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 發佈 2020-01-03T13:11:02+00:00

④雲南溫高雨少遭受嚴重春夏連旱2019年3~6月,西南南部、華北東部和南部、黃淮大部、江淮大部等地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2℃,降水量偏少3~8成。

來源:中國氣象新聞網

1月至2月南方地區出現罕見陰雨寡照天氣

2019年1~2月,江南大部、華南北部等地降水量較常年同期普遍偏多5成至1倍,局地偏多2倍,浙江、江西降水量均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二多;江淮南部、江南、華南北部及貴州東南部降水日數較常年同期偏多8~12天,日照時數偏少5成以上,蘇皖鄂浙滬5省(市)日照時數均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少。持續陰雨寡照天氣對南方地區農業生產、交通運輸、電力供應、人體健康等造成一定影響。

2月中旬北方降雪覆蓋七分之一國土面積

2019年2月中旬,北方地區出現冬季範圍最大的降雪過程,近七分之一的國土面積出現降雪。華北、黃淮、內蒙古中東部等地出現1~6厘米積雪,北京懷柔、河南焦作等地最大積雪深度達10~13厘米。青海玉樹州、果洛州等地冬季多次出現降雪過程,瑪多縣最大積雪深度達22厘米,雜多縣最大積雪深度達19厘米,發生雪災。當地政府啟動應急預案,調動多方力量進行救援。大雪造成青海省玉樹、海西、果洛三州13.1萬人受災,100餘萬頭(只)牲畜覓食困難,死亡牲畜2萬多頭(只)。

7月初遼寧開原遭遇罕見強龍捲襲擊

2019年7月3日17時至18時,遼寧省開原市西部出現罕見強龍捲天氣,最大強度達四級(相當於EF4,最大風速大於74米/秒)。強龍捲所經之處部分房屋倒塌,大樹和電線桿折斷,小汽車被拋到空中,造成一定人員傷亡,經濟損失嚴重。

雲南溫高雨少 遭受嚴重春夏連旱

2019年3~6月,西南南部、華北東部和南部、黃淮大部、江淮大部等地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2℃,降水量偏少3~8成。溫高雨少導致上述大部地區出現階段性氣象乾旱,森林火險等級偏高,北京、河北、山西、四川、雲南等地相繼發生森林火災。其中,雲南省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42%,為歷史同期最少;全省平均氣溫偏高1.6℃,為歷史同期第二高;有24個縣(市)日最高氣溫達到或突破歷史最大值,元江(31天)、景洪(30天)、元謀(29天)等6縣市連續高溫日數突破歷史極值。長時間溫高雨少導致雲南出現嚴重春夏連旱。

長江中下游地區發生嚴重伏秋連旱

2019年7月21日至11月26日,鄂湘贛蘇皖浙閩7省區域平均降水量為251.1毫米,較常年同期(428.1毫米)偏少4成,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少,其中湖北、江西均為1961年以來最少,安徽、福建為第二少。同時,7省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2℃,湖北東部偏高2~4℃,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平均氣溫均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高。長時間雨少溫高導致長江中下游地區發生嚴重伏秋連旱。乾旱造成部分農作物減產或絕收,江河湖庫水位明顯下降,鄱陽湖水域面積比常年同期偏少5成,提前進入枯水期。

華南出現1961年以來最長前汛期

2019年華南前汛期於3月9日開始,較常年偏早28天,為1961年以來開汛第四早年份;結束於7月26日,偏晚22天;前汛期時間為140天,偏長48天,為1961年以來最長的前汛期。華南前汛期雨量為1084毫米,比常年偏多51%,為1961年以來第二多年。6月6日至13日,福建、廣東中東部、廣西北部等地累計降雨量普遍有100~250毫米,其中廣西桂林雨量達832毫米。7月3日至10日,華南北部再次出現強降雨過程,累計降雨量超過100毫米,其中福建北部等地有250~400毫米。強降雨及疊加效應導致福建、廣東、廣西等地遭受洪澇、風雹、滑坡、泥石流等災害,其中廣西、廣東災情較為突出。

華西秋雨期明顯偏長 雨日偏多

華西地區於2019年8月27日進入秋雨期,較常年偏早4天,11月30日結束,偏晚29天,秋雨期明顯偏長;秋雨期累計降水量271.7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34%。華西大部降水日數均較常年同期偏多,其中陝西南部、四川中部、重慶西北部等地偏多8天至12天,局地偏多12天以上。受強降雨影響,陝西、四川、重慶、貴州、甘肅等地部分河流水位上漲、農田被淹、城鎮出現嚴重內澇,局地還遭受山洪、泥石流等災害,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⑧ 強降水致水城縣發生 「7·23」 特大山體滑坡

2019年7月1~23日,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雞場鎮坪地村累計雨量288.9毫米,其中19日(49毫米)、20日(37.1毫米)和23日(98毫米)出現三次強降雨過程,連續強降雨導致土壤含水量飽和,致使該地7月23日21時20分發生特大滑坡災害,共造成21幢房屋被埋,數十人傷亡。災害發生後,當地政府立即啟動一級應急響應,緊急組織公安、消防、衛生、氣象等部門聯合開展搶險救援。

⑨ 2019年颱風生成多 登陸少 強度偏弱

2019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29個颱風(中心附近最大風力≥8級)生成,較常年(25.5個)偏多3.5個,其中5個登陸我國,較常年(7.2個)偏少2.2個。登陸我國的5個颱風中,除「利奇馬」登陸時達超強颱風級別外,其餘4個為熱帶風暴或強熱帶風暴級;平均登陸強度為27.4米/秒(10級),明顯低於常年值(30.7米/秒)。另外,秋季,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生成16個颱風,占2019年颱風總生成數的55%,比常年同期(10.8個)偏多5.2個;其中11月生成6個,與1991年11月並列為1949年以來同期最多。

⑩ 超強颱風「利奇馬」嚴重影響華東地區

超強颱風「利奇馬」於2019年8月10日、11日相繼在浙江溫嶺市沿海、山東青島市黃島區登陸,之後一路北上至華北、東北等地。「利奇馬」是1949年以來登陸我國大陸第五強颱風,在登陸浙江的颱風中強度排名第三。受其影響,8月9~15日,江南東部、江淮東部、黃淮東部、華北東部、東北東部等地累計降水量有50~250毫米,浙江和山東局地超過400毫米;有46縣(市)日降水量達極端事件標準,其中19縣(市)突破歷史極值;溫嶺局地風力超過17級。由於風雨強度大,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責任編輯:張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