浴」的字樣,因為字跡不一,所以讓大家對它的第一任主人產生了好奇。

刻有「陽信家」字樣的銘文共有6處,字跡統一工整,而「長信尚浴」偏潦草,不像是一次完成,更像是多人多次刻上去的。

【第一位主人】

在西漢歷史上,「陽信家」指的是皇室大臣劉揭。

當年劉邦去世後,太后呂雉專權,呂氏勢力差點攪翻了劉氏的漢朝江山,後來以太尉周勃為首的保皇派平定了呂氏外戚集團,而劉揭正是此次保皇行動的中堅分子,因此被封賞為陽信城的「陽信侯」。

據此推測,長信宮燈最初的主人應該是劉揭。

但許多年後,吳王劉濞發動「七國之亂」,陽信侯劉揭的兒子劉中意也參與其中,因此「七國之亂」被平定之後,劉中意獲罪,「陽信家」的所有財產被查抄充公,而長信宮燈就在此列。被查抄的長信宮燈去向到哪了呢?

後來增加的燈座銘文「長信」兩個字為我們指明了去路:

古書有云:「長信宮,漢太后常居之。」

長信是長信宮的簡稱,長信宮是同時期的皇太后,也就是漢景帝劉啟的母親竇漪房的宮殿,所以照此推測,長信宮燈後來歸了竇太后使用,長信宮燈的名稱也由此而來。

【了不起的西漢燈】

這盞燈,不但環保,甚至還可以像今天的檯燈一樣,調節燈光的亮度與照明的角度。

兩片弧形屏板可以開合,能調整照明區域的大小,而轉動下面帶把手的燈盤,就能「指哪照哪」,非常先進精巧。

令人驚訝的是,長信宮燈還能解決環境污染的問題。

漢代時,宮廷內所用的燃料,一般是動物的脂油,燃燒起來味道和油煙都很大。

在長信宮燈出土時,專家在燈罩內壁檢測到了少量蠟狀物體。宮女的袖子作為一個冷卻的管道,沒有完全燃燒的碳粒和灰燼經過冷卻,附著在了內壁上。

這樣就可以避免燻黑房間內的物品。在如今看來十分平常的舉措,出現在兩千多年前的漢代,就十分令人驚奇了。

而擁有這樣環保功能的漢代燈具還有很多,如江蘇省出土的漢代錯銀飾銅牛燈,牛背上的燈盞同樣設有燈罩,燃燒後的煙塵,通過燈罩上的煙筒進入牛腹,牛腹中空,可以儲水,煙塵在這裡被過濾。

還有與長信宮燈一同在滿城漢墓出土的帶罩銅燈,也具有同樣的作用。

這就說明,在中國西漢時期,中國古人就已經有相當的環保意識了,清水過濾煙塵的環保燈具的盛行也證明了這一點。

【婚後的「不幸」生活】

竇綰雖嫁入帝王家,但她過得並不幸福,因為中山靖王喜好飲酒作樂,他墓穴中數不清的酒器也成為了傳說的佐證。

史料記載,劉勝「勝為人樂酒好內」,樂酒即愛酒,那好內呢就是貪戀妻妾姬侍了。

但這些喜好換一個角度其實也好理解,生在帝王家,但凡表現得太關注朝政可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沉迷酒色大概也是一種安全的保護色吧。

不過劉勝也是個有意思的人,實實在在地向我們展示了什麼叫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在漢武帝宴請各諸侯王的場合里,原本歌舞助興,氣氛和和美美的。不曾想這位中山王忽然梨花帶雨地哭了起來,這架勢驚到了皇帝,於是就問啊,「中山王為何哭泣啊?」

劉勝回答說,「皇上,我們老劉家這些諸侯王過得苦啊,現在隨隨便便一個大臣都可以因為看不順眼就參我們一本,要說他們說的是真的吧,我們也認了,有很多人根本就是無中生有,來構陷我們啊,害得我們這些兄弟和您都生了嫌隙。」

說完這眼淚就又嘩啦啦地跟下雨一樣。漢武帝一聽自然也明白怎麼回事。

於是漢武帝立馬就下令給劉勝等諸侯王賞賜了一波,順便提高了對他們的待遇。榮華富貴享之不盡。當然,削藩的事該削還是得削的,只是不那麼激進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經過這麼一鬧,讓漢武帝解除了對劉勝的「警報」,而劉勝的持續性地沉迷酒色似乎也是讓漢武帝安下了心。

劉勝墓穴中陪葬的酒器

總之,劉勝的太平王爺安安穩穩地做到了最後,長達四十餘年,確實也是一個非常厲害的角色了。

在《史記·五宗世家》里,有說劉勝「有子、枝屬百二十餘人」。子孫兩代一百二十多人,想想也是非常壯觀的場面。

所以說回長信宮燈的主人竇綰,婚後的生活可能獨守空房的日子會更多一些吧。

但兩人還是用頂級奢華的金縷玉衣,結結實實地秀了一把恩愛。可個中心酸只有竇綰本人才明白了吧。

在我國公立單位收藏的4200萬件文物中,長信宮燈是唯一入選「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名單的燈具,是無可爭議的中華第一燈!

現在,長信宮燈的圖片連同介紹文字,一起被編入了中國初中的歷史課本。

一盞燈,悠悠點燃了兩千年,一束明光,照亮時空,帶我們穿越到久遠的曾經,可以窺見古人的生活,了解在這片土地上曾經生活過的先民的一點一滴。

文物的魅力,就是在於它能夠承載一段又一段的歷史,還原一個又一個的故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