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還沒有矽谷?因為缺少這些

吳曉波頻道 發佈 2020-01-25T05:55:56+00:00

文/ 巴九靈美國的矽谷作為世界科技產業的中心,孕育了諸如英特爾、蘋果、甲骨文、特斯拉等享譽全球的科技公司。 今天小巴要跟大家分享的書是《解碼矽谷》,作者馬曉澄,他是媒體人,長期從事科技創新報導。

文 / 巴九靈


美國的矽谷作為世界科技產業的中心,孕育了諸如英特爾、蘋果、甲骨文、特斯拉等享譽全球的科技公司。為什麼會有如此多的科技公司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從矽谷的土壤中冒了出來呢?這其中究竟藏著什麼秘密呢?

今天小巴要跟大家分享的書是《解碼矽谷》,作者馬曉澄,他是媒體人,長期從事科技創新報導。



這本書是作者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訪學一年期間,通過走訪矽谷的多家科技公司和風險投資機構,採訪了多名在矽谷的創新人士之後寫成的。在這本書中,作者為我們揭開了矽谷成功的神秘面紗,對中國的創新生態有很大的啟發。


01


政府:創新的推手


如果沒有美國政府對矽谷創新的持續支持,就沒有如今的矽谷。比如,美國政府出台的《拜杜法案》對矽谷的科技創新就有著深遠的影響。

20世紀70年代,美國政府規定,凡是政府資助的項目,它的專利所有權便屬於政府,不屬於它的發明人。當發明人想要通過發明獲利,就必須向政府申請轉移專利。然而,其中的手續極為繁瑣,申請難度也極大。

這打擊了當時發明人員的創新熱情。1980年12月,美國政府通過了《拜杜法案》,將專利的所有權和處置權移交給發明者,不再由政府統一支配。



這個法案通過後,發明機構紛紛建立起了技術轉移辦公室,迅速把發明的專利技術註冊下來。相較之前,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在短期內提升了十倍。由此可見,如果政府能夠在適當的時機推出好的法案或者政策,就能激發市場生態的有序發展。

反觀中國,雖然申請專利的手續相比從前的美國要便利,但是還存在著知識法律體系不完善、智慧財產權執法力度有待加強等問題。


02


資本:矽谷的支撐


每年矽谷都會湧現大量的初創公司,而這些公司往往只有一個未成型的技術或者想法,沒有有形資產,無法辦理抵押貸款,但它們在起步階段又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為了解決這一矛盾,風險投資公司便應運而生了。

首先,風投公司會給矽谷的初創公司提供資金支持。為此,風險投資公司會募集如公共養老金、大學捐贈基金等運作周期較長的機構資金,以確保對初創公司持續的資金支持。



然後,風投公司會提供投後管理支持服務。要知道,矽谷的風投公司最具價值的地方便是專業服務,而非資金投入。當投資成功後,風投公司就積極地參與被投資公司的內部管理,包括人員招聘、推廣市場、法律諮詢等,幫助被投資公司從組織結構到運作模式都能快速走上正軌。

最後,在一家初創公司成長後,風險投資公司會通過出售股權、在公開市場上出售股票的形式退出,從而進入下一輪投資循環中,去投資並幫助新公司成長。

得益於風投公司對矽谷初創型公司的資金投入以及專業的輔導,許多初創公司迅速走向成熟。這給中國風投公司帶來的啟發是,既要挖掘出有潛力的創業型公司,也要提高自己的服務意識,增強自身的專業能力,成為創業公司的好導師


03


大學:矽谷的知識源泉


矽谷以及周邊地區有許多名校,比如史丹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舊金山大學等等,它們為矽谷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高科技人才。

比如,史丹福大學在園區里建了一個斯坦福工業園,入駐園區的企業不僅方便吸收史丹福大學的優秀畢業生,還可以讓員工到校園上課與教授互動。



此外,斯坦福的榮譽合作項目也縮短了大學和企業的距離。一方面學校讓教授參與到公司的實踐項目中,通過教授專業的知識解決企業遇到的技術難題;另一方面,學校也歡迎公司派員工到學校學習教授研究的新課題。

這不僅能促進優秀的人才流入企業,還加深了學校與企業之間的聯繫,方便雙方一起解決創新方面的難題。

相較之下,目前我國的大部分學術研究都缺少與企業的聯繫,科研人員的研究項目和企業遇到的現實困境是脫節的。

為此,作者建議,我國的高校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合理分配科研人員的教學和「走出去」的時間。然後,要鼓勵企業「走進來」學習。只有不斷深化「企學」兩界的合作,才能讓科研創新更接地氣。


04


公司:矽谷的主角


蘋果、谷歌、英特爾等公司都是誕生於矽谷,它們無一不走在世界的前沿,通過持續的創新,引領著產業的革命,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那麼,它們是怎麼做到的呢?

由賈伯斯創辦的蘋果公司就是靠顛覆式的創新成為了眾多企業中的佼佼者。2001年蘋果公司推出了iPod和iTunes,通過從iTunes付費購買音樂,再把音樂下載到iPod上收聽。這改變了人們購買CD、磁帶來收聽音樂的習慣,開創了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


為了顛覆傳統的行業模式,賈伯斯把創新的理念植根於蘋果公司,他要求公司推出的產品一定要做到極致。為此,蘋果公司的設計團隊每周都會開兩種會議,一種會議上要進行頭腦風暴,自由暢想;另一種會議則是需要把每種想法拆分並運用到產品上。

而在營銷方面,蘋果公司十分擅長飢餓營銷。每當新產品推出時,蘋果公司會故意控制供應量,製造供貨緊張的局面,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望。

可以說,蘋果公司通過科技和想像力,打破了人們固有的習慣,從而創造了新的產品和消費習慣。這給中國科技公司的啟發是,想要獲得卓越的成功,必須要擁有顛覆性的思維,並運用這種思維進行創新。


05


精神:矽谷的文化


企業家精神是驅動矽谷生態系統運轉的根本力量,是矽谷創新的靈魂所在。而矽谷企業家身上有幾點鮮明的共性:心懷夢想,改變世界;創新不停,創業不止。

比如,特斯拉的創辦者埃隆·馬斯克。他的夢想便是讓人類未來的生活更加便利、環保,所以他參與創辦了PayPal、特斯拉、Space X等企業。其中,PayPal解決了電子商務支付難的問題,促進了網上購物的發展;特斯拉引領了電動汽車的潮流;Space X則屢屢刷新了人們對民營太空探索公司的認知。


同時,矽谷的創業者在創辦的企業被收購之後,還會繼續創業,或者轉做風險投資人,去發現新的初創企業。比如,彼得·蒂爾在與埃隆·馬斯克一同創辦的PayPal被收購後,又創辦了多家公司,還成為了臉書公司的早期投資人。

正是矽谷企業家們這種敢想敢做、永無止盡的拼搏精神,才使矽谷擁有強大的內生文化力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