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丨中裕現代化生產線紓解農民工困頓生活

濱州網 發佈 2020-01-24T06:58:31+00:00

高度自動化的生產線上,麵條經過和面、壓延、烘乾、切斷、打扎、包裝、裝箱、碼垛,從這裡走向市場,走上千家萬戶的餐桌。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1月19日,臘月二十五,中裕食品有限公司生產三分公司的車間裡,仍然是一派忙碌景象。高度自動化的生產線上,麵條經過和面、壓延、烘乾、切斷、打扎、包裝、裝箱、碼垛,從這裡走向市場,走上千家萬戶的餐桌。

在包裝機旁,一名中年女工全神貫注地盯著電腦,不時更換綑紮帶,間或打掃地面。她叫都立梅,今年43歲,曾是濱北街道雙劉村的一名普通農民。

都立梅一家四口,兒女雙全,日子雖不富裕,卻也和和美美。丈夫開貨車,每月收入五千元左右,自己家4畝地,還在外面承包了6畝,10畝地每年也有四千多元的收入。都立梅就在家做飯、照顧孩子。

然而,一場事故,徹底打破了這個家的安定。2018年7月,都立梅的丈夫駕車時,與另一輛貨車追尾,造成了大小腿粉碎性骨折,前後歷經多次手術,花費了30多萬元。

「這些錢,絕大部分是借的,」說這句話時,都立梅的眼圈紅了。至今,丈夫還只能拄拐勉強行走,「事故還在走法律程序,一年多了還沒完事,我們一分錢賠償也沒拿到。」

家裡的「頂樑柱」轟然倒下,都立梅帶著兩個孩子,舉步維艱。那段時間,她就在家為別人織魚網,每個月只能掙三五百元。這些錢,對於丈夫康復治療和兩個孩子上學,無疑是杯水車薪。

天無絕人之路。就在都立梅快要絕望的時候,她從一個老鄉那裡聽說,中裕食品有限公司正在招聘工人。抱著試試看的想法,2018年10月,她來到中裕應聘。

「我真沒想到自己能夠應聘成功,我40多歲了,文化水平又不高,」都立梅回憶說。出乎都立梅的預料,中裕不僅吸納了她,還讓她邊實習邊學習車間電腦操作。

當時,都立梅有點怵頭,但生產三分公司經理劉銀生鼓勵她說:「只要你用心,肯定能學會。」劉銀生還安排了一個熟練工,手把手地教她。

憑著自己的認真努力,僅僅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都立梅就能獨立操作機器,隨後被分派到生產三分公司麵條三車間甲班,專門負責包裝機操作。

「上12個小時,休息24小時,一點也不累,」都立梅對現在的工作,十分滿意,而每個月3500元的工資,也極大地緩解了家庭的困境。相比於之前她實習的車間,都立梅現在工作的車間,智能化程度更高,勞動強度更低。

「我們這條年產20萬噸的智能花色營養掛麵生產線,去年剛剛投入使用,在國內第一個把原料自動供給、產品自動包裝技術引入到了掛麵生產領域,占地面積比老式生產線減少了一半,產能提高了10倍,用工人數是原來的1/10,由三四千人縮減到300人。」三車間主任張洪凱介紹說。

隨後,記者了解到,這條生產線為國內最先進的自動化掛麵生產線,室內空氣是經過過濾消毒的潔凈空氣、各生產環節全部實現溫濕度自控,生產用粉採用全密閉管道輸送,減少食品與空氣的接觸。在行業內,是唯一採用國際先進的機器人裝箱碼垛技術的生產車間,減少了人力浪費,提高了包裝效率。這條生產線可以生產幾十個品種的花色營養掛麵,產品品質非常穩定。

其實,不光麵條生產線,中裕的十大版塊:高端育種、訂單種植、倉儲物流、初加工、深加工、廢棄物綜合利用、生態養殖、蔬菜種植、食品加工、營銷餐飲商超服務,一共吸納了3000多名農民工就業,年工資性收入超過1億元。

這些員工裡面,不乏都立梅這樣的家庭困難戶。他們憑藉在中裕的穩定工作,極大地改善了家庭狀況,緩解了困境。

據了解,目前,中裕在建的項目有秦皇台鄉白茅嶺農牧產業園項目、仔豬繁育擴建項目、小麥深加工提取蛋白粉酒精項目、中裕產業園配套20萬噸小麥物流園項目、年屠宰加工100萬頭生豬及肉食品加工冷鏈物流項目、年產20萬噸花色掛麵生產項目、食品加工及冷鏈物流中央大廚房項目、黃河三角洲產業館建設及科技研發中心建設、廢棄物綠色循環利用新能源中心建設等九個項目,項目總投資達到了25億元。

這些項目建設非常順利,部分已經投入運行。隨著項目的建成投產,2020年,中裕職工將達到1萬人,可帶動本地農民工7000人進廠務工,農民工資性收入將達到3億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