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賜祥瑞」到「道降真符」——淺析唐玄宗朝祥瑞的演變

文史趣錄 發佈 2020-01-27T16:03:33+00:00

文:文史趣錄無論是從哪朝哪代,還是世界上的任何國家,都可以看出在現代科技來臨之前,給予權利神聖性是穩固權利最為恰當合適的方法。

文:文史趣錄

無論是從哪朝哪代,還是世界上的任何國家,都可以看出在現代科技來臨之前,給予權利神聖性是穩固權利最為恰當合適的方法

唐朝是中國封建王朝的巔峰,因此它的王權統治相比前朝也要更加穩固和強盛。唐玄宗是開創了唐朝盛世的一代明君,因此各種鞏固王朝的手段他也深諳於心。唐玄宗也善於將皇權和「天」相結合,在開元年間,經濟高度繁榮,文化也繁榮,這些為祥瑞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外在條件,而在唐玄宗的倡導和地方官員不斷配合之下,祥瑞現象不停出現。

這些祥瑞可以大致分為兩個階段,一開始的祥瑞是以「天賜祥瑞」為特徵,之後就轉變為「道降真符」,而這兩個不同階段的轉折點是田同秀的獻瑞事件。

唐玄宗在登基之後利用大量以「天賜祥瑞」為特徵祥瑞盛況,增添自己的神奇色彩,營造自己順勢為王的形象,表達天命所歸

「天賜祥瑞」來源於儒家神學,意為上天賜予祥瑞。在儒家學派中,上天是最高的統治者,上天掌管著一切,而君王的權利則是來源於上天。

唐玄宗開始進入朝堂是在武則天神龍元年,以郡王之位擔任衛尉少卿,景龍二年升職為滁州別駕,而在《舊唐書》的記載中就出現了許多的祥瑞的景象

「州境有黃龍白日升天。嘗出畋,有紫雲在其上,後從者望而得之。前後符瑞凡一十九事。」

很明顯,這樣的記載都是唐玄宗在登基之後為了神化自己的存在,鞏固自己的正統形象而認為添加的。這和史書上很多帝王一樣,比如明太祖朱元璋,他自己是農民出身,但是史書上必然不會直白地直說他出身於一個農民之家,出生時也就是普普通通的嬰孩,這種人物他們出生之時必然會有金光、雙龍、祥雲等祥瑞景象。

這些都是他們在掌握實權之後,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神化自己,讓自己的即位和統治變得順理成章。道理都是一樣的,因此唐玄宗自然也會在史書中增添自己的神奇色彩,用來造勢。

唐玄宗即位那一年,首先是張說奉上了瑞頌十九首。這個人早在武則天時期就是一個善於用祥瑞之景來討好皇帝的人,在他的詩中包含著天瑞和地瑞,孩童們傳唱的童謠中的祥瑞以及神人傳遞的祥瑞,天文地理無所不包。

之後太子賓客又獻上了武則天所製作的鼎,鼎上有銘文,銘文中有「隆基」二字,恰和唐玄宗的名諱,意為唐玄宗受命。這些都可以表現出唐玄宗在登基之初就花費大量人力物力積極地營造自己順勢為王的形象,表達他是天命所歸。

古代凡是正統皇帝都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封禪,祭祀天地、日月星辰的禮儀都是來自儒家經典,這些屬於儒家神學的一部分。

《史記·封禪書》中曾經有這樣一句評論

「自古受命帝王,曷嘗不封禪,蓋有無其應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見而不臻乎泰山者也。」

意思就是古代皇帝就沒有不封禪的,但是同時封禪的其中一個必要條件就是要有祥瑞出現,得到祥瑞之兆就如同賜予了皇帝前往泰山「受命」的權利。

漢武帝曾在狩獵之時挖到了一個寶鼎,這個寶鼎非同尋常,而當時的人們都把得到的那個寶鼎作為上天允許漢武帝「受命」的資格。同時在這一祥瑞發生之後,公卿大臣開始討論漢武帝封禪的具體事宜。

開元十一年時,張說向唐玄宗上書,懇請皇帝去汾陰祭祀后土,為農業豐收祈福,而這個地方也是之前漢武帝狩獵的地點。

唐玄宗同樣也進行了狩獵活動,於是也發現了兩個寶鼎,並且還有「榮光」等天瑞,本身鼎器就是王命所歸,於是這樣以祥瑞為由頭進行了封禪。

開元十三年的時候,唐玄宗還引用了《春秋》中不記載祥瑞的例子,用來命令臣下不要在上奏祥瑞,但是這樣顯然是唐玄宗為了博得賢名而作出「正直之舉」,但是側面也反映了唐朝開元年間祥瑞的盛況,臣子們為了迎合唐玄宗而不斷捏造祥瑞事件。

唐玄宗晚年時期,對道教深信不疑,逐漸「道降真符」為特徵的祥瑞成為主流,以用來鞏固自我統治

其實早在唐高宗時期,唐朝王室就頗為信服道教,因此唐玄宗幼年時期起就受道教文化薰陶,同時身邊也有很多為其政治目的服務的道士,但是在開元年間,有關道教的符瑞卻非常少。

在《舊唐書》中記載,曾經韋後想要效仿武則天,將年號改為唐隆,道士們就占卜,說這個「皆符御名」,給唐玄宗剷除韋後勢力製造神學優勢。因此從中看出唐玄宗和他的先祖一樣,也是會利用道教來鞏固自我統治的。

為了提高道教的地位和政治影響力,在《舊唐書》中曾記載著,玄宗下召

「令士庶家皆藏《老子》一本,每年貢舉任量減《論語》、《尚書》兩條策,加《老子》策。」

在殿試階段,唐玄宗也會考驗學子有關《道德經》的內容,來選拔官員。

唐玄宗雖然同樣會使用道教文化來達到政治目的,但是為什麼使用頻率還是不高呢?究其原因是,唐玄宗在年輕時候並不相信道教,人們對於不相信的東西,使用起來自然十分慎重。

但是隨著唐玄宗的年齡的增長,他就越來越相信道教,到了晚年更是深信不疑。於是就有了開元二十九年,唐玄宗夢見老子顯靈,親眼看到老子的真容,於是親自迎接老子畫像進宮,這就是唐玄宗開始深信道教的一個重要標誌。

唐玄宗在夢中見到老子的地點是唐玄宗在做藩王時候的府邸,也就所謂的「潛龍舊邸」,因此意義非凡。同時史料記載,文武百官在第二天面見迎進來的老子畫像時,發現老子面容上有慶雲,這是老子顯靈這類符瑞的開始。之後大臣請求唐玄宗把這件事情和老子的畫像公諸於世。

但是唐玄宗為什麼要表示自己見到了老子真容,甚至將其畫像迎進宮來呢?因為在這之前人們都不知道老子的面容,對於老子的面容也沒有一個定論。因為唐朝統治者把老子看成自己的祖先,因此唐高祖曾經冊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

因此之前有一次老子現身,但是這次的符瑞出現在佛寺里,唐玄宗立刻派人進入佛寺,取下老子現身的柱子,再進行供奉。

唐玄宗這樣的做法有點貶低佛教,提高道教的意味,因此對此佛教徒就非常憤慨,於是就說那不是道教神仙的面容,而是維摩詰的面容,因此這次的老子現身就有點名不正言不順。

在唐玄宗把老子畫像公布於眾之後,老子的故鄉亳州也出現了許多老子顯靈的符瑞事件。而田同秀上奏符瑞的事件也借用了老子顯靈,並且還在老子向尹喜傳道的地點。

田同秀在上奏之後得到了唐玄宗的嘉獎,於是各地紛紛開始出現老子顯靈和老子賜符的符瑞,漸漸成為了開元末期和天寶年間祥瑞的主流。

唐道教為了迎合統治者們的要求,繼承了天人感應的觀點,異象也是反映君王政績的表現,玄宗把祥瑞和道教相結合,促使祥瑞發生改變,給予了皇權全新的解釋

《三國志》中曾有這樣的描寫

「昔黃帝受命,風后受河圖;舜、禹有天下,鳳皇翔,洛出書;湯之王,白鳥為符;文王為西伯,赤鳥銜丹書;武王伐殷,白魚升舟;高祖始起,白蛇為徵。」

這說明在很早之前就開始有祥瑞的說法了,所謂的祥瑞都是為了努力證明繼任者是正統問題。同時在西周時期,祥瑞就已經成為了預言君王政績的文化元素,如果天降祥瑞,那就是上天在獎勵賢君,反之就是君王的德行出了問題。

等到漢朝時期,董仲舒創立天人感應學說,將天人格化,賦予倫理色彩,於是天上的異象就成為了反映君王政治得失的重要表現。

道教為了迎合統治者們的要求,於是也繼承了天人感應的觀點,異象同樣也是反映君王政績的表現,但是在其中添加了神仙作為天和人之間的中介。但是同時也在道教世界裡加入了「符」,把軍政權利信物也添加進了神仙系統中,作為君王受天命的另一個表現。

首先,道教的創立人老子是姓李,因此李氏王朝將老子作為他們的祖先,於是「道降真符」更加能夠凸顯他們的正統性,他們的權利並不是來自於抽象的天,而是來源於作為道教的天神老子。

其次是武則天推崇佛教,而李隆基為了去除武則天時的影響,大力支持道家也是很好的一個手段。

最後在儒家神學中,天是最高統治,但是天是所有的秩序,可以用來解釋皇權,也能用來解釋天文現象,也可以用來解釋建築構造,於是天作為賦予皇權的唯一來源就顯得比較蒼白無力。

但是在道教中,道是高於一切的,甚至是高於天的,因此唐玄宗把祥瑞和道教相結合,給予了皇權全新的解釋。

參考歷史文獻:

《舊唐書》

《史記》

《三國志》

《春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