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獨眼女教師:我右邊劉海下藏著的故事勵志了1000萬人

砍柴書院 發佈 2020-01-03T12:02:37+00:00

文 | 璇璣 砍柴書院專欄作者編輯 | 月伴星河最近,知乎上一個問題引發了網友的熱烈討論:「單眼失明是種怎樣的體驗?」一個女孩的回答獲得4萬網友的點讚。她叫陳曉婷,90後,出生在粵西農村。9歲那年,因腫瘤摘除了右眼球。從此,上課,只能坐在靠前或靠右的位置。

文 | 璇璣 砍柴書院專欄作者
編輯 | 月伴星河


最近,知乎上一個問題引發了網友的熱烈討論:

「單眼失明是種怎樣的體驗?」

一個女孩的回答獲得4萬網友的點讚。

她叫陳曉婷,90後,出生在粵西農村。9歲那年,因腫瘤摘除了右眼球。

從此,上課,只能坐在靠前或靠右的位置。

上體育課時,她怕遮住右眼的劉海吹起來嚇到同學,只好請假。

被一些調皮的男生追著喊「獨眼龍」、「單眼婆」。

工作面試時,因為眼睛問題,被公司拒絕。

即便,生活對她如此不公,她卻相信「即使只有一隻眼睛也可以做得很好」。

「我在班裡經常是第一名,英語考試還能拿滿分。久而久之,大家就開始尊重我。尊重是靠自己賺來的。」

元旦晚會獨唱,第一名;

指揮班級合唱比賽,一等獎;

話劇表演,第一名

董卿說:生命的意義在於開拓而不是固守,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不能失去前行的勇氣。

所以,她從不因為身體的殘缺給自己設限。

最終她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成為一名老師,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女神老師」,更獲得了央視和人民日報的雙雙點讚。

不設限的人生,讓生命的每個階段都是鮮活的,每一天都充滿了動力,更充滿了許多的可能性。

「錯的並不是我的身體,而是我對自己的人生設限,因而限制了我的視野,看不到生命的種種可能。」

《人生不設限》的作者尼克·胡哲,1982年出生於澳大利亞,然而不幸的是他天生沒有四肢,是別人眼中的「怪物」。

尼克也曾三次嘗試自殺,直到10歲那年,才第一次意識到「人要為自己的快樂負責」,他開始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情。

游泳、騎馬、打鼓、玩電腦,他學會了普通人都會的技能,而他比普通人更牛掰的是,他還在全球各地演講,鼓勵身有殘缺的人們要振作起來。

尼克沒有把自己框在殘疾人需要照顧的思維中,而是選擇了和命運抗爭,從小事做起,每天進步一點點,改變想法,繼而改變命運。

被稱為女版力克.胡哲的美國作家珍·布里克,是個畸形兒,一出生就沒有腿,被父母拋棄,但養父母教她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看到了力量和美,每當面臨挑戰時,告訴她要堅持下去。

六歲時,她萌生了學習體操的想法,她沒有腿,就讓養父帶著她在蹦床上練習。她同時還參加了排球和壘球等各種運動,甚至站在了相關比賽的領獎台上。

她說,在我長大的過程中,滿腦子想的都是,只要我下決心去做,我可以做到任何事情。

在《拆掉思維里的牆》里說道:很多人,都是被安全感禁錮的奴隸。

安全感是一個力量強大的主子。他用一個看不見的牢房來囚禁他的奴隸們,這個房間用恐懼做牆,用惡毒的信念做水泥。

很多事情,我們在開始之前,就已經豎起了一道堅固而恐懼的牆,以為我們做不到,不敢去嘗試。

正如尼克.胡哲在《人生不設限》中所寫的一樣:當你放棄夢想,就把上帝框住了。畢竟,你是他的創造物,他創造你是有目的的。

給人套上枷鎖的往往是我們自己,拆掉心裡的牆,打破心裡的設限,我們才會發現更多的可能。

近代文學巨匠巴金,是一位閱書無數又寫書無數的文學大家,然而又有誰能想到這只是他高考失意後的另一條路。

巴金14歲時,進入英語補習學校念書,那時他唯一的願望就是上大學。21歲那年,巴金報考了北京大學,為實現理想,他隻身北上,一個人來到北京。

而就在他日夜不分的緊張備考時,命運卻同他開了個不小的玩笑。

巴金在體檢中被查出患有嚴重的肺病,不得不就此回上海養病。也因這次生病,巴金錯過了準備十多年的高考,夢寐以求的北大理想也破滅了。

回上海後,巴金極度悲傷,一度認為人生了無生趣,甚至把對肺病的痛恨寫進了他的作品裡。

機緣巧合之下,巴金結識了同樣沒讀過大學的沈從文。與沈從文的交談中,巴金領悟了上大學只是人生中的一條岔路,高考失利也不代表人生沒了出路。

痛定思痛,巴金堅定了學術創作的理想,繼而潛心研究文學。

其實真正改變命運的,並不是機遇,而是巴金的態度。

路遙說:生活總是這樣,不能叫人處處滿意。即使這樣,我們也要不斷嘗試,不能被世俗的眼光給綁架,打破禁錮,活出屬於自己的驕傲與精彩。

無論過去發生了什麼,時間都不會倒流,如果你仍然糾結於過去,就沒有精力和時間去創造一個新的未來。

生活本身就是一個迷人的過程,當我們想去嘗試和探索時,不妨大膽一點, 不要著急去設限,進一步有進一步的歡喜。

這世界上有許多,出名要趁早的天賦型人才,但也有許多默默無聞幾十年,筆耕不輟的努力型人才。

演員黃渤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為了圓自己的舞台夢,他做過八年舞蹈老師;

走投無路之際,他管過工廠,干過配音,甚至開過玩具店。

他做過很多嘗試,試圖成為演員,但並非天生麗質的他,即便工作的兢兢業業,也只能得到一些群眾演員的表演機會。

朋友們紛紛勸他:你長的不出眾,在這一行很難有出路,何不考慮改行呢?黃渤卻不為所動,依然苦心琢磨演技,一部戲接一部戲的演,直到他的名字,成為票房的保證。

如今這位影帝也順利轉型成為導演,不設限的人生,讓沒有天賦加持的他,也可以不斷挑戰新的征程。

老子在《道德經》中有提到「勝人者力,自勝者強」,戰勝自己的人才會是真正的強者。

很多時候,走出舒適區,放棄安逸生活,在一些人看來就是想不開,或者是,走向失敗。

但是,對於想要成為更好的自己的人來說,失敗只是新征程的開始。

曾經是武術運動員的吳京,在14歲那年練功時造成腰部肌肉扭傷,導致下肢癱瘓。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他會在輪椅上度過餘生時,他卻在兩個月後的一個早晨,頂著疼痛,邁出了癱瘓後的第一步,也正是這一步,半個月後,吳京竟然已經可以自如的走路了!

17歲那年他腿又受傷了,武術之路走不通了,他悄然改變了自己的命運航行的方向,朝著電影進發。

21歲那年,吳京出演了平生第一部電影《功夫小子闖情關》,開始了演藝生涯。然而出道22年,一直不溫不火,但他始終堅持,為夢想而戰,直到《戰狼2》才真正大紅大紫!

有人說,天賦決定了你能成為什麼樣的人,但自我的不設限和努力,更能決定你能走多遠。

人生,其實就是不斷地跟過去告別,不斷地尋找自我的過程。不要急著給自己設上防線,去犯錯,去嘗試更多的可能性。

突破自己設置的邊界,才能做自己無框人生的發力內核。

面對疾病,生活重壓,和各種人生低谷,絕望嗎?當然。

但這些逆境與艱難,會變成一塊傷疤,還是一枚勳章,卻在於自己的心態與選擇。

法國思想家盧梭,曾在代表作《社會契約論》中,提出了這樣的觀點: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生物實驗:

生物學家將跳蚤隨意向地上一拋,它能從地面上跳起一米多高。

但是如果在一米高的地方放一個蓋子,這時跳蚤會跳起來撞到蓋子。

過一段時間,拿掉蓋子,發現雖然跳蚤繼續在跳,但已經不能跳到一米以上了,直至生命終結都是如此。

原來它們已經調節了自己跳躍的高度,而且適應了這種情況,不再改變。

其實人也一樣,生活中很多人也在過著「跳蚤人生」。因為屢次失敗,一再地降低成功的標準,即使原有的一切限制已取消,也不敢再跳上新的高度了。

「我是女生,所以數理化不好。」

「我表達能力不行,做不了銷售。」

「我這麼大年紀了,沒法再重新讀書了。」

這樣的自我設限行為,雖然大大削減了自身能力不足帶來的挫敗感,但同時也將自己成功的機會剝離的寥寥無幾。

對於人生而言,最可怕的不是跌入谷底,不是深處泥潭裡,不是命途多舛,最可怕的是認命,是自我設限。

人一旦自我設限,自我否定,那麼就會喪失鬥志,喪失行動力,也會就此失去變好的可能。

正如無知者無畏一樣,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寬。

無論生活多難,你的起點有多低,請不要輕易放棄自己,不要輕視自己。


【排版 | 沐漪】

【每日話題】關於勵志的人生你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柴叔愛聽~

(歡迎關注,文章版權歸砍柴書院平台帳號所有,任何媒體平台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