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趣事|鼠為何居十二生肖之首,至今仍是一個謎

第一讀者 發佈 2020-01-26T19:55:10+00:00

日常生活中,人們對鼠保持著警惕,從詩經中的《碩鼠》到蘇軾的《黠鼠賦》,古人以鼠喻人,以鼠鑒人。唐代的傳奇小說集《宣室志》中一則叫《李甲》,說這家人好幾代都堅持不殺生,甚至為了不傷害老鼠,家裡從來都不養貓。

日常生活中,人們對鼠保持著警惕,從詩經中的《碩鼠》到蘇軾的《黠鼠賦》,古人以鼠喻人,以鼠鑒人。但「鼠」卻成為了十二生肖之首,其強大的繁殖能力和生存能力被人類賦予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民間文化中,就有不少有關鼠的趣事。

十二生肖為何鼠為首

鼠居十二生肖之首,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從古到今有的人總是不服氣,不斷有人要撤換它,想用貓來換上。1997年生肖集郵研究會成立後,曾有人來信,要求以貓代鼠。但鼠至今仍然穩坐第一把交椅,巋然不動。許多人總是迷惑不解,鼠有何德何能,長期穩居十二生肖之首呢?神奇無比的龍,威風八面的虎,英俊雄健的馬,為何均屈居小鼠之下呢?許多專家、學者和文人名士試圖破譯,雖眾說紛紜,但並無定論。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沒有科學定論的,往往用神話、傳說以至推測臆想來說明。在十二生肖從何而來、為何以鼠為首的種種說法中,自些是很有意思的。如:十二生肖來自於某些民族圖騰,鼠也曾是一些氏族的祖先,人類曾經歷過人鼠共處、人鼠通婚、人鼠變形的古老時代:鼠在半夜予時出來活動,恰與十二地支之首「子」時相配,鼠為特殊之物,前足四趾,後足五趾,奇偶皆有,陰陽具備。還有一個傳說是「鼠咬天開」。說是遠古天地未開之時,宇宙混沌一片,是老鼠將密封的天地咬破,陰陽氣漏了出來,萬物得以滋生。鼠還引來了火種,從天上偷來了谷種。鼠有創世奇功,成了世界開天之祖,功勞最大,資格最老,「理所當然」地當居首位。

古代故事裡的「仁義老鼠」

老鼠並不總是貪婪的形象,在古代筆記小說里記錄了幾件所謂的「真實事件」,是關於鼠的報恩和仁義。唐代的傳奇小說集《宣室志》中一則叫《李甲》,說這家人好幾代都堅持不殺生,甚至為了不傷害老鼠,家裡從來都不養貓。有天李家邀請全族親友,在大堂下聚會飲酒,門前忽然來了幾百隻老鼠,紛紛像人一樣站立,用前爪鼓掌,大家紛紛跑出來觀看。這時大堂忽然坍塌了,李家沒有一個受傷。「鼠固微物也,尚能識恩而知報,況人乎?」《聊齋志異》里也有《義鼠》的故事:蛇吞下老鼠的同伴,老鼠反覆攻擊蛇,直到把吞下的死鼠吐在地上,才作罷。它用鼻子嗅著自己的同伴,吱吱叫著悲鳴痛悼。最後,用嘴銜著死鼠離開了。蒲松齡的朋友張歷友還為此寫了一首《義鼠行》。讀完讓人非常觸動。

鼠年郵票趣談

鼠,特別是家鼠,相貌不怎麼好看,這給生肖郵票設計者出了個難題。台灣從1968年發行第一輪生肖郵票,1971年12月發行的「壬子年」鼠年郵票,圖案設計為松鼠,而非家鼠,就是這個原因,算是設計中的變例。該設計也很特別,是迄今為止生肖郵票中唯一一張四票成圖的郵票,票圖中的松鼠,四鼠盤坐對拜,吉祥之意,呼之欲出!

中國郵政部門於1984年1月5日發行的《甲子年》鼠年郵票,票圖中的老鼠系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漫畫家詹同,以略帶裝飾陛的漫畫手法塑造了一個稚氣靈巧的老鼠形象,顯示了詹同先生在處理這個難題上的匠心!

1996年,第二輪生肖郵票「丙子年」鼠年郵票,系畫家呂勝中創作設計,一套二枚,票圖上形象地表現出了「鼠」在民間傳說中的可愛。

2008年,中國郵政發行了《戊子年》特種郵票一套,全套1枚,面值1.20元,同時發行小本票1本。這是鼠年生肖郵票第三輪生肖系列郵票中的第5套。這套郵票圖案是採取漏印版畫的表現方式,風格來源於剪紙,並運用現代設計手法進行了藝術處理,色彩鮮艷而豐富,刻畫出一隻天真、活潑、充滿稚氣和意趣的小老鼠。郵票構思精巧,誇張大膽。細部精緻,升華了剪紙的藝術鑑賞性。

年畫中的鼠

在傳統年畫、剪紙、泥塑、玩具等民間工藝中,更是不乏鼠的影子。民眾發揮他們豐富的想像,創造出風格多樣的鼠形象。以「老鼠娶親」年畫為例,湖南灘頭年畫這樣布局:娶親的隊伍中,前有開路的、騎馬的、舉牌的、吹喇叭的,中間四隻小鼠抬著的轎子裡坐著戴著鳳冠的鼠新娘;畫的右上角有一隻老貓,兩眼正注視著送親的隊伍。四川綿竹「老鼠嫁女」年畫是豎幅:一夥老鼠扛旗打傘,敲鑼打鼓吹喇叭,抬著花轎迎親;騎在癩蛤蟆背上的是「鼠新郎」,頭戴清朝官帽,兩眼注視著一隻大金箱,顯出一副貪婪的樣子;前有一隻大黃貓正翹首以待。福建漳州「老鼠娶親」年畫表現得則是另外一番景象:迎親的隊伍中,前面的老鼠看到貓嚇得抱頭鼠竄,後面的老鼠似不知情,仍裝模作樣地在送親。

古代法帖中的鼠字

古代書法作品中「鼠」字非常少見,在這裡向大家推薦三個有內涵的「鼠」字,它們皆出自古代法帖、名家手筆。

《絳帖》由北宋官員潘師旦摹刻,因制於絳州而得名。《絳帖》集宋以前書法名家之大成,其中還有兩件曹植的「章草」作品,分別是《贈王粲》和《鷂雀賦》。

《鷂雀賦》是曹植的自況自擬之作,文章通過描寫雀與鷂抗爭的場面,表現了他被親兄弟曹丕壓制、迫害,生命維艱的困苦境遇。《鷂雀賦》中出現了好幾個「鼠」字,如「三日不食,略思死鼠」「性命至重,雀鼠貪生」,寫這幾個「鼠」字時他因飽含著悲憤之情,因而力度十足。從藝術角度看,曹植的「鼠」字掌握了「章草」的特點和豐富的結體變化,顯得渾厚古樸、風格獨具。

自唐以來,世人將王羲之的草書匯帖《十七帖》當作範本臨摹。《十七帖》中包含《天鼠帖》,收於叢帖第九通尺牘,共2行16字。

《天鼠帖》的內容為王羲之向友人求醫問藥,曰:「天鼠膏治耳聾,有驗不?有驗者乃是要藥」,譯為白話就是:「天鼠膏治耳聾,有效嗎?有效的話,才是所需要的藥品」。據學者考證,文中的「天鼠」並非老鼠,而是當時對一種野貓的稱呼,據說其毛皮極貴重,可制裘,而用其熬膏治耳聾則是當時的偏方。

書聖作此《天鼠帖》,雖寥寥數語,但筆力雄渾,因而流傳千古。作品中的「鼠」字用筆爽利勁挺,方圓並用,寓方於圓,藏折於轉,而圓轉處,含剛健於婀娜之中,行遒勁於婉媚之內,外標沖融而內含清剛,簡潔練達而動靜得宜,真乃「鼠」字中的絕品。

《拜中嶽命作》是北宋書法家米芾的傳世名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該作為紙本行書,縱29.3厘米,橫101.8厘米。

據史料記載,米芾在雍丘縣(今河南杞縣)任內,因催租不利與上級監司發生衝突,最後憤而辭官,自我流放到嵩山中嶽廟擔任廟監。《拜中嶽命作》便是此時期的作品,詩文表達了米芾雖然內心嚮往與雲水為伴、悠遊自得的生活,但卻身處魚龍混雜的官場,身不由己。

《拜中嶽命作》中出現了一個「鼠」字,即「鼠雀真官耗,龍蛇與眾俱」。「鼠雀耗」是宋代賦稅加耗之一,當時官府以倉儲糧食被鳥雀、老鼠偷食損耗為名,向百姓徵收稅外之稅,從而引發了民眾的不滿;身為地方官員的米芾不願催租,且自認「救民無術」,憤而辭去官職。米芾的這個「鼠」字用筆痛快沉著,動中有靜,行中有草,夾雜著豐富的情感,是行文中的一大亮點。 (來源:《百科知識》劉漢傑/文、《西安晚報》宗合/文、《對外傳播》《焦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