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從軍10年,有人懷疑過她的女兒身,為何無一人敢揭穿她?

靜說歷史 發佈 2020-01-03T08:28:31+00:00

廣為傳頌的《木蘭辭》,最早見於《故今樂錄》,穿越千年依舊朗朗上口,向後人們講述了奇女子花木蘭,代父從戎,歷經生死沙場十年,憑藉自己的勇氣與智慧在戰爭中立下赫赫功勳,最後榮歸故里的傳奇故事。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女人們就如一顆顆閃閃發光的珍珠鑲嵌在在浩如煙海的史書中,而花木蘭絕對算得上裡面最讓人側目而視的一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塵封的歷史,撥開迷霧,一窺這位巾幗英雄的一生。

廣為傳頌的《木蘭辭》,最早見於《故今樂錄》,穿越千年依舊朗朗上口,向後人們講述了奇女子花木蘭,代父從戎,歷經生死沙場十年,憑藉自己的勇氣與智慧在戰爭中立下赫赫功勳,最後榮歸故里的傳奇故事。

為什麼木蘭要替父出征?因為當時花木蘭的國家,北方邊境經常受到遊牧民族的襲擾,朝廷不堪其負。故決心擴充軍隊以應對邊患,但常年的戰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與物力,尤其是兵源已經嚴重不足,故只能發動強制徵兵的行動。朝廷規定凡家有成年男子,必出一丁入伍。當時花木蘭弟弟尚處年幼無法應徵,而父親早已年邁力衰,一旦入伍,必定有去無回,為了保全父親生命,無奈之下作為家庭長女的花木蘭,只好冒用父親的名義,替父出征。

但真實歷史上,關於花木蘭的生平的記載史料不甚了了,眾說紛紜,不一而足。關於姓氏,翻閱歷朝歷代以來的相關史料研究,花木蘭事實上並不姓木,而姓魏。 關於出生時期,一說她生於南北朝北魏太武帝年間,還有一說她是隋恭帝年間生人,前後時期跨越足有百年。花木蘭出生地,說法就更加多了,四川閬中,河南商丘,陝西延安都是花木蘭可能的出生地。

讀完《木蘭辭》,一般我們都有這樣的兩個疑問,一、打仗從來都是男人的事兒,花木蘭是怎麼能應徵入伍的?二、花木蘭是怎麼能在男人扎堆的軍隊中隱藏自己是女兒之身這一事實的?雖然詩中做後一句做一點簡單的解釋,但畢竟男女有別,作為女性有時候多有不便,究竟花木蘭是怎麼做到隱藏身份的呢? 其實我們結合史料,不難發現其中的奧妙,一切都是由於古人太單純。

翻閱資料我們可以發現,南北朝時期的北魏實行的是府兵制度,徵兵時往往是以村為單位進行募兵。也就是說花木蘭,朝夕相處的戰友大部分都是同村的親戚好友,平日肯定對她隱藏身份提供了莫大的協助。


眾所周知,魏晉南北朝時期是個民風相當開放的時期,男女交往沒有後來那麼多的講究,對於著裝也是比較開放,並沒有什麼嚴格要求,男女沒有太分明的界限,女子如果不用胭脂水粉,風吹日曬的,加上穿著男裝,看起來與男子無不同,不像現在的女子個個精心裝扮,古代的差異化沒那麼大。後宮的女子有條件爭奇鬥豔,百姓的女兒一般都灰頭土臉,再穿上男裝,整一個假小子,很難辨認的。

而且那段時期,常年兵荒馬亂,百姓多忍飢挨餓,因此絕大多數的人長得比較的消瘦。再加上入伍後,木蘭穿上和別的士兵一樣鎧甲,更不會被人們發現,從而順利的逃過旁人的眼睛。


因為在多年以前花木蘭的父親原來在軍中有一定的職務,故此次徵兵,木蘭的父親才會被可汗親自點兵。木蘭冒名接替父親,入伍時可能是軍官,而軍官一般都是有獨立軍帳的,這就給她留下了一部分的私密空間。

由於花木蘭從小習武,入伍後憑藉自己一身好武藝,奮勇殺敵,體型上估計也是健碩的,花木蘭在行伍中確立了自己的地位,從而贏得部下的尊重和上級的賞識,確立了自己比普通男人更加勇猛的個人形象,打消了一部分人的懷疑。後來隨著局勢的發展,逐漸花木蘭從基層軍官逐步晉升為指揮官,地位提高,也就沒人敢當面質疑她的身份。

其實有人懷疑過她的身份,懷疑她是女兒身,但無人敢揭穿她,畢竟她是上級,誰敢去問呢?難道問完還要查驗不成?所以此事即使知道的人,也裝不知道,而打仗時士兵多得如過江之卿,誰會特別在意一個人到底是不是隱瞞了身份呢?

關於花木蘭的結局,《木蘭辭》中呈現了一個幸福的故事,但查閱資料發現關於花木蘭結局說法頗多——

根據《孝烈將軍祠像辨正記》記載,軍隊凱旋歸來後,皇帝在得知花木蘭的真實身份後,不僅沒有追責,反而要將她納入後宮,木蘭不肯並以死拒之,自殺而亡。而根據《隋唐演義》記載,花木蘭征戰十餘年凱旋而歸後,皇帝要對她封賞。但一旦接受封賞,那自己女兒之身的的秘密就再也無法隱藏,迫不得已只好向皇帝主動認罪,皇帝得知後,非但沒有治木蘭的罪,反而要給她加官晉爵。此時的木蘭卻無心做官,便婉拒了皇帝的任命,回到了家鄉並從此隱姓埋名,過上了與世無爭的生活。

誰說女子不如男?花木蘭用她的一生詮釋了中華文化中最核心『忠』與『孝』,備受後人的推崇,就像西方文化中『聖女『貞德,一樣作為女性的傑出代表,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現在多地仍有木蘭祠與木蘭廟用來紀念這位巾幗女英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