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時代沒變」——德軍破交老帆船的神操作與「海上騎士」

鐵霾 發佈 2020-01-24T09:21:09+00:00

然而,這種本該淘汰的耄耋之年老貨中卻有那麼一艘,作為德軍破交軍艦竟然橫行大西洋與太平洋秀的英軍頭皮發麻幾近發瘋。系列劇在法國播映時,標題被改為《LesAventures du Capitaine Luckner》。

一艘破帆船在鋼鐵與蒸汽輪機的一戰時代會是什麼角色?

博物館?老貨船?私人遊艇?廢木材?

然而,這種本該淘汰的耄耋之年老貨中卻有那麼一艘,作為德軍破交軍艦竟然橫行大西洋與太平洋秀的英軍頭皮發麻幾近發瘋。這就是一戰德軍的三桅帆船「海鷹」號。其艦長就是著名的「海上的古代騎士」、「皇帝的海盜」——費利克斯·馮·盧克納爾海軍少校。

皇帝的海盜

盧克納爾作為長子出身於德國著名貴族盧克納爾家族,他的家族世代盛產驍勇善戰的騎兵將領。盧克納爾不僅相貌堂堂且智力超群,但本該衣食無憂瀟洒一生的主角人設的人物卻自小我行我素、叛逆不羈。在其13歲時就化名離家出走,先是登上了遠洋貨船用假名當名侍者,然後又轉職水手。上岸後週遊世界又先後做過各種工作:燈塔看守員、救世軍團員、拳擊賽手、酒吧酒保、農民、調酒師、魔術師、鐵路工人、袋鼠獵人……其中最離奇的甚至現在墨西哥的軍隊里當過大頭兵,然後由於表現優異逐步升雲至墨西哥總統的警衛... ...不僅在當時的墨西哥內戰中存活,反而還發了一筆小財。那年,他18歲。

不過盧克納爾20歲的時候卻浪子回頭回到了德國,進入海軍學校學習,1912年加入帝國海軍。隨後就是長達八年的海軍士官生活。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國海軍在經日德蘭海戰一役從此一蹶不振,再也無力挑戰英國皇家海軍。強大的英國皇家海軍封鎖了德國港口,德國海軍只能龜在家裡裝孫子了。此時的盧克納爾正以少校身份在公海艦隊服役,他也親身參加了慘烈的日德蘭海戰。

這個時候的德國海軍轉職破交戰,儘可能給英國海上生命線造成威脅。但軍艦畢竟是軍艦,一旦出港很有可能遭到英軍針對。此時盧克納爾給德皇出主意——既然主力艦隊不中用,要不您給我艘帆船,我偽裝成商船出去揍英國人。

「陛下,給我一條縱帆船出海一戰吧,讓我把英國佬打得靈魂出竅。」——盧克納爾

倘若這是在中世紀,敢當著德皇的面在眾目睽睽之下說出這番話挑戰大不列顛的軍官不僅不會被罵成蠢貨,反而還會獲得勇敢剛毅的美名。但那時候,大型帆船已經基本退出歷史舞台了,而且對於大多數海軍士兵來說帆船早已成為一種古董,各種操作條例完全不熟悉。同時還是因為德國海軍在日德蘭海戰剛被英國人打得縮回基爾港口不敢出門,旁邊力主避其鋒芒的其他海軍軍官紛紛對此嗤之以鼻,甚至還有人嘲笑道——「我們的盧克納爾少校需要的大概不是一條帆船,而是一個比較好的精神病醫生。」

這其實也很容易想明白。

  • 一艘這種破船——
  • 被一群這船攆上了——
  • 你是能跑得過它們,還是能打得過它們?

而深知盧克納爾秉性的德皇威廉二世卻認定他的獨出心裁併非發瘋,而一定有他自己的道理。而盧克納爾的確有自己的主意,他向威廉二世再次解釋——

「我們海軍的頭兒們認為我是在發瘋,既然我們自己人都認為這樣的計劃是天方夜譚,那麼,英國人一定想不到我們會這樣乾的吧,那麼,我認為我可以成功的用古老的帆船給他們一個教訓。」

這段話充分體現了盧克納爾獨特的思維,他的想像力浪漫而實用。

威廉二世被說動了,他同意了盧克納爾的計劃,用一條帆船去襲擊英國人的海上航線,指揮官當然就是盧克納爾本人——他賭對了,盧克納爾不僅沒有瘋,倒是幾乎讓大英帝國的海軍部差點兒瘋掉。

「海上的古代騎士」

好的,那麼既然德皇都同意發話了,下面的人也不好再干涉了,乾脆直接一想都這樣了,死馬當活馬醫吧,反正下雨打孩子,閒著也是閒著。那麼接下來的盧克納爾就要找帆船並訓練專門的「破交海盜」了。

其實一戰時期,德國人把商船改裝成武裝劫掠船襲擊協約國商船也是家常便飯,但收效甚微且現在被英國海上城管取締了不少。再說,帆船?現在都是鐵甲蒸汽時代了啊,就算真找到了一條帆船,能有多大的戰鬥力?實心鐵球能砸沉鐵皮船嗎?而且就算找到了,那德系帆船風格也太明顯了——掛相。

但功夫不負有心人,盧克納爾找到一艘俘虜來的英國三桅帆船(1888年下水,擱帆船里也算爺爺輩了),盧克納爾如獲至寶,改裝了一下,加上兩門大炮,配備上機槍,兩台500馬力的輔助蒸汽引擎,以及擴建了的船員住艙,取名「海鷹號」(Seeadler),就算加入德國海軍序列了。

隨後的盧克納爾把「海鷹號」偽裝成挪威商船「伊爾馬號」(為避免被英國軍艦識破,船上的6名軍官和57名船員,包括盧克納爾本人,都能夠熟練使用挪威語),偽造航海日誌後就高高興興出海了。憑著高超的演技和好運氣,海鷹號順利穿過英國的封鎖線,躲過了英國軍艦的檢查,來到了浩瀚的大西洋上,開始大顯身手了。

  • 流程一般是這樣的:

發現協約國的商船,靠上去套近乎,比如問問現在幾點了?現在在海圖上的什麼位置啊?一般對方見了,都會挺同情的:這該死的戰爭,瞧把人家逼得,都把老古董拉出來跑生意了……而且就一條破帆船,還能咋地?

等離得很近了,突然露出隱藏的大炮,炮口對準對方,升起德國海軍旗,宣布:你們已被德國皇家海軍俘虜了,馬上放下武器,不准反抗……

帆船是帆船,可也是軍艦啊,大炮可是真傢伙,打是打不過,跑也來不及了,只好乖乖投降。

盧克納爾把對方船長和船員全部帶到「海鷹號」上,把對方的商船鑿沉了。(對,本大爺只要人,不要貨)

就這樣,一艘,兩艘,三艘……十幾艘協約國的商船接連被俘,統統鑿沉,船員全部成了俘虜。前邊說過,「海鷹號」的船艙是擴建了的,帶的補給也足夠多,養幾百個俘虜綽綽有餘。盧克納爾被稱為海上的古代騎士,並不僅僅因為他的「海鷹」號應該屬於上一個世紀。實際上伯爵極富有古典的紳士氣度——盧克納爾給了他的俘虜最大限度的自由且禮遇有加,在漫漫旅途中雙方逐漸培養出感情,和很多人後來都成了朋友。

比如說1月24日,盧克納爾與僅有364噸位的運載布匹的加拿大籍縱帆船「佩西」號遭遇。盧克納爾將「佩西」號上的所有船員以及船長的挪威籍未婚妻帶上海鷹號後,還命令給「佩西」號的船長和夫人開一個單間。之後的某一天盧克納爾還和自己的船員與俘虜們舉辦了一次小小的婚禮。

但是身為軍人,盧克納爾也是一個狡詐的老狐狸。比如說3月10日,盧克納爾和英國船「霍華茨」號相遇。面對這艘3609噸位的運輸船要是硬追的話很有可能吃虧,於是盧克納爾先選擇擦肩而過,然後在船上製造了一場「火災」,收到求救信號的「霍華茨」號運輸船隨即返回營救「著火」的海鷹號。「霍華茨」號剛剛停穩就吃了海鷹號的一發炮彈,直接打中「霍華茨」號的無線電室(這也導致了海鷹號航程中唯一一次雙方有人員死亡事件),隨後德軍登艦俘虜英方人員,成功破交!

但是也有人仗著這是艘破帆船壓根不用怕的心理跟盧克納爾硬槓的——比如向馬達加斯加運砂糖的「隆迪島」號貨船。他們在受到盧克納爾警告射擊後卻拒絕停止,接下來連續吃了四發炮彈。輪船最終不得不停下,並降下了小艇,但輪船的船長依然不服,拒絕遵照命令前往海鷹號;隨後一支德軍小分隊被派出,結果發現在第一發炮彈後就有船員棄船求生,最後只剩下了船長一人。後來,該船船長班尼斯特告訴盧克納爾說,他幾個月前才被一艘德國襲擊艦抓住,在釋放前還被迫簽署了一份不再參與戰事的聲明——現在他破壞了自己的諾言,而且他害怕再次成為戰俘。

有一位被他俘虜的義大利船長寫過自己被俘的經過,也能夠反映盧克納爾的狡詐 ——

「那艘帆船的船長很客氣的請我到他的船上做客,我們走進他的船長室,在桌子前坐下。就在這時,整個桌子忽然落下 -- 原來這桌子下面是一個電動的升降台!等我明白過來,周圍已經有二十隻槍指著我的腦袋,而那位風度瀟洒的船長則脫去制服,露出了德國海軍的軍裝,宣布我和我的船成了他的俘虜... ...」

這自然是盧克納爾的手筆了。把飯桌變成可以升降的籠子,既體現了盧克納爾的想像力,也體現了德國人熱衷機械的特點。

而有時候碰見海上巡邏的英國皇家海軍,盧克納爾自然不必要跑,他和他的船員們會依靠著奧斯卡影帝級的演技和熟練的挪威語與英語應對這些英國人的盤問——

——你好啊,看見過一艘德國船嗎?

——沒有啊老總,前邊大大的安全。

——那你們小心點啊,這幫德國海盜最近老在海上打劫,不少商船都遭了殃,不留活口的!

——謝謝您嘞,軍爺辛苦!

氣急敗壞的英國海軍

商船接連失蹤終於引起英國海軍的重視。看樣子,應該是被德國的武裝劫掠船襲擊了,但這事怎麼看怎麼透著邪性,搞不明白啊:

——我們封鎖的那麼嚴密,德國軍艦是怎麼跑到海上的?(盧克納爾:廢話,航行到海上啊,船還能長翅膀?)

——我們成天在海上巡邏,怎麼從沒碰見?(盧克納爾:當然碰見過啊,前幾天咱們還打過招呼呢……)

——失蹤船隻遍布赤道南北,沿途都是我們的據點,德國船怎麼可能在不靠岸補充燃料的情況下航行這麼久?(盧克納爾:廢話,我這是帆船,燒什麼煤……)

——這麼多船被襲,為什麼沒有一個船員獲救或報案?難道都被殺了?瞧瞧這該死的德國劊子手...(盧克納爾:別鬧,我又不是奧地利下士……)

英國海軍百思不得其解,按著失聯船隻的地點可以推斷出這艘破交艦的航線,但沿途幾乎沒有燃料補給是怎麼做到的?莫非德國佬提前五十年掌握了核動力艦艇?

此時,兩艘裝載了智利產優質硝石——軍用物資的船隻也失聯了,導致不少軍工廠的生產計劃遭到影響。憤怒的英國人只能派出大量軍艦瘋狂尋找這艘看不見的幽靈船……

同時,盧克納爾抓俘虜抓上癮,但「海鷹號」的空間畢竟是有限的,俘虜快裝滿了,怎麼辦?總不能真學奧地利下士吧?那放了?放了他們英國人不就知道怎麼回事了啊,那還怎麼玩?

正好又抓獲了一艘法國船,巧了,也是帆船,沒蒸汽機,也沒發報機。

盧克納爾有主意了,把這艘法國船的上桅砍掉,附加的船柱和船帆也都收走,裝上充足的補給品,把所有俘虜都放到船上。這時候是在南大西洋,這艘去了勢的帆船要漂到最近的巴西海岸,也得十多天。而且也不用擔心出海上事故——十多個船長湊一起,還伺候不了一艘破船?

等漂到里約熱內盧,船長們馬上向英國海軍報了案。這倒不是船長們絕情,而是法律規定,被劫持的船員一旦獲救或靠岸後有義務報告情況。所以盧克納爾釋放戰俘的時候,有個「君子協定」,你們靠岸後才能報案,路上就算遇到其他船也不能主動報案,也算鑽了個法律的空子。而船長們也很紳士地遵守了這個約定。

英國人這才明白過來,嘛玩兒?帆船啊?跟我玩逆向思維啊,誰說德國佬死板的?氣急敗壞的英國海軍直撲南大西洋,一面通知沿線艦隻加強戒備,一面把這條德國襲擊艦的代號更為「海上幽靈」。後來盧克納爾知道了這個外號,居然心裡竊喜還很滿意。這個時候的英國皇家海軍將輔助巡洋艦「奧特朗托」號和裝甲巡洋艦「蘭開斯特」號、「奧貝塔」號派遣到了合恩角,瘋狂尋找一艘挪威籍三桅帆船。但此時的「海鷹號」,早溜達到南太平洋去了。

轉戰太平洋

英國的商路主要在大西洋,太平洋上沒什麼英國船。「海鷹號」的破交戰倒是變成度假了。這時候,遠遠看見一艘船,盧克納爾精神一振,追了上去,一看——美國船「A·B·詹森」號。

美國是中立國,不能打,真特麼的沒勁。

盧克納爾正無精打采地要放棄,沒想到美國船還挺熱情,主動上來打招呼:

——哈嘍啊,最近有什麼新聞嗎?

——沒有(盧克納爾懶得理他)

——唉,參戰以後還不知道仗打得怎麼樣呢……

——嗯,我也不知道……嗯?等會兒……參戰?美國參戰了?……二營長,把你的義大利炮他娘的趕緊端出來……

美國人懵逼了,what?

盧克納爾原地滿血復活,環太平洋漁場捕獵美國人行動開始!

隨後第二天,擊沉673噸位的美國「R·C·斯拉德」號,在7月8日又擊沉美國「馬尼拉」號。

海鷹擱淺與被俘

橫跨太平洋的海鷹號由於長時間的航行,早已腐朽的身軀不堪重負,需要船員們靠岸對船殼進行一番整修,同時也需要找個地方登陸補充淡水。於是,盧克納爾將海鷹號開進了莫皮拉環礁(莫皮拉環礁是社會群島的一個直徑約10千米的珊瑚礁,離塔希提島約450千米)。由於船體過大,海鷹號無法直接駛進莫皮拉環礁環繞的環礁湖。只能停泊在環礁的外面。8月24日,災難悄悄降臨到海鷹號。根據盧克納爾本人記載,停泊的海鷹號遇上海嘯,被巨浪拋到了珊瑚礁上。

離開莫皮拉環礁3天後,他們抵達了庫克群島的艾塗島,他們假扮成了一群為打賭而橫跨太平洋的美籍荷蘭船員。紐西蘭殖民地的官員,這座島的管理者給他們提供了足夠他們前往下一座島嶼艾塗塔克島的補給,在那裡他們佯裝成了挪威人。管理艾塗塔克島的紐西蘭殖民地官員起了疑心,但沒阻止他們,盧克納爾迅速地帶領他的小隊前往了拉羅湯加島。

一開始挺順利,但最後盧克納爾一行人被一隊警惕性高的斐濟警察盤查。盧克納爾不希望有人流血,只得投降。投降之後才發現,這隊警察身上唯一的一把手槍還是個模型槍,其他的裝備連警棍都沒有,剩下的也只有手銬……警察們也嚇一跳,本以為就是一幫德國海軍失事軍艦的船員,沒想到,他們有槍...

盧克納爾在每場勝利的戰爭中,都竭力避免雙方人員的任何傷亡,這使得他成為了一個英雄,同時被戰爭雙方譽為一個神話。在「海鷹號」8個月的傳奇冒險中,共擊沉14艘敵船,俘獲462名俘虜,只有1人在交戰中死亡(還是誤傷),盧克納爾的部下則無一傷亡。而之後,盧克納爾除了有一次越獄行動外,戰爭結束前剩下的時間都是和他的兄弟們在紐西蘭的戰俘營度過。

一戰後與二戰中的盧克納爾

一戰結束後盧克納爾順利回國,他將自己的冒險經歷寫作成了一本書,而這本書不出意外在一戰後的德國十分暢銷;大作家洛維爾·托馬斯的一本關於他的書讓盧克納爾更加聲名遠揚。而且盧克納爾的船舶駕駛術,以及他在戰爭中致力減少人員傷亡的舉動皆被人們傳頌,連美國的許多城市也視他為榮譽市民。盧克納爾後來在回憶錄里寫道——

「我無法承受把一個孩子殺死給他母親帶來的悲傷。我的戰爭不是為奪去生命。我常常想起自己的母親,如果我殺害了另一個兒子,他的母親會怎樣的悲傷阿。」

盧克納爾並不是偽善,這種騎士精神貫穿他的一生。

在1937年到1938年間,他與他的妻子乘坐著快艇「海上幽靈」號(沒錯,就是先前英軍給「海鷹」號的代號)進行了一次環球旅行,在紐西蘭與澳大利亞他也受到了人們的歡迎。雖然此時的德國納粹黨如日中天,前職業軍人的身份讓一部分人認為他是納粹政權的辯護者。

而到了二戰前夕,希特勒企圖利用他作為宣傳。納粹威逼利誘盧克納爾斷絕共濟會會員關係,並放棄美國一些城市的榮譽市民身份——但他拒絕了,因而銀行帳戶被凍結。但奈何其家族身份與一戰榮譽軍官的身份並未對其迫害。直到二戰末期當盟軍的轟炸機開始轟炸德國本土的時候,盧克納爾卻利用在盟軍中的老朋友 –——他當年的俘虜有的已經身居高位,使盟軍承諾不轟炸他的故鄉哈勒爾!

這種「裡通外國」的行為被納粹覺察以後迅速宣布要絞死盧克納爾。盧克納爾也只好選擇了流亡,臨行前還前往前線向正在逼近哈勒爾市的美軍談判——不要傷害市民。而當二戰結束以後盧克納爾返回他的故鄉,他發現盟軍也以那種早已被人忘卻的騎士精神恪守了對伯爵的諾言——他看到的是一座完整無損的哈勒爾城!哈勒爾的居民在街道兩旁排成隊伍,歡迎他們的英雄和恩人回家。

1966年,盧克納爾在瑞典馬爾默去世。

在1973年到1975年間,一所法德合作的公司拍攝了一部39集的冒險電視系列劇《盧克納爾伯爵》,在德國電視一台播放;這部系列劇將盧克納爾塑造成了一名英雄。系列劇在法國播映時,標題被改為《Les Aventures du Capitaine Luckner》(盧克納爾船長的冒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