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智慧財產權「大棒」要變軟了?

觀察者網 發佈 2020-01-26T12:27:24+00:00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孔帆】 1月18日,德國內政部長澤霍費爾(Horst Seehofer)明確反對排除中國電信設備供應商華參與德國5G行動網路擴建;1月21日,英國《金融時報》發了篇評論:美國應該反思自己的智慧財產權保護狀況。 澤霍費爾強調,他反對全球範圍的、籠統的貿易限制。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孔帆】

1月18日,德國內政部長澤霍費爾(Horst Seehofer)明確反對排除中國電信設備供應商華參與德國5G行動網路擴建;1月21日,英國《金融時報》發了篇評論:美國應該反思自己的智慧財產權保護狀況。

澤霍費爾強調,他反對全球範圍的、籠統的貿易限制。如果排除中國的供應商,德國的網絡擴建計劃將被推遲多年。而默克爾此前多次表示,德國這樣的開放國家,不應將華為這樣的個別公司拒之門外,而且沒有華為,德國5G網絡建設也會受到威脅。

德國內政部長澤霍費爾明確反對排除中國電信設備供應商華參與德國5G行動網路擴建。圖片來源:新華社

我們知道,美國一直在用智慧財產權大棒打壓華為和中國其他企業。美國曾經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科技創新者,而中國則被其稱為「複製者」。但是,《金融時報》的社論說,兩者的角色,正在發生改變。

2020年國際貿易領域的第一件大事,中美簽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也許就證明了這一點。

在這個協議中,川普最引以為豪就是,中國將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川普甚至吹噓這是中國作出的一個重大讓步。就是因為這一條,也引起了中國網民的熱烈討論,還有人稱之為「不平等條約」。

中美簽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川普吹噓這是中國作出的一個重大讓步。圖片來源新華社

然而,《金融時報》認為,「實際上,該協議只是將中國過去兩年已在做出的改革——比如加強法院對智慧財產權案件的審判權等——重新打包了一下。」中國主動改革,怎麼能說是讓步呢?

德國維爾茨堡大學經濟學家和中國問題專家費多麗教授(Dr. Doris Fischer)日前也指出,協議中要求中國更好保護智慧財產權和商業機密,也符合中國自己的利益,因為中國也希望將經濟更多建立在技術革新、高科技之上。

中國一直在加強專利保護,從歷史發展角度來看,這一點都不奇怪。各國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都會做這件事,畢竟它們會有越來越多自己的專利要保護。自2000年以來中國向外國人支付的智慧財產權費用平均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長。《金融時報》認為,在法律制度層面,中國實際上已是相當好的保護創新國家。

這個判斷是有數據支撐的。據新華社報導,中國整體研發強度2017年提高到2.12%,超過英國和歐盟28國的平均水平;產業體系和產業配套不斷完善,創新成果應用效率不斷提升。通過「網際網路+」對侵權行為進行實時監測,建設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以實現快速維權,惡意侵犯商標專用權最高可被處以五倍的賠償,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加緊建立。近年來,中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保護智慧財產權,極大激發了創新活力:專利申請量連續多年世界第一,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1.5件,智慧財產權質量穩步提升。

有英國媒體報導,由於中國的法院審理公正透明,越來越多外國企業之間發生的智慧財產權糾紛選擇在中國處理。美國媒體報導則稱,中國已經成為跨國企業之間發起智慧財產權訴訟的「優選地」,「在中國打官司比在美國更節省時間和成本」。在過去5年中,國外來華申請發明專利和商標數量分別達到了65萬件和84萬件,年均增長分別為3.1%和10.3%。

反觀美國,似乎正朝相反的方向發展。在歐巴馬政府第二屆任期,美國專利制度經過修改後,變得更加有利於科技巨頭,而不是規模較小的企業。我們知道,很多中小企業才是創新的源泉,不保護它們,無疑是在扼殺創新。

與此同時,當一些中小企業的智慧財產權被科技巨頭侵犯時,由於請不起大律師(科技巨頭們則擁有美國最強大的律師團隊)而敗訴,它們也有可能在等待法律糾紛解決的過程中破產。

我們所知道的無線音響製造商Sonos與谷歌和亞馬遜之間的鬥爭只是其中一例。

Sonos在谷歌上給自己的音響做廣告,通過亞馬遜銷售。過去幾年Sonos在發展自己業務的同時,還與兩家公司緊密合作,圍繞它們開發自己的產品。而谷歌和亞馬遜則「趁機」推出了自己的低價智能音響,Sonos稱在此過程中谷歌侵犯了多項專利。但Sonos甚至擔負不起同時起訴兩家科技巨頭的費用。

其他案例還有英國搜索公司Foundem對谷歌的反壟斷訴訟,谷歌通過算法在搜索結果中近乎於屏蔽這家規模較小的公司。該公司在經過12年的庭內和庭外鬥爭後,終於在歐盟贏得了對谷歌訴訟。這也是為什麼歐盟要對美國科技巨頭徵收數字稅的原因之一。

我們看到,這幾年,美國的科技巨頭之間,動不動就會因為智慧財產權打官司。就是為了比拼誰能為智能音響、5G、AI,或其他許多領域設定標準。反正這些大公司不缺錢,也不缺律師,有了這兩樣,贏得訴訟的機會就很大了。一旦贏了官司,某個行業的標準就是你的了。行業標準就是源源不斷的資金來源啊。

民主黨參議員克里斯•孔斯(Chris Coons)日前對《金融時報》說:「我們在全球舞台上的領導地位,依賴於我們促進和保護美國的創作者、工程師和科學家的創新的能力。」他曾發起獲得兩黨支持的立法以加強美國自己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我擔心的是,就在我們的競爭對手,比如中國,加強他們的智慧財產權制度的同時,我們卻在不斷削弱我們自己的創新生態系統。」

去年,倫敦大學經濟學教授斯坦丁(Guy Standing)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這樣說,歷史上,美國是在國際貿易中鞏固專利保護的推動力量。制定在世貿組織框架內的《與貿易有關的智慧財產權》(TRIPS)或自貿協定中的相關規定為其手段之一。由此形成了一種體系。這一體系讓美國經濟長期受益。不過,這一體系也使專利所有者獲得了過分的強權。他指出,美國企業——臉書、亞馬遜、谷歌母公司Alphabet、蘋果和微軟便是著例。

蘋果、谷歌、亞馬遜都在制定行業標準。圖片來源:世界新聞網

過去十年里,這5家公司收購了共519家企業,從而不僅消除了對手,而且同時擁有了專利,保障了它們的"壟斷性收入"。

相對於美國,歐盟與中國在智慧財產權方面的合作,則大於分歧。前文所述的德總理、內政部長力挺華為參與德國5G擴建,也許就是例證之一。

其實,長期以來,中德在智慧財產權方面的合作都非常成功。最好的例證就是德國大眾與中國一汽、上汽的合作。雖然其間也曾經有過小的智慧財產權方面的誤會和糾紛,但總體合作成果豐碩。德國大眾一直把最新的技術轉讓、出售給中國的合作夥伴,因為中國市場是其主要市場之一。更重要的是,德國企業非常清楚,即便你不轉讓這些技術,以中國現在的實力,它也會很快趕上。一位大眾高管就這樣說過,與其把新技術砸在手裡,不如在中國賣個好價。

德國大眾與中國合作,成果喜人。圖為在德國法蘭克福,德國總理默克爾(右)在2019年法蘭克福國際車展上試乘大眾汽車公司發布的電動車ID.3。圖片來源:新華社

在這個方面,法國的標緻-雪鐵龍集團則是個反面教材,合作伊始,一直捂著自己所謂的「高科技」不願意給中國的合作方;後來願意轉讓了,結果,這些「高科技」在中國已經落後了。法國標緻苦心研發的一款「跑車」,在中國市場居然被戲稱為「吊絲」跑車。

早在2018年1月,中國商務部和歐盟知識產權局就在北京啟動了IPkey項目,其強調保護智慧財產權,加強智慧財產權立法、執法的重要性,中歐間此次聯手將進一步深化雙方創新與經濟合作。

歐盟知識產權局提供的資料顯示,IPkey項目是由歐盟委員會主導,致力於在第三國持續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及執法力度,旨在為歐盟及其合作夥伴創建合作平台,以求營造一個堅固、透明及公平的國際智慧財產權環境。

此次啟動的IPkey項目屬於中歐智慧財產權第四階段合作的重點。在此之前,中歐智慧財產權已完成了三個階段的合作。據中國商務部條法司司長陳福利介紹,IPkey中國行動項目下,中歐智慧財產權合作始於1999年,經過18年三個階段的推進,中歐智慧財產權合作收穫頗豐。

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歐盟境內100萬件專利申請中有58%都來自中國企業,占比超過一半,且這一比例還在不斷增長中。同時,在歐盟境內申請商標註冊的主體數量上,中國企業位居第三,僅排在德國和美國之後,遠遠超過法國、義大利等國。

雖然中歐智慧財產權合作成果喜人,但是,歐盟與美國對中國的市場開放度與智慧財產權保護等方面,都有差不多的顧慮,經常質疑中歐能否取得實質合作成果。但是,在看到歐洲一些國家與中國合作的成果,特別是高科技領域的合作之後,顧慮正在慢慢打消。

再加上,中歐在支持自由貿易、反對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方面有共同利益。中歐將共同推動WTO改革,維護多邊貿易秩序,落實中歐領導人共同達成的2020年完成中歐雙邊投資協定的承諾,其中,智慧財產權保護就是重要的一項。

《金融時報》的評論最後說,就在美國大企業忙著互掐,花大價錢打官司時,中國在保護自己智慧財產權的同時,正利用其「一帶一路」倡議(Belt and Road Initiative),在亞洲和南歐各國推廣中國自己的設備和技術標準。這才是聰明的做法。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