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男孩低燒就醫卻不幸離世 腦膜炎正處於高發 兒童尤其注意

大醫本草堂 發佈 2020-01-27T11:29:12+00:00

我們都知道發燒是寶寶生病的常見症狀之一,但是並非只有感冒才會引起發燒,其中,細菌性腦膜炎就是其中之一。

說到發燒,不少家長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感冒引起的。我們都知道發燒是寶寶生病的常見症狀之一,但是並非只有感冒才會引起發燒,其中,細菌性腦膜炎就是其中之一。

在2019年12月24日上午,深圳寶安區1歲半的小明(化名)持續37℃低燒,媽媽一早帶著小明前往寶安婦幼兒科門診就診。

在等待看診的過程中,媽媽發現兒子的病情在加重,因為前面顯示還有35個號,妻子不斷求助醫院工作人員能否先讓小明就診。

而根據醫院的記錄,小明當時的體溫為37.4℃,未達到優先看診標準。

上午10點45分,輪到小明看病時,他的身上開始出現淤血狀的痕跡。

當事醫生給小明開了血常規檢查,並要求留院觀察。到了中午12點,孩子的情況已經極其不樂觀,被送進了重症監護室。下午5點,小明因搶救無效宣告不治身亡。

12月26日下午3點,血培養檢測結果出爐,院方判斷,孩子患上的是暴發性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致命的流腦

腦膜炎,是指保護大腦和脊髓的膜(腦膜)和/或腦脊液(CSF)的炎症,此病高發於冬春季節,分為病毒性與細菌性腦膜炎。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是一種細菌性腦膜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由腦膜炎奈瑟菌感染引發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同時也是一種化膿性腦膜炎。

除腦膜炎奈瑟菌之外,肺炎鏈球菌和流感嗜血桿菌,這三種細菌也會引起細菌性腦膜炎。

流腦主要經呼吸道傳播,病菌會經咳嗽、噴嚏、說話等方式通過飛沫由呼吸道直接傳播。需注意的是,像一起睡覺、擁抱、接吻等親密動作可能導致2歲以下兒童感染。

流腦在冬春季多發,15歲以下兒童多見,特別是6個月~2歲嬰幼兒發病率最高。

據估計,全世界每年發生120多萬例細菌性腦膜炎。大多數細菌性腦膜炎患兒康復後沒有長期併發症,但有的孩子會因為細菌性腦膜炎可導致耳聾、失明、發育遲緩、言語障礙、肌肉問題、腎上腺功能衰竭、癲癇發作,甚至死亡。

爆發性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臨床上比較少見,常以發病急驟著稱,主要症狀是發熱、頭痛、嘔吐,短期內皮膚黏膜出現廣泛的淤點、淤斑,並迅速發展融合成大片皮下出血,同時伴有嚴重的周圍循環衰竭,血壓下降,呼吸急促以及輕度發紺等症狀。

這是由於腦膜炎雙球菌將大量毒素釋放入血液,引起中毒性休克和瀰漫性血管內凝血所致,皮膚淤點淤斑是由於皮膚微血管的細菌栓塞及毒素對血管壁的損傷所致。

孩子患爆發性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未能及時診斷出來,24小時內就能發展為多臟器功能衰竭,病死率極高。但爆發性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需要理論與經驗非常豐富的醫生才能及時診斷,它是臨床上非常容易誤診的疾病。

這也是為什麼新聞中的醫生按照常規發燒體溫來判斷疾病嚴重程度,未能及時診斷出爆發性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從而延誤了救治時機。

除了細菌性腦膜炎之外,在較大的嬰兒和兒童中,病毒性腦膜炎更常見。病毒性腦膜炎症狀通常較輕,10天內就能恢復。引起病毒性腦膜炎的病因包括柯薩奇病毒、單純皰疹病毒等。

對於新生兒來講,無論患病毒性的還是細菌性的腦膜炎,統稱為新生兒腦膜炎,病情非常嚴重,需要及時就診,延誤治療可能讓寶寶面臨耳聾、智力殘疾和死亡的風險。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患了腦膜炎

要想通過症狀判斷腦膜炎非常難,因為每個人的症狀都有一些不同,而且也不是以任何特定的順序出現的。不過,高燒、脖子僵硬和劇烈頭痛是腦膜炎標誌性症狀。

腦膜炎的其他症狀包括:

  • 對光敏感
  • 嘔吐或噁心
  • 意識混亂
  • 睏倦
  • 對吃喝沒有興趣
  • 皮疹

孩子高燒、嘔吐、皮疹(瘀斑)比較好判斷,如果孩子只是頭痛或疲憊,在嬰兒身上很難辨認,他可能不斷地哭,直到囟門凸出來;至於脖子是否僵硬,只要當你把他抱起來時,可能會察覺到他的身體僵硬。所以,只要父母感覺有自己拿不準的情況,需要及時就診。

而且,病毒性腦膜炎和細菌性腦膜炎症狀比較相似,也很難區分,所以醫生可能會要求孩子做腰椎穿刺也稱為脊椎穿刺來判斷。醫生可能會在做腰椎穿刺前做CT掃描,以排除其他問題,並確保做腰椎穿刺是安全的。

不過做腰穿非常痛苦,孩子做腰穿時,不得不側臥像胎兒一樣,膝蓋彎曲並向上拉,並保持靜止以進行測試。醫生會用表面麻醉劑來減輕不適,然後他會在椎骨之間插入一根空心的小針,抽出一點脊髓液進行測試(如果媽媽分娩時打過麻醉,就知道腰穿的大概位置),整個過程大約需要5到10分鐘。

在對脊髓液進行第一次分析後,醫生可能會在1~2小時內得到結果,從而確定孩子是否患有腦膜炎,完整的報告可能需要72小時,不過一般24~48小時內也會得出判斷。

當然,就如新聞中的小明,早上9:30入院,中午12點多去世,才3個小時,根本來不及判斷疾病,這時候就靠醫生經驗,他可能不會等到結果出來就立即開始治療,除非檢查顯示沒有細菌跡象,才會按照病毒性腦膜炎診治。

如果孩子是病毒性腦膜炎,他的免疫系統足以應付病毒,通常不需要怎麼治療。有時醫生會開一些止痛退燒藥,父母在家庭護理時,需要為孩子補充大量液體防止脫

如果孩子患了細菌性腦膜炎,醫生會在血液中注入強力抗生素,只要在發病時診斷出來,85%的孩子都能被治癒。

疫苗接種是預防腦膜炎最有效的辦法

如果兩個孩子同時接觸病原體,可能有的孩子會患腦膜炎,而有的孩子不會患病。目前醫學界對此還沒有答案。

其實,導致細菌性腦膜炎的微生物,生活在許多健康兒童和成人的口腔和咽喉中,不會造成任何問題,一些免疫系統異常、鐮狀細胞病或嚴重頭部損傷的孩子風險更大,不過任何人也可能會感染疾病。

因此,兒童時期接種疫苗是預防腦膜炎的最佳方法。脊髓灰質炎、麻疹、腮腺炎、水痘和流感的疫苗都有助於預防病毒性腦膜炎。

此外,要確保孩子接種了B型流感嗜血桿菌(Hib)疫苗(通常在2、4和6個月時接種,另一劑在12~18個月之間)。自1987年以來,這種疫苗一直是美國標準免疫計劃的一部分,它大大降低了兒童腦膜炎的發病率。

2010年,一種新的a群腦膜炎球菌結合疫苗獲得了世衛組織的許可和資格預審,結合疫苗通常具有更高的保護水平,對2歲以下兒童具有更長的保護時間。

除了接種疫苗,平時良好的衛生有助於防止某些類型的腦膜炎的傳播:

  • 經常洗手,尤其是在上完廁所、換尿布、準備食物或吃飯之前,自己和孩子都要洗手。
  • 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遮住或捂住嘴。
  • 清潔可能受到污染的表面,如遙控器、門把手和玩具,可以購買噴洒式的消毒劑消毒。
  • 避免共用餐具、牙刷和其他個人物品。
  • 家中儘量不養兔、鼠類等齧齒動物,並採取措施清理被感染的區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