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是軍事才能成就殺神白起嗎?騎兵資源,秦國尚武之風

珂夢歷史人文 發佈 2020-01-28T10:01:12+00:00

導語:看大秦帝國,如何成就殺神白起?

導語:看大秦帝國,如何成就殺神白起?除軍事才能外,秦昭襄王和秦宣太后兩大伯樂,強大的騎兵資源,秦國尚武之風,生逢亂世你時勢造英雄

《大秦帝國之崛起》中,白起被魏冉發掘,受秦昭襄王重用,後又被秦宣太后重破格提拔重用,他為秦國打造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數次戰爭取得全勝,他橫掃魏國無數城池,剷除秦國東進障礙,數次伐楚並攻陷楚國國都,攻打韓、趙聯軍,斬首敵人13萬,並在長平之戰中坑殺趙軍四十萬,從此秦國開始的統一之路,而白起贏得了戰神,殺神的稱號。

影視劇畢竟不是完全真實的歷史,是什麼成就殺神白起?難道僅僅憑軍事才能和幾場重大戰役的勝利嗎?藉助《大秦帝國》這部影視劇,我們來剖析一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殺神白起。

戰國時期,白起是如何成為戰神?

戰國時代,武安君白起被人們譽為殺神,擁有很高的歷史知名度,根據諸多史料的記載來看,白起在他的軍事生涯當中沒有經歷過一場失敗的戰爭,他是一個一生未嘗敗績的將軍,可謂是軍事方面的一個奇才;同時他也是秦國能夠從戰國七雄上升到中原地區唯一的超級大國的一個大功臣,從他的軍事才能被魏冉發現之後,到他最終在邯鄲之戰結束後死去,白起的這一生可謂是非常的傳奇。

白起的勝利影響戰國時局,改變歷史進程,讓當時四分五裂的天下更快地走上了統一的道路,那個時候武安君白起的威名可以說是名震天下的,他作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在戰國時代,沒有哪一個將軍能夠比得上他的地位和聲望,就連目中無人的趙括也將白起當作是他一生當中唯一的敵人,由此可以看到白起這個人的威望了。

戰國亂世是思想爆發,名家輩出的時代,在那樣的時代裡面,自然是不缺少能人異士的,白起能夠在那樣的環境當中嶄露頭角並且揚名天下,自然是非凡的。那麼我們今天就要來看一下到底是什麼成就了武安君白起?單純的憑藉著他的軍事才能嗎?答案否定的,能夠成就一個人的原因必定是多方面的。

白起軍事天賦異稟,善打殲滅戰

當然,第一點我們必須要提到這個人的軍事才能,事實上,努力和天賦在一個人的生涯當中是並存的,可是很多時候有一些人,他們的才華要比普通人要強許多,而白起在軍事方面的才幹就是如此,他是殲滅戰這種打法的首創者,所謂殲滅戰就是等量圍困一戰聚殲。

白起的作戰風格非常鮮明,幾乎都使用同等數量的軍隊進行圍困,從不給對方留有後路,在戰國時代的那種冷兵器時代里,人們作戰的時候是不講究不留餘地的,因為兵法有云:置之死地而後生,當一隻軍隊沒有了後路可以走的時候,那麼他們就能夠發揮出百分之百的戰力拚死一搏,如此一來,戰爭的絕對性勝利就不容易取得。

所以很多時候在作戰的戰場之上非常講究技巧。可是白起卻不一樣,他能夠運用對於戰場有個絕對性的掌控,在殲滅戰這種打法當中如魚得水,如此我們可以看到白起這個人的才幹。

白起的成功得益於魏冉和秦宣太后兩位伯樂

魏冉發現白起,並重用白起

第二點自然是白起遇到了屬於他自己的伯樂,在戰國時代那樣的社會背景之下,平民能走的路是非常窄的,只有少部分的人能夠有機會得到賞識,大部分的平民百姓還都是守著農耕去過自己的日子。

可是白起卻不一樣,他是一個在軍中偶然被魏冉發現的人,同時,魏冉又是一個非常愛才的將軍,也正是因為有了魏冉牽線,白起才能夠被人刮目相看,這塊金子才沒能夠被黃土所埋住。

白起之所以能夠在後來的戰鬥當中,嶄露頭角與魏冉是有著分不開的關係的,如果魏冉不給予他這樣的機會的話,想必白起也不能夠在幾十萬的軍隊當中脫穎而出,也就沒有後來殺神的赫赫威名了。

秦宣太后劍走偏鋒,大膽啟用白起

此後白起不僅被魏冉啟用,更是受到了秦宣太后的賞識,那個時候秦國剛剛平定了季君之亂,國內的上將軍之謂空缺,秦王也是剛剛登基權力不穩,山東六國就像趁此機會攻打秦國,想要藉此時機消滅秦國以安定天下。

而這個時候秦宣太后做出了一個非常大膽的決策,就是啟用白起,讓白起臨危受命,擔任秦國的上將軍,秦宣太后的這一個做法可謂是劍走偏鋒的,因為在秦國的軍隊當中,白起雖然說是小有名氣,可是遠遠沒有曾經的司馬錯或商鞅等人有威望,甚至沒有曾經軍中的樗里疾聲望高,讓這樣的一個人突然的去擔任上將軍之職,且不說它自身的才華怎麼樣,單是軍隊當中就會有不少的反對聲音,而一旦內部人員出現了隔離,那麼就很容易成為一盤散沙,在對抗山東六國的時候,自然不能夠發揮出強大的實力了。

白起不負眾望發揮巨大的軍事才幹,打敗六國聯軍

這個時候白起那種強大的統御能力就發揮了出來,他不僅能夠如魚得水地指揮秦國軍隊,更是在戰爭當中消滅了聯軍24萬人,讓秦國得以在險境當中生存下來。同時,山東六國因這次進攻的失敗徹底的與秦國拉開了距離,秦國更加是獲得了好長時間的和平發展時期,為秦國後來重新推行商鞅之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人們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秦宣太后的這一招雖然十分危險,最終卻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果,可以說,如果沒有魏冉對於白起的賞識,如果沒有秦宣太后對於白起的破格錄用,那麼白起很難在伊闕之戰當中一戰成名,也很難在秦國這樣人才濟濟的國家當中占有一席之地。

所以說,然後魏冉和秦宣太后在白起的生涯當中還是有著很高的分量的,就是他們一手造就了後來威名赫赫的大將軍。如果將白起比做千里馬的話,那秦宣太后和人侯魏冉必定就是他的伯樂。

時勢造就英雄,白起生逢亂世有用武之地

第三點就是當時的社會環境決定的,人們常說時勢造英雄,確實如此,像白起這樣的軍事天才如果出生在太平時段,那麼則是不容易被人們發掘的,就如同大唐盛世那樣的環境當中所湧現出來的大多數都是文臣,那時國家比較安定,戰爭並不經常性的爆發,所以武將更多的任務是戍守邊關,維持國家已經擁有的和平狀況。

可是戰國時代卻不一樣,這一個非常混亂的時代,諸侯爭霸,戰爭頻發,有很多歷史學家將其當作是歷史上最大的亂世,在那樣的一個時代里,大小的戰爭可以說是接連不斷,而且這樣大的社會背景的掌控之下,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就成為了衡量這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非常重要的一環,也正因如此,戰國時代的著名軍事將領才會層出不窮。

事實上,如果不是因為當時那種天下大亂的背景,無論是白起這樣的人也好,還是像張儀蘇秦那樣的縱橫家也好,都是沒有用武之地的,就如同楚漢爭霸末期的時候出現的蒯通那樣。

蒯通與張儀都是縱橫家,但生不逢時,最後失敗

蒯通與蘇秦張一樣都是一位縱橫家,他同樣也有著三寸不爛之舌,他曾經去遊說過韓信,他認為像韓信那樣的人,足以以才華和劉邦項羽一爭天下,所以楚漢爭霸差一點就變成了三國演義。

可是蒯通的這種行為並沒有成功,韓信依舊是老老實實地在劉邦坐下做他的將軍,不僅是因為韓信在那個時候是有著自知之明的,更是因為當時的那個歷史社會,只是劉邦和項羽爭霸的一個時機,在天下人對於皇帝的人選就在劉邦和項羽二人之中的時候,一切外來的競爭者都顯得蒼白無力。

所以說,蒯通雖然是一個非常有口才的縱橫家,但他卻沒有生對時機,楚漢時期並不像戰國時代那樣諸侯並起群雄逐鹿,自然它的利益關係就不會十分的複雜,縱橫家能從中把持的利害關係就會少之又少,所以蒯通最後才會失敗。

如果白起遇到的是一個像蒯通遇到的那種不恰當的時代,那麼想必白起也不會有著後來的種種戰績,也不會成為赫赫有名的大將軍,也不會成為了戰國四大名將之首。所以,當時的社會環境對於白起這個人的造就,還是有著別樣的功勞的。

時勢造英雄這句話在很多地方上去運用都有著真理的效果,同樣的時勢造英雄而英雄也必須服務於時勢,白起就是那樣一個為當下的時代所造福的人,就是那樣一個順應當下的時代並且不斷推動時代發展的人,所以在時代的背景里,白起就成長了起來。

白起的崛起得益於秦國的強大

白起的崛起還要得益於秦國當時的國家環境和發展狀況;眾所周知,在白起擔任秦國上將軍的時候,秦國已經是諸侯爭霸當中非常有競爭力的一方了,在那樣的一個國家裡,更容易讓這樣的人有著可以施展的舞台。

秦國強盛的綜合國力以及強大的軍隊,同時還有著先進的騎兵以及重型的作戰裝備,這樣的物質支持以及人員配備,讓白起這個上將軍更容易發揮自己的指揮才能,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秦國是一個十分貧瘠的國家,如果秦國是一個像燕國那樣積貧積弱的國家,是一個像燕國那樣只有老弱病殘組成軍隊的國家,那麼就算白起手段通神,想必也不能夠取得那麼大的勝利。

所以,白起最終能夠成功與當時秦國強盛的實力,也是有著極大的關係的,那個時候的秦國已經被商鞅推入了戰國七雄之列,不再是戰國初期那個比較弱小的國家,白起依靠秦國的支撐所應對的戰爭,自然是有機會可以百戰百勝的。

而白起之所以盛名如此之重,恰恰就在於百戰百勝這四個字,如果不是一生未嘗敗績,那麼白起想必也不會在眾多的軍事奇才當中更勝一籌,而他之所以能夠百戰百勝,也是因為有著強大的支撐,這樣強硬的實力在搭配上白起自身的軍事才幹,同時在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自然也就創造出了一位戰神。

綜述

秦國尚武之風更適合白起

筆者認為,白起是一個天生的軍事家,同時秦國又是一個非常崇尚武力的國家,一個尚武的民族裡武將的身份地位自然是比文臣要更加崇高的,秦國的尚武氛圍更加適合白起的發展。

事實上,這種國家風格對於國家人才培養的側重,是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的,就比如說在宋朝的時候,文臣的地位就比武將要高出很多,所以才會出現那麼多名傳青史的文臣;而戰國時代的秦國也是如此,正是因為尚武之風讓白起的出現更加合情合理,讓秦宣太后破格提拔白起也不再顯得那麼突兀,因此,當時秦國的環境和發展狀況也是成就白起的一個重要原因。

強大的騎兵資源是白起得勝基礎

除此之外,騎兵的出現讓白起有了新型的作戰資源,當時的中原地區作戰的主力還都是步兵,就比如說魏國曾經名震天下的魏武卒,或者是齊國軍事實力當中的技擊之師,這兩方都是步兵。在冷兵器時代後期,騎兵在對戰步兵的時候是有著天然的優勢的,白起在掌握了秦國的兵權之後,耗費巨大的精力為秦國創造出了戰力強盛、裝備精良的騎兵部隊,也正是這支部隊為秦國後來的南征北戰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就如同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變法的主旨那樣,騎兵很快在秦國盛行了起來,也成為了抵抗山東六國進攻和摧毀山東六國的一隻鐵甲部隊,實際上,當時的趙國之所以能夠單獨扛起抗擊秦國的大旗,之所以能夠在軍事實力方面與秦國一較高下,就是因為國內的騎兵十分的發達,尤其是在吸收了北方胡人作戰特點之後,騎兵的作戰能力更是突飛猛進。所以與秦國對戰起來才能夠顯得不那麼吃力。

相比于山東六國,它在抗秦的時候有著更高的獲勝幾率,而當時白起之所以能夠擁有訓練騎兵的條件是因為秦宣太后收服了義渠國,讓當時義渠人培養的戰馬和訓練騎兵的獨特方式傳進秦國,給了秦國騎兵發展以德天獨厚的優勢,因此,吞併義渠國所帶來的騎兵優勢也是成就白起的一個關鍵。

討論

筆者認為,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的成長必定是受到多方面的影響的,一個人單純的具有才幹在他成長的道路上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會把握時機,懂得去塑造自己,在某一個特定的歷史時間段,它所需要的人才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如果我們想要去登上歷史的舞台,那麼我們必定要順應歷史的潮流去培養自己,尋找到那種最能夠符合時代發展的形式,讓自己具有充分的競爭條件,只有如此才能夠不被強大的競爭壓力所壓垮。

同時又必須好好的去把握身邊出現的機會,就像是白起那樣,他就能夠很好的抓住自己身邊的機會,同時很好的利用當時的社會環境去成就自己,最終才揚名立萬。

參考文獻:《左傳》、《漢書》、《戰國策》、《史記》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