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捕撈會使魚類快速進化,人類留下「惡果」, 大自然的報復來了

濤廚美食 發佈 2020-01-27T19:30:25+00:00

據說,一條鯨魚一天就能吃下5噸磷蝦,但自鯨魚存在以來,磷蝦的數量都沒有出現過減少,人類需要做的不是限制吃魚,而是有自製性地去捕魚,就比喻說,人類不應該在魚類產卵期大肆地去捕殺魚類。

隨著人口的增長,人們對於食物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一些具有藥用價值亦或是營養成分的高的生物都遭到了人類的大肆捕殺,甚至,不少生物因此而瀕臨滅絕。


目前,全世界的人口已經達到了70億,這是什麼概念呢?如果每頓飯大概吃200克糧食的話,一天三頓飯,就要吃600克糧食,那就是70億×0.6㎏=42億千克糧食。

而如果每人每天只吃一條魚,那全球一天就要消耗70億條魚,其中,還不包括被各類生物所捕食掉的魚類。


不過,海洋占據了地球僅四分之三的面積,這也意味著,在海洋中有著豐富的魚類存在,而人類也成為地球上最大的捕食者。

據說,一條鯨魚一天就能吃下5噸磷蝦,但自鯨魚存在以來,磷蝦的數量都沒有出現過減少,人類需要做的不是限制吃魚,而是有自製性地去捕魚,就比喻說,人類不應該在魚類產卵期大肆地去捕殺魚類。


而在最近,科學家在對海洋生物的一項研究中發現,由於人類的捕殺活動,導致了一些魚類出現了變異的現象。

這裡的變異指的是個體的大小,而不是外觀的改變。在《科學》雜誌上,有一篇名為對比基因組移位與平行表型進化對漁業的反應」的論文。


科學家發現,生長較慢的魚將更小,更好地逃離漁網,從而有更高的機會將基因傳遞給下一代,而折後找那個遺傳不會因為環境的變化而再次發生改變,它們的變異似乎與人類活動有關。


科學家針對六群大西洋銀魚群進行了研究,這是一種身長不超過6英寸的魚,而在實驗中,科學家進捕撈個體中最大和最小的魚,在魚群孕育了4代之後,捕撈導致了一種進化的群體之間成魚個體大小几乎2倍的差異。


但科學家直言,魚類個體的變化並不是好事,相反,人類對於魚群的過度捕殺,不僅會造成魚群數量的減少,而且還會影響到魚群的素質,這對於大自然的生態平衡而言不是什麼值得高興的事,人類如果還不住手,那麼遲早會吃下大自然的惡果。

不知朋友們對此事有什麼看法呢?歡迎你們在下方發表自己的評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