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揭曉

信息時報 發佈 2020-01-03T05:06:18+00:00

1月3日,在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2019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揭曉。2019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活動由中國氣象局主辦,國家氣候中心承辦,國家氣象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中國氣象報社等單位參與。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熙燈)1月3日,在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2019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揭曉。「超強颱風『利奇馬』嚴重影響華東地區」等獲評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8月亞馬孫地區遭遇森林大火」等獲評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2019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活動由中國氣象局主辦,國家氣候中心承辦,國家氣象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中國氣象報社等單位參與。國內十大入選事件的投票結果基本反映了2019年我國天氣氣候的主要特點:一是強降水過程頻繁、強度大、重疊度高。如華南出現1961年以來最長前汛期,華西秋雨期明顯偏長雨日偏多;連續強降水致貴州水城發生「7·23」特大山體滑坡。二是高溫日數多,多地出現階段性氣象乾旱。如雲南溫高雨少導致嚴重春夏連旱,長江中下游地區發生嚴重伏秋連旱。三是強對流天氣過程局地極端性強。如7月初遼寧開原遭遇罕見強龍捲襲擊。四是颱風生成多登陸少強度總體偏弱,不過,超強颱風「利奇馬」嚴重影響華東地區。此外,「1-2月南方地區出現罕見陰雨寡照天氣」等事件的入選,反映了2019年我國冬季天氣氣候的複雜性。國外十大入選事件則包括印度等國持續強降雨引發嚴重洪澇災害、強暴風雪襲擊歐洲多國、澳大利亞屢遭熱浪襲擊等。

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遴選工作堅持四個主要原則:一是天氣氣候事件的極端性;二是災害的影響程度和範圍;三是社會公眾對天氣氣候事件的關注程度;四是同類事件的代表性。

2019年中國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1.1-2月南方地區出現罕見陰雨寡照天氣

1-2月,江南大部、華南北部等地降水量較常年同期普遍偏多5成至1倍,局地偏多2倍,浙江、江西降水量均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二多;江淮南部、江南、華南北部及貴州東南部降水日數較常年同期偏多8~12天,日照時數偏少5成以上,蘇皖鄂浙滬5省(市)日照時數均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少。持續陰雨寡照對南方地區農業生產、交通運輸、電力供應、人體健康等造成一定的影響。

2.2月中旬北方降雪覆蓋1/7國土面積

2月中旬,北方地區出現冬季範圍最大的降雪過程,近七分之一的國土面積出現降雪。華北、黃淮、內蒙古中東部等地出現1~6厘米積雪,北京懷柔、河南焦作等地最大積雪深度達10~13厘米。青海玉樹州、果洛州等地冬季多次出現降雪過程,瑪多最大積雪深度達22厘米,雜多最大積雪深度達19厘米,發生雪災。當地政府啟動應急預案,調動多方力量進行救援。大雪造成青海玉樹、海西、果洛13.1萬人受災,100餘萬頭(只)牲畜覓食困難,死亡牲畜2萬多頭(只)。

3.7月初遼寧開原遭遇罕見強龍捲襲擊

7月3日17-18時,遼寧省開原市西部出現罕見強龍捲天氣,最大強度達四級(相當於EF4,最大風速大於74米/秒)。強龍捲所經之處部分房屋倒塌,大樹和電線桿折斷,小汽車被拋到空中,造成一定人員傷亡,經濟損失嚴重。

4.雲南溫高雨少遭受嚴重春夏連旱

3-6月,西南南部、華北東部和南部、黃淮大部、江淮大部等地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2℃,降水量偏少3~8成。溫高雨少導致上述大部地區出現階段性氣象乾旱,森林火險等級偏高,北京、河北、山西、四川、雲南等地相繼發生森林火災。其中,雲南省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42%,為歷史同期最少;全省平均氣溫偏高1.6℃,為歷史同期第二高;有24個縣(市)日最高氣溫達到或突破歷史最大值,元江(31天)、景洪(30天)、元謀(29天)等6縣(市)連續高溫日數突破歷史極值。長時間溫高雨少導致雲南出現嚴重春夏連旱。

5. 長江中下游地區發生嚴重伏秋連旱

7月21日至11月26日,鄂湘贛蘇皖浙閩7省區域平均降水量為251.1毫米,較常年同期(428.1毫米)偏少4成,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少,其中湖北、江西均為1961年以來最少,安徽、福建為第二少。同時,7省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2℃,湖北東部偏高2~4℃,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平均氣溫均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高。長時間雨少溫高導致長江中下游地區發生嚴重伏秋連旱。乾旱造成部分農作物減產或絕收,江河湖庫水位明顯下降,鄱陽湖水域面積比常年同期偏少5成,提前進入枯水期。

6. 華南出現1961年以來最長前汛期

2019年華南前汛期於3月9日開始,較常年偏早28天,為1961年以來開汛第四早年;結束於7月26日,偏晚22天;前汛期時間為140天,偏長48天,為1961年以來最長的前汛期。華南前汛期雨量為1084毫米,比常年偏多51%,為1961年以來第二多。6月6-13日,福建、廣東中東部、廣西北部等地累計降雨量普遍有100~250毫米,其中廣西桂林雨量達832毫米。7月3-10日,華南北部再次出現強降雨過程,累計降雨量超過100毫米,其中福建北部等地有250~400毫米。強降雨及疊加效應導致福建、廣東、廣西等地遭受洪澇、滑坡、泥石流等災害,其中廣西、廣東災情較為突出。

7.華西秋雨期明顯偏長雨日偏多

今年華西地區8月27日進入秋雨期,較常年偏早4天,11月30日結束,偏晚29天,秋雨期明顯偏長;秋雨期累計降水量271.7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34%。華西大部降水日數較常年同期偏多,其中陝西南部、四川中部、重慶西北部等地偏多8~12天,局地偏多12天以上。受強降雨影響,陝西、四川、重慶、貴州、甘肅等地部分江河水位上漲、農田被淹、城鎮出現嚴重內澇,局地還遭受山洪、泥石流等災害,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8.連續強降水致貴州水城發生7.23特大山體滑坡

7月1-23日,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雞場鎮坪地村累計雨量288.9毫米,其中19日(49毫米)、20日(37.1毫米)和23日(98毫米)出現了三次強降雨過程,連續強降雨導致土壤含水量飽和,致使該地7月23日21時20分發生了特大滑坡災害,共造成21幢房屋被埋,數十人傷亡。災害發生後,當地政府立即啟動Ⅰ級應急響應,緊急組織公安、消防、衛生、氣象等部門聯合開展搶險救援。

9.2019年颱風生成多登陸少強度偏弱

2019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29個颱風(中心附近最大風力≥8級)生成,較常年(25.5個)偏多3.5個,其中5個登陸我國,較常年(7.2個)偏少2.2個。登陸我國的5個颱風中,除「利奇馬」登陸時為超強颱風級別外,其餘4個為熱帶風暴或強熱帶風暴級;平均登陸強度為27.4米/秒(10級),明顯低於常年值(30.7米/秒)。另外,秋季,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生成16個颱風,占2019年颱風總生成數的55%,比常年同期(10.8個)偏多5.2個;其中11月生成6個,與1991年11月並列為1949年以來同期最多。

10.超強颱風「利奇馬」嚴重影響華東地區

超強颱風「利奇馬」於8月10日、11日相繼在浙江溫嶺市沿海、山東青島市黃島區登陸,之後一路北上至華北、東北等地。「利奇馬」是1949年以來登陸我國大陸第五強颱風,在登陸浙江的颱風中強度排名第三。受其影響,8月9-15日,江南東部、江淮東部、黃淮東部、華北東部、東北東部等地累計降水量有50~250毫米,浙江和山東局地超過400毫米;有46縣(市)日降水量達極端事件標準,其中19縣(市)突破歷史極值;溫嶺局地風力超過17級。由於風雨強度大,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2019年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1.7-8月印度等國持續強降雨引發嚴重洪澇災害

7月中下旬,南亞及附近地區持續強降雨引發嚴重洪災,造成印度、尼泊爾、孟加拉等國至少600人死亡,超過2500萬人生活受到影響。印度多個地區的道路、橋樑中斷,清潔水源和食品短缺;尼泊爾多地河水泛濫,發生山體滑坡和泥石流;孟加拉國3萬多座房屋被沖毀,4座大壩被徹底毀壞,8200公頃土地被淹沒。8月上中旬,印度西部和南部多地連日暴雨引發洪災和山體滑坡,受災人數超過120萬人,200人死亡。8月下旬,印度北部連日暴雨引發洪水、滑坡和泥石流等災害,造成60人死亡。

2.1月上半月強暴風雪襲擊歐洲多國

1月6-13日,歐洲多國出現強暴風雪天氣,惡劣天氣導致空中交通、陸路交通嚴重受阻,部分地區學校停課、供電中斷,還引發交通事故致21人死亡。11日,受大雪影響,德國有5個地區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學校宣布停課,法蘭克福機場當天大約有120架次航班被迫取消,慕尼黑機場90架次航班停飛。奧地利部分地區地面積雪達3米,多地交通嚴重受阻,數千戶家庭停止供電。

3.5月美國遭受逾500次龍捲風襲擊

5月,美國記錄到555次龍捲風,為1991-2010年同期(276次)的兩倍,是2011年以來龍捲最活躍的一個月。23日,猛烈龍捲風橫掃密蘇里州,造成至少3人死亡。27日,龍捲風侵襲俄亥俄州,導致1人死亡、12人受傷,多處房屋被毀壞,超500萬人受斷電影響。

4.一季度澳大利亞屢遭熱浪襲擊

1月,澳大利亞平均氣溫較1961-1990年同期偏高2.91℃,比2013年的最高紀錄偏高0.99℃,為1910年有記錄以來最高;其中新南威爾斯氣溫偏高達5.86℃。1月下旬,南澳州和維州的部分地區氣溫飆升至40℃以上。3月,澳大利亞南部遭遇一個多世紀以來最熱的3月,塔斯馬尼亞州2日氣溫高達39.1℃,創當地131年來的最高紀錄。高溫熱浪導致澳大利亞多地出現野火。

5.6月高溫熱浪席捲歐洲和美國西部

6月,歐洲平均氣溫較1910-2000年同期偏高2.93℃,為1910年以來同期最高。歐洲大部地區最高氣溫普遍較1981-2010年同期偏高2~8℃。法國南部加拉爾蓋萊蒙蒂厄市最高氣溫達45.9℃,創法國氣象觀測史上最高氣溫紀錄;德國布蘭登堡最高氣溫達38.6℃,刷新70年前的6月最高氣溫紀錄。6月10日,美國西部出現破紀錄高溫,加州聖地亞哥局地氣溫達45℃,打破當地高溫紀錄;舊金山國際機場氣溫達37.7℃,創當地6月最高氣溫紀錄。高溫熱浪影響美國西部約4500萬人,北加州連續發生多起森林大火。

6.3月中旬颶風「伊代」橫掃非洲三國

3月15日,颶風「伊代」(Idai)在莫三比克中部港口城市貝拉沿海登陸,帶來強風雨,隨後「伊代」席捲鄰國辛巴威和馬拉威,19日強降雨再次襲擊莫三比克並持續到21日。「伊代」帶來強降水、大風和風暴潮摧毀了當地房屋,導致東非近300萬人受災,超過700人死亡;經濟損失超過10億美元。

7.10月中旬強颱風「海貝斯」肆虐日本

10月12日傍晚,強颱風「海貝斯」在日本伊豆半島登陸,神奈川西南部的箱根累計降水量達1000毫米,關東及靜岡有17個站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上。「海貝斯」造成日本7個縣73處河堤決堤,多地出現嚴重洪澇災害,交通幾乎陷入全面停滯狀態,原定於14日舉行的日本海上自衛隊閱艦式被迫取消,不少受災地區斷電斷水斷糧,至少92人死亡,1.3萬棟住宅浸水,約1100棟住宅全部或部分損毀,經濟損失達1000億日元以上。

8.8月亞馬孫地區遭遇森林大火

8月,亞馬孫地區森林大火多發且持續燃燒,火勢較集中的地區位於巴西的朗多尼亞州、馬托格羅索州和亞馬孫州以及玻利維亞境內。過火面積超過100萬公頃,玻利維亞有上千戶家庭受災。大火產生的煙霧飄至2735公里外的聖保羅,能見度受到嚴重影響。大火持續時間長,燃燒面積大,對當地的生態環境破壞較大;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氣溶膠,對當地乃至全球的氣候都產生較大影響。

9.9-12月澳大利亞森林火災頻發

澳大利亞春季(9-11月)全國平均降水量27.4毫米,為1900年以來同期最少;全國平均最高氣溫較1961-1990年同期偏高2.41℃,為有記錄以來第二高。12月18日,澳大利亞平均最高氣溫達41.9℃,打破了17日剛創下的高溫紀錄。高溫少雨導致澳大利亞森林火災頻發,造成9人死亡,1000餘所房屋被毀,過火面積超過500萬公頃;森林大火產生的煙霧令新南威爾斯州遭遇史上最嚴重的空氣污染;新南威爾斯州北部和昆士蘭州東南部數千公頃的考拉棲息地被毀。

10.11-12月印度新德里被持續霧霾籠罩

11-12月,印度首都新德里2000萬居民只有4天呼吸到「普通」至「滿意」的空氣,其餘時間多是霧霾天氣,空氣中PM2.5濃度一度飆升至每立方米999微克。持續嚴重霧霾不僅導致航班延誤、學校停課、工地停工,而且嚴重影響民眾健康。印度是全球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據聯合國統計,全球15個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中有14個在印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