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提醒,虛不受補,多是4種原因,中醫教你如何進補?

中醫藥養生知識科普 發佈 2020-01-27T05:49:23+00:00

當然,談到進補,可能經常會有人說,我體質虛弱,畏寒怕冷,手腳冰涼,易患感冒等,但是服用滋補藥後還特別容易上火,出現咽喉疼痛、口腔潰瘍等。

中醫認為,冬季氣候寒冷,主封藏,對能量的消耗和需求較多。此時進補,營養物質比較易於吸收蘊蓄。因此,冬季是進補的最佳時節,在我國的好多地區也都有冬令進補的習慣。當然,談到進補,可能經常會有人說,我體質虛弱,畏寒怕冷,手腳冰涼,易患感冒等,但是服用滋補藥後還特別容易上火,出現咽喉疼痛、口腔潰瘍等。殊不知,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虛不受補」。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針對此類人,我們又應該如何進行調理進補呢?



虛實夾雜,宜消補兼施

中醫認為,脾主運化。脾胃虛弱,運化失常,氣機升降失調,水濕停聚,飲食積滯,盤踞中焦,造成中焦淤堵,日久化熱。表現為肢體倦怠,神疲乏力,頭身困重,排便粘滯不爽,肛門有灼熱感,小便發黃,齒痕舌,舌苔厚膩發黃等。

1)體弱之人不受補

因為體虛之人身體各種機能常常偏弱,胃腸的代謝能力也比較差,服用補益藥稍多即不耐受。加之人們所用的滋補品,大多性質滋膩,偏於溫熱,不易消化吸收,久而久之,就很容易出現胸悶、胃堵、頭暈、心悸、上火等現象。

針對此類人群,我們在進補時一定要注意和緩,不宜猛補、大補。所選品種和用量也要以溫和、易消化、作用緩慢為主等。

2)體弱之人多是先天之本腎虛,後天之本脾虛,尤其是後天之本更為突出

先天不足之人,後天可以補充;如後天之本脾胃虛弱,那麼後天補充先天的機會就會大打折扣。況且,如果脾胃虛弱,進食、進補之後,就比較容易出現中焦堵塞現象。中焦樞紐不通,上下左右氣機均會受阻,虛不受補就很容易發生了。因此,脾胃虛弱之人,無論食補,還是藥補,都是要和緩進行的。

有些病人就診時,前面的醫生開的滋膩礙胃的藥,導致脾胃虛弱,脾胃閉塞,運化不開,這個時候我們就要用一些健脾藥,芳香化濕行氣,使養陰而不礙胃。如山楂、陳皮、蒼朮、厚朴等等。

3)痰濕阻滯之人不受補

脾為生痰之源,痰濕之人體內痰濁較重,阻礙氣機,耗傷陽氣,也很容易出現虛的情況。這時候如果不先清理痰濁郁滯,單純地應用滋補品,就會加重體內的積滯,不會起到太好的作用,反而會越補越不舒服。常看到有的患者用了很大量的人參、黃芪,卻感覺更加乏力。再看看舌象,只見舌苔厚膩,這樣繼續補下去就可能造成不良後果,使原有病變加重等。

針對此類人,我們一定要先清除體內痰濁,而後再談滋補。簡而言之,就是用健脾消食藥的同時,配合化濕祛痰濁的產品。



陰虛之人不受補

陰虛的人,由於體內陰精缺少,相對來說陽氣就顯得偏多。中醫認為,陽屬熱。加之人們通常所說的補,又多是指溫補的方法,所用的藥也常常是溫性的藥。所以,針對陰虛陽盛之人,如果稍微用點補藥或溫補的藥,就比較容易上火。

此時,我們最好是在滋陰的同時,能夠添加一定的助陽、溫陽藥,再適當的進行清熱。因為滋陰藥增加了物質;溫陽藥是為了促進物質的運化吸收,加強能量代謝;清熱藥是為了促進代謝產物的排出,避免積滯化熱而上火。

肝鬱之人不受補

1)心肝火旺

肝鬱之人虛不受補的情況較為多見。肝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情志不舒、情緒不暢。中醫認為肝主情志,主疏泄。如果肝失疏泄,就會出現肝鬱氣滯,表現為情志抑鬱、心煩易怒等。同時由於心主神志,情緒也常與心有關,故心火與肝火常常互相影響,以致出現心肝火旺等表現。

這些人由於體內蘊藏著鬱火,所以稍用滋補品就會使得鬱火燃燒,而出現上火、鬱熱加重等虛不受補的情況。此時,我們需要先清瀉體內鬱熱之後再行補。也就是再服用滋補藥之前,需要先服用一些疏肝清熱、瀉火解毒、利尿通便的藥物,為藥物的吸收代謝掃清障礙,這樣才能補有所得,發揮滋補藥的效果。

2)肝脾不和

在中醫五行歸屬中,肝屬木,脾屬土,肝木乘脾,肝脾不和,表現為急躁易怒,易發脾氣等症狀。中醫認為,肝主疏泄,肝對氣機的升發,也影響到脾胃的運化。

中醫有這樣一句話叫「肝不升,脾不降」。人體臟腑功能都有一個功能趨向,肝是以升發調達為暢的。肝氣不升,就會表現為抑鬱、悶悶不樂、善太息等症狀。脾胃是以順降為順的,這裡特別指胃腸道的功能,不能順降就出現嘔吐、呃逆等症狀。此時,我們應該先疏肝和胃,疏通氣機,再服用滋補藥。



瘀血內阻不受補

瘀血阻滯之人也容易虛不受補。瘀血日久,血中鬱熱日深,如果進補,有人就會有出血的情況。如果出血在小血管,如牙齒、皮膚尚無大礙,但若發生在腎血管、腦血管等大血管,出現尿血、腦出血等問題就嚴重了。尤其是老年人,若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其血管功能本身比較薄弱,也最容易出現類似問題。

這些人平時的用藥,應注意疏通血管、改善血管機能,包括中藥或西藥。如果需要用中藥補劑,一定要同時加用疏通氣血的藥物,方可達到好的效果。此外,婦女氣血瘀滯、瘀血內阻時,常會出現為面色暗黃、顏面色斑、月經不調、痛經、崩漏下血、舌苔有瘀斑等症狀。此時,我們在服用滋補藥之前,應該先疏通血管,服用活血化瘀的中藥及中成藥。這樣才能是加強滋補藥的效果,避免因滋補所致淤堵加重的情況。

總之,無論是春節期間,還是在平日裡,我們在進補之前,一定要先清楚自己的消化功能及大小便情況,看看自己是否容易上火?舌頭是否較紅?舌苔是否比較厚膩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