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十年體育版權江湖戰事:後樂視時代,蘇寧、騰訊誰任霸主?

金融界 發佈 2020-01-03T14:36:33+00:00

隨著「20」時代的來臨,新一年的戰事拉開帷幕,新十年的戰局也正式啟航。回顧2019年的體育賽事轉播,可謂命運多舛。因為莫雷事件的影響,導致NBA與中國市場的關係已經到了瀕臨決裂的地步。

隨著「20」時代的來臨,新一年的戰事拉開帷幕,新十年的戰局也正式啟航。

回顧2019年的體育賽事轉播,可謂命運多舛。因為莫雷事件的影響,導致NBA與中國市場的關係已經到了瀕臨決裂的地步。

先是央視停播NBA,再是騰訊先停播後復播,但總體來說大多數球迷對NBA的牴觸情緒仍舊存在,NBA的熱度也隨之一點一點下降。

要知道騰訊今年剛剛與NBA達成五年15億美元的續約協議(金額是上個五年周期的三倍)。

即便吃瓜群眾紛紛驚嘆版權費用「驚為天人」,但追逐著體育賽事版權奔跑的轉播巨頭們卻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在樂視體育轟然倒塌後的後樂視時代,騰訊體育和蘇寧體育屬於後來居上者。前者獲得NBA獨家轉播版權,用戶數量迅速增長到了4億多。而蘇寧體育則對足球及一系列小眾賽事版權發起猛烈攻勢,短時間內便把大量資源一網打盡。

蘇寧體育旗下PP體育擁有英超、意甲、德甲、法甲、歐冠、歐聯等40餘項涵蓋國內、國際頂級體育賽事版權,以及UFC、WWE等搏擊類小眾賽事。每年PP體育的體育賽事直播超過8000場,足球賽事版權霸主地位無人可以撼動。

那麼,當下體育賽事直播版權的江湖究竟是如何劃分的?未來又會有哪些變數呢?

體育賽事版權為何花落大廠

據艾瑞諮詢預測,2020年中國線上體育賽事用戶規模將高達4.4億人,未來這一數字還會不斷增長,因此,獲得體育賽事的轉播權對於大廠而言顯得尤為重要。

從另一個角度而言,體育賽事版權帶來的收入在中國的價值也正在急劇上升。

要知道30年前,時任NBA總裁的大衛斯特恩將美職籃帶入中國時是免費授權給央視轉播的。而今,騰訊僅僅拿下5年的線上轉播權就要花15億美金,可謂天壤之別。

不管是利益所驅,或是戰略部署,在體育賽事版權的江湖中,我們能夠看到的都只有大廠的身影。

這固然跟體育賽事版權的水漲船高,只有大廠才能「消費」得起有關。但更多的其實在是體育是一門長期經營的長尾生意,入局者沒有雄厚的財力和長期的意志恐怕很難玩得轉。

2013年收購PPTV後的蘇寧體育是除騰訊外在體育領域最野心勃勃的。

2017年下半年,蘇寧體育成為國內首次齊聚歐洲足球五大聯賽、中超、等核心賽事版權的體育平台。

此後,蘇寧體育更是一路高歌猛進,在2018年又簽下德甲、法甲和歐冠的獨家媒體版權,獨自包攬國外大部分足球賽事版權。

目前,蘇寧體育旗下PP體育用戶已超過5000萬,付費用戶也超過500萬。至此,蘇寧早已成為中國體育賽事產業核心玩家。

在高昂的版權成本面前,依靠會員付費和廣告收入很難覆蓋如此高昂的版權費用,中小玩家是不可能承受3-5年周期內的持續性虧損,只有大廠才能通過體系化分攤來抹平虧損,這也間接使得體育版權行業走向了巨頭時代、大廠時代。

所以我們也能看到阿里旗下的優酷和移動旗下的咪咕平台與蘇寧的PPTV達成戰略同盟,在分攤轉播資源的同時也能更多地觸達用戶,同時也避免了版權上的惡意競爭且分攤了成本。

不過,雖然賽事版權的費用逐年增長,但版權生意的模式卻一直沒有發生過根本性變化,國內轉播賽事平台的收入來源仍為廣告收入和觀賽會員付費收入。

在經歷過資本介入、巨頭混戰之後,如何進行商業變現,也成為擺在大廠們面前的一道難題。

足球霸主探索新模式,助力市場趨於理性

根據《體育內容付費用戶研究報告》中顯示,目前我國體育產業只占GDP的0.6%,人均體育消費低於200元,約占全球平均水平的10%。

顯然,我國的體育用戶在付費習慣培養方面還比較初級,因此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已是各大版權方的共識。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蘇寧對足球版權的布局思路是對的,PPTV早年間就一直在做足球版權,收購後只是「蕭規曹隨」延續戰略。

與此前激進的樂視相比,蘇寧的資本實力更加雄厚,也的確在擴大團隊去做產品運營。

在花了大價錢拿下諸多足球版權後,蘇寧確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將足球賽事這個半成品逐漸運營成了一個成品。

客觀來說,蘇寧體育在培養用戶的付費習慣方面已經做得非常出色了。2017年,蘇寧體育的付費會員達到了100萬,2018年在300萬,而2019年截至目前已經超過500萬。

在這裡我們有必要具體聊一下蘇寧此前以7.21億美元的總價拿到的英超2019-2022賽季中國獨家轉播版權。

作為足球領域的世界第一聯賽,英超在國內的用戶和風靡程度與籃球領域的NBA可謂不相上下。也是蘇寧之所以被稱為「足球霸主」的原因。

當初參與英超版權談判的買家包括新英體育、騰訊、樂視體育、MP&Silva(暴風體育)等。最終花落蘇寧自然由於其強大的實力,同時也避免了未來一個長周期內版權市場的惡性競爭。

至此,蘇寧的業務遍布體育產業鏈的多個環節,包括俱樂部、賽事版權、媒體平台、內容社區、數據公司、直播平台等等。

同時,蘇寧早已將體育業務單獨拆分,成立獨立的體育集團,這意味著蘇寧把體育布局放到了更重要的地位。

巨頭入場,讓市場短期內回歸「靜態」,各家也不再需要短時間內為一個版權而殺紅了眼。分銷模式的存在也意味著賽事版權會成為一個壟斷性的資源。

讓市場回歸理性,難怪有分析專家指出蘇寧為行業帶來了理性與發展。

不過,平靜總是暫時的,體育賽事IP的競爭還會繼續。我們無法預測未來,各方都想在體育板塊分一杯羹,但能否如願還是未知數,究竟是蘇騰兩強爭霸還是群雄逐鹿,讓我們把答案交給時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