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那麼矮,到底防住了啥?西方學者腦洞大開:反正把我們坑慘了

陶陶讀歷史 發佈 2020-01-03T21:49:03+00:00

萬里長城,是中國的象徵,是中國最偉大的建築之一。但為了建設這條長城,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無數百姓在徭役和戍邊中死去。因此,主持修建萬里長城的秦始皇,受到了後世的極大質疑,而長城更是成為秦始皇暴政的見證。

萬里長城,是中國的象徵,是中國最偉大的建築之一。但為了建設這條長城,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無數百姓在徭役和戍邊中死去。因此,主持修建萬里長城的秦始皇,受到了後世的極大質疑,而長城更是成為秦始皇暴政的見證。

不僅如此,後世甚至還對長城的作用頗有質疑,畢竟長城平均高度並不高,搭個梯子就可以翻越。同時,長城的厚度也不夠,遊牧民族可以輕易摧毀一段邊牆,魚貫而入。因此康熙皇帝認為,長城並無作用,遠不如清朝制服蒙古,以人為長城。

那麼長城到底是怎麼來的呢?實際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前,邊境迫近匈奴的趙、燕、秦三國便修建了長城,用以抵禦越來越強大的東胡、匈奴、義渠等胡人。

在長城的幫助下,雖然華夏內部戰爭頻繁,東胡和匈奴卻始終無法南下。不僅如此,秦、趙、燕三國還時常以長城為依託,反擊遊牧民族。例如燕國大將秦開大破東胡,拓地千餘里;趙國胡服騎射,征服林胡都遊牧民族,將領土擴張到漠南;而秦國也消滅了義渠國,開拓國土2000里。即使在戰國末期,趙國實力大衰,卻仍能吊打匈奴,殺死十多萬人。

經歷了趙國的打擊,匈奴實力大衰,遭到了大月氏和東胡的夾擊。還沒等匈奴舔舐好自己的傷口,秦朝的虎狼之師懲統一天下之威,又打上了門。

原來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從方士那裡得到了「亡秦者胡也」的讖言。於是,他命名將蒙恬率30萬大軍,北擊匈奴。當時,好戰的秦軍已數年沒有打仗,而可憐的匈奴人便成為秦人怒火的犧牲品。往日兇悍的匈奴鐵騎一潰千里,肥沃、水草豐美的河套地區(河南地)盡入秦朝之手,匈奴和秦從此以陰山為界。

就在匈奴人驚魂未定之時,秦始皇還給匈奴人來了個釜底抽薪,他發動數十萬民夫,將秦、趙、燕的長城連在一起,蜿蜒萬里,將匈奴等胡人徹底隔離於中原之外。

對於秦始皇修長城的決定,後世一直毀譽參半,而在極端者看來,長城根本沒有起到作用。甚至有人發出疑問,長城平均高度僅7.8米,那麼矮,到底防住了啥?對於這種說法,鍵盤俠們竟紛紛點讚,簡直無知至極。

此外,長城的反對者還不乏像唐太宗、康熙這樣的雄主。其中在康熙看來,長城只是個擺設:從前清皇朝大興土木修建長城,我朝施恩喀爾喀,較長城更為堅固。康熙還說:蒙古所部,向來三皇不治,五帝不服,如今中外已經無別。

然而事實上,長城的修建絕不是勞民傷財那麼簡單。長城雖然不高,卻像一根細細的長繩,將胡人緩慢地、活活地勒死。從秦長城的地理狀況來看,正好處於400毫米等降雨線。長城以南,是適合種植的農業區;而在長城以北,卻是苦寒、荒蕪的遊牧之地。

從生產方式來說,農業無疑要遠遠優於遊牧經濟,採集狩獵根本養活不出和農耕文明一個數量級的人口。根據學者考察,農民養活一家4口人,2畝土地就夠了。而在遊牧區,卻至少需要2頃。

此外,農業區和牧區的抗災能力也不是一個級別的。在農業區,主食糧食很容易儲存,只要做好倉儲,即使遇到惡劣的天氣也能湊合著活;而在牧區,只要遇到大規模雪災,就意味著一場滅頂之災。遊牧民靠牛羊的肉和奶存活,遇到雪災後,牛羊便會成片的死亡。相比於糧食,肉更容易腐爛。牛羊死亡,也會使奶的來源被切斷。到時候,遊牧民如不南下貿易或搶掠,就一定會餓死。

在長城連接為一體之前,胡人們能藉助列國長城之間的空隙,以搶掠補充自己的不足。但當長城連為一體,胡人們就徒呼奈何。秦始皇建立長城時,匈奴統一漠北之前,當地分布有東胡、匈奴、丁零、大月氏等大族,還遊牧有數不清的小型種族。

因此胡人對南方的入侵,主要以小股進攻為主。但當長城修建完成,即使平均7.8米的牆,也能成為他們的天限。長城上的秦軍或許只有幾個人,幾支弩,就能讓小股胡人知難而退。如果來了相對大股的胡人,士兵們便可點燃烽火,援兵順著長城頃刻之間就可趕到。到時候,胡人即使憑藉人數優勢突破了長城,仍將面臨腹背受敵的風險。

可以說,長城既是防禦據點,也是雷達,更是抵禦胡人的高速公路。因此,只要長城存在、漠北還繼續處於分裂狀態,胡人或許連一根毛都搶不到。如果搶不到東西,以遊牧經濟這樣脆弱的抗災能力,只會讓胡人在雨雪之中緩慢的餓死。

因此長城雖然不高,卻是胡人致命的剋星。若胡人不聯合起來,就只能等死。可以說震撼世界的匈奴帝國,完全是長城逼出來的。此外,在西方學者眼裡,長城簡直是害人精。例如內亞學權威巴菲爾德教授就曾說:「秦始皇修築長城,使遊牧帝國不得不將關注點放在曾經不屑一顧的歐洲諸國身上,從而引發了一輪又一輪的侵略之潮。」

歷代遊牧帝國只要發現自己突破不了長城,就必然會向西侵襲,引發歐洲人口中的「黃禍」、匈奴人、柔然人、突厥人、馬扎爾人都曾先後向西侵襲,給歐洲帶來了極大的麻煩。因此美國學者Robert B.Ekvall戲謔道:「對於西方文明,秦始皇確實是個禍水西引的討厭鬼。」

由此可見,秦始皇修建長城是深謀遠慮之舉,絕非完全是為了好大喜功。而「亡秦者胡也」的讖言,或許不過只是一則故事,用傳奇的說法來論證秦始皇的作為,是不足為信的。

俗話說:讀史使人明智。秦始皇之所以能橫掃六國,一統天下,與其大格局有著分不開的關係。而秦始皇之所以如此有大格局,是因為他深諳史書,善於從史書中吸取教訓,學到經驗。正是因為他了解史書的作用,所以他才會焚燒六國史書,並將之備份於咸陽。就是想壟斷史書,壟斷知識。

因此,我建議大家,要多讀歷史,多從古人的智慧中汲取智慧。在所有史書中,《資治通鑑》幾乎是一本,能夠讓人各方面素質都全面提升的書,看完等於多活了1300年。

因此通過《資治通鑑》,我們可以前人的成功或失敗的經驗和教訓,只要學好了,無論是為人處世,還是學習工作,都能遊刃有餘。

但是對於普通大眾來說,閱讀文言文還是比較吃力的。因此,陶陶向大家推薦一套好書——《白話資治通鑑》。

這套書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由台灣大學國文教授、博士生導師黃錦鋐領銜主持,集中台灣多家院校27位教授、學者,歷時3年,合譯而成。

因為編纂此書的學者本都是國學大家,因此這套書絕不是現在市面上,那些粗製濫造、攜帶私貨的資治通鑑。而是尊重原文,逐字逐譯,不多增一個字,以求貼近、還原《資治通鑑》本義。不以「現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葉。而且是全本。

有簡明皇帝譜系表、官制簡表。出來後得到了國學大師錢穆跟臺靜農的推薦。

做為歷史愛好者,入手這一套非常划算,因為這一套在頭條做活動,一套十大本,原價498,現在頭條讀者只要208,可以說是很超值了。

對於這本書,只要能夠讀一遍,就能有巨大的收穫。因此陶陶建議大家,趕緊買這套書,多讀幾遍,長長見識,學學權謀。相信讀完這本書,你將比別人多走1300多年的人生路。

大家可以點下面的連結購買。之前的10000本賣完了,現在又新進一批,數量不多,就快沒庫存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