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臨死前,給曹丕留下四位名將,這四個人是誰?

靜說歷史 發佈 2020-01-26T16:12:03+00:00

古代每位深謀遠慮的皇帝退位之時,都會為下一位年輕皇帝「計之深遠」,即便他們再對皇位有諸多不舍,但該到退位的時候,他們不會猶豫,還會花費諸多心思為下一任謀慮,比如朝堂之上有哪些大臣圖謀不軌,又會有哪些大臣可以擔當重任,這些他們都會看得清清楚楚。

古代每位深謀遠慮的皇帝退位之時,都會為下一位年輕皇帝「計之深遠」,即便他們再對皇位有諸多不舍,但該到退位的時候,他們不會猶豫,還會花費諸多心思為下一任謀慮,比如朝堂之上有哪些大臣圖謀不軌,又會有哪些大臣可以擔當重任,這些他們都會看得清清楚楚。比如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為了給自己的皇孫朱允炆肅清威脅,愣是將跟隨自己打江山的文臣武將幾乎除了個盡,等到日後燕王朱棣起兵造反之時,建文帝這才意識到身邊根本沒有勇猛將領可用,最終被朱棣奪了權。

朱元璋的做法太過,有些極端,大多數的皇帝還是會為自己的子孫留下足夠多的輔政臣子,比如三國時期的曹操,他雖是奸雄,「挾天子以令諸侯」,為儒生不恥,但在亂世之中,以曹操的能力,他身邊不缺能人異士,尤其曹操最大的優點就是愛惜人才,可以禮賢下士,只要是足夠出色的人才,曹操都會重用。比如曹操尤其欣賞能力和人品皆是一流的忠義關羽,曾通過各種方式想要籠絡關羽,但關羽尤以忠義二字出名,他自然不會為了名利財富背叛兄弟,即便曹操這樣的涼薄之人,也不忍殺掉關羽。

當然,曹操愛惜人才,即便人品不好,只要能力夠了,他就會重用此人,他的陣營中有許多名將都是從敵人的陣營中挖過來的,正是如此的「不拘一格降人才」,曹操才能夠統一中原北方地區,正是他為兒子曹丕留下很多人才,才有了曹丕創建曹魏政權。曹操先後立過兩個世子,分別是曹昂和曹沖,可惜兩人英年早逝,好在曹丕也足夠優秀,小小年紀就學會射箭騎馬,十歲之時就跟著父親南征北戰,但即便這樣優秀,曹操在立嗣問題上仍然猶豫不決,因為曹植的風流文采比曹丕更加厲害,曹操很寵愛曹植。

於是朝堂上形成了分別擁立曹丕和曹植的兩個集團,兄弟之間的奪嫡之爭最終勝出的是曹丕,曹丕被魏王立為世子,等到曹操去世後,曹丕繼承相位,稱魏王。曹丕的政治才能還算突出,再加上曹操留給他四位名將輔佐曹丕進行軍事活動,只用了三年時間,曹丕代漢稱帝,為魏文帝。說句題外話,曹操的兒子明顯比劉備的兒子劉禪優秀多了,同樣有一批厲害的輔政大臣,但劉禪卻被後世評為「扶不起來的阿斗」,而曹丕卻能建立曹魏政權,讓魏國成為三國後期最強的國家。

現在就來分別介紹一下這四位名將,第一位是曹休,曹休和曹丕有些血緣關係,早在曹休年輕的時候,曹操就非常欣賞他,將他視為自己的親兒子一樣,還稱他為「曹家千里馬」,讓他做虎豹騎的統領。曹休在一眾將領中的能力並不算太突出,但他也被曹丕委以重任,曹丕甚至讓張遼、臧霸做曹休的副將,曹休沒有辜負曹丕的信任,他多次在與東吳的交戰中,立下大功,對魏國一直忠心耿耿。只可惜曹休在魏吳石亭之戰中慘敗,最終身患毒瘡而亡。

第二位名將就是張郃了,他可是曹操特地留下來鉗制司馬懿的大將,原本是袁紹的手下,袁紹兵敗後,張郃向曹操投降,從此得到曹操的重用,屢次立下戰功,成為曹操的心腹。張郃是「五子良將」之一,能力突出,漢中之戰中,夏侯淵被黃忠殺掉,魏軍軍心大亂,此時是張郃代替夏侯淵的位置,帶領部隊安全撤離,後來還在街亭之戰中立下顯赫戰功,讓諸葛亮大軍退回蜀漢,可惜最終張郃還是死在了與蜀軍的交戰過程中,至此司馬家奪魏的最後一塊絆腳石沒了。

第三位名將是秦明,曹操原以為此人能夠盡心輔佐曹丕,但他沒有料到秦明曾經與曹丕有過節,曹丕即位後,曹丕一直沒有重用秦明,就連帶兵打仗都沒有讓秦明去過,曾經的虎將秦明就這樣無所事事,空有一身本領卻不知用到哪裡。

第四位名將是曹真,此人是曹操的養子,曹真作戰勇敢兇猛,加入虎豹騎,在漢中之戰中,曹真有不俗的表現,身擔要職。曹丕死後,曹真屢次抵禦蜀軍的北伐。只可惜曹真因病去世,若他不死,司馬懿根本沒有機會把握兵權。

由此可見,曹操留下這四位名將都是經過充分考慮的,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曹操再怎麼精於謀算,他也無法預料到日後的一切,原以為魏家能夠長久統治北方,還有可能結束三國鼎立的局面,結果沒想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曹操萬萬沒想到日後會是司馬一族奪了魏家的權。古代政局中總是變幻莫測,即便被神化的諸葛亮也未能讓蜀國完成昔日的一統天下大計,這並不是他的過失,天下從來不是一個人就能決定的,只能說是命運使然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