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叔看銳際:福特這回思路靠譜了嗎?

汽車生活廣場 發佈 2020-01-27T16:04:04+00:00

福特銳際上市已經有半個多月。之前,同事就其三大件的情況做過一些解讀。不過卡叔感覺,對於這款車而言,只解讀技術恐怕還不夠。

福特銳際上市已經有半個多月。之前,同事就其三大件的情況做過一些解讀。不過卡叔感覺,對於這款車而言,只解讀技術恐怕還不夠。


銳際應該算是長安福特2019年度最重要的一款新車了。2019年雖然長安福特整體下滑的趨勢已成定局,但後半程的表現明顯「企穩回升」。2020年長安福特能不能延續這一態勢,甚至實現徹底「反轉」,銳際的表現都至關重要。


與此同時,通過銳際的產品策略,我們或許還能管窺整個福特中國思路上的一些變化。



銳際為什麼不叫「全新翼虎」?


如果你看到這個小標題,馬上想反問:「銳際為什麼要叫全新翼虎」,可以參考以下的Tips。否則,你就直接跳過Tips看後面的內容。


Tips:銳際就是全新翼虎


福特的緊湊型城市SUV,第一代車型曾進口到國內,英文名ESCAPE,中文名就叫翼虎。這還是2004年的事兒。


發展到第二代時,福特將其劃分了兩個版本,一個歐版取名叫KUGA,另一個美版仍叫ESCAPE。說是這麼說,但其實這兩款車是完全不同的兩款車——在北美銷售的ESCAPE還是CD2平台,但KUGA已經換用C1平台。這兩款車都沒引入過國內。


發展到第三代,就是現在國內銷售的翼虎。這一代沒有劃分歐版和美版,均採用C1平台打造,車型也基本一樣,但命名方式仍然延續第二代。即在歐洲銷售的叫KUGA,北美銷售的叫ESCAPE。在中國銷售的,英文名選用了歐版,即KUGA,但中文名則沿用第一代的「翼虎」。


現在這個銳際,是第四代。做法與第三代一樣,即車仍是一款,都基於C2平台打造。歐洲銷售的叫KUGA,北美銷售的叫ESCAPE。在中國,英文名則由KUGA變成了ESCAPE,中文名則換成了銳際。


有點亂?濃縮一下。


第一代,一款車,就叫ESCAPE翼虎。


第二代,兩款車,歐洲是KUGA,美國是ESCAPE,中國沒有。


第三代,一款車,歐洲名字叫KUGA,美國名字ESCAPE,中國名字是KUGA翼虎。


第四代,一款車,歐洲名字叫KUGA,美國名字叫ESCAPE,中國名字是ESCAPE銳際。


也就是說,這個銳際其實就是ESCAPE。第一代ESCAPE就叫翼虎,翼虎也是ESCAPE的音譯。現在這個第四代,英文名叫ESCAPE,更應該叫全新翼虎,或者叫第四代翼虎。



那為什麼長安福特這回要給這款新車取一個全新的中文名呢?


首先,ESCAPE這個英文名在國內幾乎沒有知名度。之前的翼虎英文名叫KUGA。所以這回採用「ESCAPE+銳際」的名稱組合,讓人感覺這是長安福特推出的一款「全新車系」,與翼虎並無太多延續性。


與此同時我們也注意到,銳際的命名顯然在與銳界統一。這也符合當下的本土化潮流,就如同上汽大眾的「途系列」和一汽大眾的「探系列」一樣。不出意外的話,未來長安福特推出的新SUV(例如翼博的換代),也會叫「銳X」。


於是你會問,既然有了翼虎、翼搏,那應該把下一代銳界命名為「翼X」不是更合適嗎?這就涉及到福特在「翼」與「銳」之間的取捨了。


大家很清楚,銳界目前算是福特旗下唯一一款賣得還不錯、且口碑不錯的SUV。反觀翼虎、翼搏,無論是銷量還是口碑,都跟銳界沒法比。所以卡叔深究這個命名規則,並不是「吃飽了撐的」。這次命名顯示出長安福特想在產品層面「勵精圖治」,擺脫「翼字輩」的陰影,用更合適的產品來好好經營「銳字輩」。


換句話說,從銳際開始,福特要嘗試新的產品思路了。


為什麼說相比翼虎的質變,並不在C2平台?


銳際相比翼虎是有質變的,它不能看作是一次簡單的換代。事實上在德國市場上,也出現了少有的兩代同堂——KUGA和DE NEUE KUGA都出現在了福特德國的官網上。



也許你對於這個質變的理解在於平台更換——一個C1平台,一個C2平台。懸掛也有更新改進,採用了同級少有的前後鋁合金部件的懸掛。關於這些,車雲菌的同事已有解讀,卡叔也不想重複。


卡叔想要說的,銳際的質變,更在於產品定位思路。也就是,它在很多設計上,已經相對於翼虎有所調整了。


翼虎的賣點是什麼?早期其實是在標榜運動,或者是高性能。福特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一直也在標榜這些。


然而卡叔一直說,普通家用車過分標榜運動,其實是挺吃虧的。因為你會因為運動而犧牲掉一些東西。


事實上翼虎剛開始賣得不錯,後來銷量越來越低,從熱門車轉變為冷門車,很大程度上就是定位不准使然。


畢竟,純粹的運動受眾群偏小眾。翼虎為了獲取銷量,不得不主推1.5T版本和低價格,參與到普通家用型SUV的競爭行列中。而在這個群體的競爭中,翼虎的精緻感、舒適度,以及可靠性等很多方面,比那些純家用型的SUV並不占優。到最後,就只能靠拼優惠、拼誰的終端價更低。由此,又會反過來倒擠成本控制,並進入一種惡性循環。


此次銳際上市,價格其實是讓人有一些「小小的驚訝」的。起價看似不低,但它採取的是2.0T+8AT+4驅起步的方式。第四代EcoBoost無論是參數還是實際表現,也確實是不俗。這些,都填實了它的產品力,反而折射出其新的價格策略有著不錯的含金量。


從上面德國官網的截圖我們其實可以看出,新一代KUGA,也就是國內的銳際,相比老KUGA,也就是國內的翼虎,德國市場的價格是有明顯差別的。但是在國內,銳際相比四驅的翼虎,在指導價層面大概相當於「官降」了3萬元左右。


也就是說,銳際在定價策略上,相比之前的長安福特,有了一次戰略性的改變。


與此同時,銳際帶給人們的駕駛感受,又是翼虎所不能比的。整體的駕駛質感,涵蓋了底盤的調校、動力的輸出特性(不僅僅是強大,其實翼虎的2.0T也很強大),都有了質變。說有多麼脫胎換骨有點過,但至少風格是轉變了的——開始討巧國內市場,注重駕乘上的「高級感」。


內飾的設計用料也體現出這個特點。說實話,造型乏善可陳、甚至有點俗氣,但卻很注重細節工藝和品質感。大屏運用很到位,SYNC+也能發揮效用。


這些,都是投其所好的改變,也都是翼虎比不了的。



為什麼說選對核心競品相當於事半功倍?


翼虎的核心競品是誰?你可能說出一堆,但其實似乎完全針鋒相對的一個都沒有。


在歐洲,翼虎最登對的競品是標軸版的途觀(當然定位要比對方低一點),但當時國內並沒有這款車(只有進口版,不算)。按理說這是好事兒,這一塊細分市場剛好可以讓翼虎來吃。只可惜它的產品力不夠強大,不僅沒吃下,而且還弄得自己「迷失了方向」——到底是應該加強品質提升配置維護價格,還是一味的靠低價取勝,不知道。


現在的銳際反而好了,因為當下的市場上有了登對的參照物——探岳,本質上其實就是標軸版的途觀。而事實也證明,探岳其實是要比加長後的途觀L更能在中國市場獲取銷量。


有了探岳這個好榜樣,銳際的思路反而就可以更清晰了——踏踏實實地做好探岳的競品,將產品力儘可能做到與探岳一致,然後在性價比上做足功課,就齊活。不是嗎?


從銳際目前推出的三款車來看,它應該就是這麼做的。入門款的銳際,配置水平大致與探岳的330TSI四驅豪華型相當。至少在關鍵的全景天窗、皮座、駕駛座電動座椅、大屏主機等方面,二者是都配齊的。雖然銳際少了全LED大燈、電動摺疊後視鏡、副駕駛電動座椅這些,但也擁有大了近一倍的中控屏、GPS導航、車聯網、倒車影像、遠程啟動等等。動力上,且不說實際表現如何,但銳際在帳面上確實優勢可觀——248馬力對186馬力。變速器也一樣——8AT不見得真比大眾濕式的7速DSG好,但在不少人心目中心理優勢還是不得不從承認的。


關鍵是在這種格局下,銳際的指導價低了4.5萬元——即便與探岳的終端價比,依然也是有優勢的。


然後在關鍵的品質感、工藝感這些方面,至少銳際與探岳的差距,已經不像當年翼虎和途觀的差距那麼大了。


當然,品牌影響力的差距還是要承認的。要想說服人們「福特其實也不必大眾差」,這需要相當的難度。不過,銳際用價格來說服了消費者。然後當車主買回去以後,發現這個銳際確實跟翼虎不一樣,那麼這個所謂的「品牌影響力」也能滿滿「找回來」。


沒錯,這需要一個基本前提,即銳際的產品力真的經得起考驗,而不是僅僅看上去或初步開起來很好。一旦耐久性和可靠性這一關過了,銳際有可能就盤活了。銳際活了,也就能帶動長安福特的「轉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