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婆婆媽媽》引疑惑,網友:吵架是解決婆媳矛盾的好方法嗎?

小曉樣兒 發佈 2020-01-26T03:12:05+00:00

我認為,這個家庭小品也許戲劇化,有些誇張,但安排得巧妙,尤其是後面由孫老闆飾演的科長出場造訪,起到了破解矛盾的作用——在婆媳吵得不可開交之時,科長親眼目睹並感慨,不但解開了自己心結,順便和解了這一對婆媳,還引出了主題:「一家人麼,吵架不怕,只要心在一起,吵吵鬧鬧也是家。」

由賈玲、張小斐、卜鈺、聰哥等搭檔的春節晚會小品《婆婆媽媽》播出以後,評論出現兩極分化。一方認為太過戲劇化,婆婆媳婦在家一起看太尷尬,而且兒子基本沒怎麼出現。另一方則認為很生活化,貼近現實,兒子忙於工作,很少在家,加上婆媳只在兒子不在時才顯現矛盾,所以婆媳爭吵的時候,兒子當然不在場。

我認為,這個家庭小品也許戲劇化,有些誇張,但安排得巧妙,尤其是後面由孫老闆飾演的科長出場造訪,起到了破解矛盾的作用——在婆媳吵得不可開交之時,科長親眼目睹並感慨,不但解開了自己心結,順便和解了這一對婆媳,還引出了主題:「一家人麼,吵架不怕,只要心在一起,吵吵鬧鬧也是家。」於是,大家在看完小品同,笑過之後,反問:「吵架是解決婆媳矛盾的好方式嗎?」

錯!「吵架」絕對不是重點,「心在一起」才是重點。要知道,婆媳關係不和諧才會吵架,而婆媳經常吵架,就會弄得家裡雞犬不寧,左右鄰居都不安。因此,婆媳吵架,是這個家庭最大的不幸!心中有對家人的愛與包容,才是一個家庭最大的福氣。

那麼,對於生活習慣不同的婆媳,又要住在一起要如何相處要怎樣用家人的心去愛、去包容呢?


首先,婆媳關係不和諧,背後的三個原因:

常言道:「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其中以「婆媳經」最普遍,也最突出。婆媳關係融洽與否直接影響著一個家的幸福指數。但絕大多數婆媳關係都難以處理,令人頭疼!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

1.媳婦把婆婆媽媽分得很清楚。

生活中,常常聽到兒媳訴苦:「他媽不講理,我媽從不這樣。」、「我和我媽什麼話都能說,和他媽說話得小心。」……

這樣開口關口你媽我媽分得這麼清楚,就是沒把自己家裡人。而且,即使是自己媽也並非百無禁忌。比如在成長的過程中,你說錯了話,做錯了事,媽媽也要是讓你接受相應懲罰的。怎麼到了婆婆這裡,動不動就你媽這樣我媽那樣,好像天底下就數婆婆壞,嚴苛得很;媽媽最寵愛自己。都是做媽的人,哪會這樣天差地別對待孩子?哪怕你是嫁過來的孩子,之所以兒媳會這麼說,主要是自己在心中分得太清楚了,既然是一家人,進了一家門,婆婆也是媽媽,把前面的「你、我」去掉,至少會讓老公聽起來順耳一些。


2.婆婆不願意分割愛,視兒子為唯一。

沒結婚之前,兒子只屬於母親這一個女人。母親從小到大把兒子撫養成人,這一種親情不可代替,對兒子、對母親,都是如此。

結婚之後,兒子要表現出對兩個女人同樣的重視和愛,才不會引發婆婆的不滿。俗語說:「娶了媳婦忘記了娘」,這就是大多數婆婆都容易犯的「小心眼」。婆婆在暗中觀察、體會。實際上,婆婆不願意分割這一份新情中的愛,自己把兒子當作唯一的寄託,平白無故來了個「空降兵」,要奪走兒子的愛,肯定會有所防備。然後就出現了家庭里的「宮斗戲」。

很多婆婆容易患上一種「兒子結婚恐懼症」,只要一想到自己辛苦拉扯大的兒子,馬上就要被另一個女人搶走和占據,就會生出一種悲傷,有一種被遺棄的恐懼感,這樣的婆婆難免容不下兒媳,處處看她不順眼。



3.婆媳之間有代溝,都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對方。

兩代人成長環境不同,時代的變遷帶來了代溝。比如《婆婆媽媽》中,婆婆想不明白媳婦為什麼要用那麼多支口紅,嫌媳婦把衣服扔得沙發上都是鬧心,拒絕請保姆;媳婦不理解婆婆在客廳種大蒜,嫌婆婆用農家肥污染空氣、做事邋遢,要請保姆等等。

生活中,許多婆婆都節約為主,以環保為家庭美德;媳婦以享受生活為主,不理解婆婆那一代人的金錢觀,有時還會嫌婆婆粗手笨腳。比如婆婆總是不會使用家裡的電器、攢用過的水沖廁所拖地、洗臉盆洗腳盆不分等等。


婆媳關係不和諧,會導致家庭破裂。

有數據顯示,國內離婚家庭中,近半數夫妻離異的原因,是由於婆媳關係處不好造成的。其中有55%的女方認為自己和婆婆相處不好,有41%男方認為家裡存在著不可調和的婆媳矛盾。

因此,婆媳關係在一個家庭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關乎著小家庭的圓滿和幸福。用一句經典的話說,就是得不到父母祝福的婚姻,都是不幸的。



婆媳相處的三個藝術

既然婆媳關係這麼重要,那麼對於居住在一起的婆媳,生活習慣又不相同,到底怎麼相處才能關係融洽呢?


1.媳婦要讓婆婆占主導位。

婆婆是長輩,中國歷來有尊重長輩的傳統美德。在這個家庭中,婆婆已經生活了大半輩子,論付出,論功勞,論身份,婆婆都應該比兒媳更有發言權。因此,不論是從經濟上,還是從人際關係方面,婆婆都占有絕對優勢,婆婆理該在婆媳關係中占主導位。

其實,聰明兒媳自己就會想到這一層:自己是因一份愛來到這個毫無血緣的家庭,當然要處處尊重這個家的習慣和傳統,尤其要做到尊重公婆。

會「討巧」的媳婦,不會把婆婆與自己的媽媽分得太於清楚,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注意,保持孝心,不要頂撞婆婆。比如剛過門的兒媳婦,可以直接對婆婆說,自己會以婆婆為榜樣和標準,以後如果自己有不對的地方,歡迎婆婆批評指正。以後在相處的過程中,婆媳觀點相左,兒媳萬一一時想不通,心中不服,也要先口服,也不當時就爭執,要事後等婆婆心情好再提出來,婆婆也會注意自己的言行,因為要起到榜樣的作用。這樣一來,很多矛盾都會迎刃而解。



2.婆婆要視媳婦為女兒,而不是視她為仇敵。

婆媳關係惡劣,有時候是婆婆不願意分割兒子的愛給另一個外人:媳婦。一般來說。這樣的家庭,往往是本身就存在問題,對後來加入家庭的成員充滿了敵對情緒,自然就會天天沒事找事吵架了,導致即使最後分開過,但依然不依不饒,沒事也要整出點事出來。比如互相拆台、罵街,甚至動起手來,弄得家庭不得安寧。

睿智的婆婆會把媳婦當成女兒來關愛,而不是奪愛的「仇敵」。媳婦與兒子的關係是愛情,同親情一樣,這是人一生當中的珍貴感情之一,都是不可缺少和替代的。所以,雖然兒媳是「別人家的女兒」,但婆婆也要把兒媳等同於自己的女兒,自己有多愛兒子,就應該把同樣多的、甚至更多的愛給兒媳。這樣的婆婆,不僅僅是兒媳的福氣,更是家庭的福氣。


3.婆媳雙方大度、寬容,不猜疑,是和睦的根基。

婆媳相處,最怕生分。既然心不在一起,就總有防備之心,溝通也不坦誠,甚至會引發胡亂猜疑和指責。因此,婆媳要先從內心建立親密聯結,才會在行動上有所包容和體諒,才會將心比心,站在對方的角度上考慮。所以在和睦的、健康的婆媳關係中,我們可能發現婆媳都比較大氣、隨和不挑剔,都懂得換位思考,彼此不會在背後說對方壞話。

婆媳相處說難很難,說簡單也簡單,只要打開心扉,懂得了婆媳相處的藝術,就能使原本緊張的婆媳關係得到改善,婚姻中的矛盾就會化解,家庭生活才會更加美滿和幸福。《婆婆媽媽》中的婆婆媳婦大吵之架後才悟出了這個道理。



婆媳相處之間的注意事項:

1.兒媳要愛屋及烏,孝敬婆婆不妨多用點心思。如果婆婆有「心病」,做兒媳的要多孝敬婆婆,讓婆婆覺得自己多了一個貼心「小棉襖」,而不是敵人。比如節假日記得給婆婆購買禮物,多與婆婆分享自己的往事,多聽婆婆嘮叨等等。

2.婆婆也要學會道歉。有時候道歉是緩解矛盾的潤滑劑,最快、最有效。雖然婆婆是長輩,但如果婆婆真有什麼事做過了,也要學會跟兒媳道個歉,真心誠意地說句「對不起」。謙虛的態度,往往能換來更多的感動和諒解。

3.婆媳雙方都不要把對方的幫助當成義務和責任,認為都是對方該做的。

4. 婆媳兩人日常多嘮嗑。起到讓對方知道自己最近正在做什麼,打算做些什麼,有什麼計劃等等,先溝通,以免實踐起來有誤會。

5. 婆媳可以幫對方實現願望或想法。這樣才是可以相互依靠的親人,而不是應該需要彼此處處防範的關係。比如婆婆可以教兒媳學會某一項廚藝,兒媳教會婆婆怎麼用手機微信等等。

6. 共同愛護那個自己深愛的男人。要不總問他,我和你媽(老婆)掉河裡,你救哪一個?這個男人,是兩個女人都深深愛著的,弄傻他,都心痛,何必呢?高情商的婆媳,只要一想到這個男人,想到彼此在各方面都要幫助他,而不是讓他為難,那麼婆媳之間關係一定最好的。

結語:

《婆婆媽媽》啟示我們:只有「心在一起」,既便拌了嘴、大吵了一架,也會彼此包容和理解,也還是一家人,並不是指吵架就可以解決婆媳矛盾。婆媳關係歷來讓人頭痛,但只要讓婆媳兩人自己悟出「心在一起」這個讓家庭和睦的真相。她們才能在包容彼此的同時,也溫暖家裡所有人,婆媳關係親如母女也並非難事。


今日一語:真正重要的東西肉眼是看不到的。

今日話題:對《婆婆媽媽》這個小品,你有什麼想法呢?



我是@小曉樣兒,育兒問題達人,健康領域創作者,多平台育兒領域原創作者, 歡迎關注、轉發、留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