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公務員父親寫給兒子的17點建議

光明網 發佈 2020-01-28T12:29:10+00:00

編者按:這些天,正上大學的兒子因鋪天蓋地而又真假難辨的信息莫名焦慮,他的公務員父親(供職於中央某部委)給他寫了封信。兒子:看到你對疫情過分焦慮卻又不知所措,每日刷新聞、刷微博、刷朋友圈,傳播各種消息,想談一點個人想法,和你做個交流。1.

編者按:這些天,正上大學的兒子因鋪天蓋地而又真假難辨的信息莫名焦慮,他的公務員父親(供職於中央某部委)給他寫了封信。

兒子:

看到你對疫情過分焦慮卻又不知所措,每日刷新聞、刷微博、刷朋友圈,傳播各種消息,想談一點個人想法,和你做個交流。

1. 從眾心理,前期不以為然、心存僥倖和後期過度恐懼、矯枉過正並存,這點有時候在社會管理中也能看到。

2. 信息傳播中譁眾取寵、博取眼球,戲劇化、庸俗化與恐懼症傾向性、信息選擇症疊加是常態。

3. 部分人心懷叵測藉機生事,部分人不明真相煽風點火。多數人是看熱鬧不嫌事大,刷的是在重大事件中的存在感和參與感。

4. 部分人對春節期間的氛圍很糾結,部分人是永遠的牢騷型體質。儘管發生了疫情,但是,讓辛苦一年的群眾過好春節也是應該的,這也是他們的權利。

5. 政府作為集體的反應速度有時會在局部滯後於個體的反應速度,符合事物規律。防護物資暫時匱乏等問題對於疫情爆發性增長來說是有可能的,相信很快就會解決。

6. 疫情的爆發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有客觀存在,有主觀恐慌,有冬春本就是感冒人群多容易交叉感染等等因素交織,導致主觀感知擴大,社會不耐受增加。

7. 要看到政府反應速度的巨大改進和提高,包括封城和一級響應,從控制的角度看無疑是有好處的。

8. 任何重大突發災害,自救互救總是優於和先於政府救助。社會捐助、校友捐助等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也是正常現象,並不代表政府的不作為,相反這是一個健康成熟社會應有的狀態。

9. 醫療防治和社會性防治,概念不同標準不同,二者不能混同。

10. 目前防治的最好方法就是隔離。

11. 任何謠言行為都必須受到嚴懲。微博上那些對話很多是偽造的,不要人云亦云,要理性分析判斷。

12. 流行病調查工作必須高度重視。防控必須尊重流調的規律,這是最有效的,不符合流調的盲目管控不是科學態度。

13. 在病理未明之前,妄談比非典病毒性強或者弱都沒有意義,甚至弊大於利。

14. 工作要關注基層,現在是大城市過度,小城市放鬆,小城市出事,病人又推到大城市承擔。

15. 社會治理的原則永遠是張弛有度,反過來,不僅會有更大的損失,還會招致更大的怨言。

16. 任何情況下都要堅持法治底線,依法防疫。

17. 過度關注有可能會導致浪費大量資源,降低而不是提高效率。當前最需要的是保持定力。

個人理解,不一定對,為的是你能更全面思考問題,全面了就不會過度焦慮。

最後,再說一句包治百病的法則:鍛鍊身體,多喝開水!

父親即日

擴散!與患者密切接觸或同乘交通工具後,應該這樣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