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真正的軍事實力究竟如何

泱泱長河 發佈 2020-01-27T19:12:28+00:00

在我們的印象中,宋朝似乎是個很文藝的朝代,經濟實力發達,不僅出現了交子等經濟輔助物,海外貿易更是到達了頂峰,整個宋朝期間它與中東,非洲,歐洲等50多個國家通商,大大擴展了海外貿易。

在我們的印象中,宋朝似乎是個很文藝的朝代,經濟實力發達,不僅出現了交子等經濟輔助物,海外貿易更是到達了頂峰,整個宋朝期間它與中東,非洲,歐洲等50多個國家通商,大大擴展了海外貿易。同時在文學方面文人墨客們突破了詩的禁錮,在詞曲上大有發展。

但是,宋朝軍事的軟弱似乎比前面的種種優勢更通常被人們所熟知,無論是小時候我們歷史書上學的重文輕武思想和三冗制度,還是長大後所了解到的從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反映了北宋守軍的慵懶,無一不在告訴我們一個觀點,這個龐大的帝國似乎不堪一擊。

(北宋疆域圖)

首先不可否認的一點那就是北宋的軍事制度確實問題嚴重。源頭可以追溯到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北宋從一開始就對武將多有提防,所以隨著時間的發展,宋朝逐漸形成了重文輕武的思想,具體表現在明明相同品級的官員,但是文官比武官高半級,地位也更高,比如北宋有個人叫陳堯咨,此人文武雙全,高中狀元,當時正值宋遼二國交好,宋真宗為顯示國力昌盛,欲勸陳棄文從武,並許以高官,誰知其母聽聞竟然用木棍追著陳堯咨追著打,此事最終作罷。打仗時武官通常受到文官的制約,戰場上戰機稍縱即逝,一介文人安能指揮數十萬大軍進行作戰呢。

宋朝的統治者們為了防止叛亂,設置了一套很複雜的軍事制度,這裡不一一贅述,只說兩點最具有代表性的,換成大白話就是一是地方上將軍不可能長期統領一支軍隊,軍隊與將領之間經常調換,長期如此造成了將不識兵,兵不識將。將領不了解軍隊的戰鬥力與部署,兵士不熟悉將軍的作戰特點及能力,這樣的軍隊戰鬥力可想而知。二是軍隊人數太多,軍隊的人太多有時並不是啥好事,因為要看看都是些啥人。宋朝軍隊多是多,比如水滸傳里林沖的官就是八十萬禁軍教頭,但是拱衛王都的禁軍當時多為紈絝子弟,只為了謀得虛職而濫竽充數。但是這麼多人,每天要吃飯,每月要工資,逐漸的,政府的帳戶赤字越來越嚴重。

此外還有各種客觀原因比如由於經濟的飛速發展,商人的利潤增多,地位得到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經商而非當兵,畢竟掉腦袋的活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去的。

(清明上河圖中,偌大的京城竟不見有軍隊把守)

但是宋朝的軍事實力果真不堪一擊嗎?這個問題還要好好說道說道

首先我國當代文學家余秋雨先生曾經說過,中華歷史從古至今分為兩部分,一個是馬背

(蒙古軍遠征西歐)

上的民族,及遊牧民族,一個是中原民族。但是讓人遺憾的是,一般情況下,後者基本是打不過前者的,就連我們引以為豪的漢唐兩朝,也僅僅與遊牧民族打成了帳面上的五五開。下面我們不妨用一個例子對比一下

成吉思汗和他的後人率領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大陸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這其中

1211年蒙古軍南下,用四年時間消滅金國主力(並未完全消滅金)

1218年蒙古軍西進,用兩年時間攻滅西遼

1220年蒙古軍西進,用三年時間攻滅花刺子摸

1223年蒙古軍北上,用一年時間掃蕩俄羅斯東部各邦國

1234年蒙古軍南下,當年攻滅金朝

1236年蒙古軍北上,用四年時間侵占了今整個俄羅斯

1241年蒙古軍分兵,當年侵占波蘭與匈牙利

1251年蒙古軍進入中亞,用七年時間占領阿拉伯帝國

蒙古軍與於1235年開始與南宋交戰,至1279年南宋才滅亡。從同時期的各個國家抵抗情況來看,南宋抵禦蒙古侵略最久,並且一度還主動出擊。雖然最後沒有成功,但是我們從中可以粗略得得出一個結論,不是宋的軍隊太差,而是敵人真的好強大,在南方平原抵禦蒙古騎兵四十多年之久,南宋的軍隊絕非等閒之輩。況且南宋的綜合實力是遠遠低於北宋的,這麼一比較其實宋朝的軍隊戰鬥力還是很高的。

(在順昌用火器作戰的宋軍)

其次就要說道當時的科技水平了,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據史書記載,邊區人民。在宋朝時曾創下一畝地量產四石糧食的記錄,從王安石變法之中我們也能看出青苗法等法律的出台也暗示了農產量的提高,最基本的糧草問題應該不大了。其次宋軍就是軍事科技。要知道火器登上軍事舞台的時間就是宋朝,宋軍到中期已經有了熟練的火器營可以迎戰了,火炮,火槍,突擊炮已經裝備在邊境士兵中。南宋時岳飛的部隊負重達到60公斤(我國解放軍是30公斤)這也是為啥在後期作戰中,南宋軍可以多次打贏蒙古軍隊的原因。

再次,我們之所以覺得宋朝軍力弱,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覺得它怎麼打都輸然後統治者就割地求和。但是那只是初期,之後進行了很多改良,比如出台募兵制,成立藩兵,主張以遼人守遼土,即本地人收本地,部隊身後就是家,打贏了回家吃飯,打輸了敵人跨過屍體侵占家園,相信這種情況下,人人都會拚命保護家園。此外寇準駐守京師,岳家軍的戰績也說明這點

最後一點我覺得,恰恰是日後為我們所詬病的儒家思想加強了部隊戰鬥力,眾所周知,宋朝起儒家思想僵化,逐漸成為統治者維護統治的工具。但是正是這種思維,造就了一種思想,即輕視蠻夷,高風亮節之氣,這點在文人墨客的作品中也廣泛表現出來。任何人都不會輕易對自己所鄙夷之人卑躬屈膝,更何況是講究氣節的宋朝,正是在這種力量的推動下,宋朝軍隊才在崖山戰盡最後。如果對中華的整個歷史有過研究就會發現,宋朝是歷史上唯一一個被外來遊牧民族攻陷而滅亡的國家。宋朝人民到最後也算是捍衛了自己的信仰吧

最後我想說,宋朝作為我國古代綜合實力的巔峰(世界上有種觀點認為宋已經達到了英國工業革命前夕的水平)如果沒有一支強大的軍隊護衛是不可能存在這麼久的。它可能沒有唐王朝的氣度,沒有漢帝國的霸氣,但不可否認它的軍隊的實力,只能說一切自由定數,在封建社會,無能的統治者能毀掉的太多太多,這樣想想不免有點惋惜!#歷史雜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