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群音之猛龍過江•鄧麗君

公孫大舅 發佈 2020-01-28T18:28:26+00:00

俗語道,不是猛龍不過江,在香港歌壇,活躍過多位來自台灣、東南亞等地的「外來戶」,他們或在香港開一時之風氣,創造了黃金時期,如鄧麗君;或插旗立派,展示一代梟雄之風采,如羅大佑;或純屬玩票,演唱過幾首粵語歌,如陳淑樺;或有心殺入華人娛樂中心,再攀新高峰,如許美靜、陳潔儀;或身為港人,


俗語道,不是猛龍不過江,在香港歌壇,活躍過多位來自台灣、東南亞等地的「外來戶」,他們或在香港開一時之風氣,創造了黃金時期,如鄧麗君;或插旗立派,展示一代梟雄之風采,如羅大佑;或純屬玩票,演唱過幾首粵語歌,如陳淑樺;或有心殺入華人娛樂中心,再攀新高峰,如許美靜、陳潔儀;或身為港人,在外發展多年衣錦還鄉,如周華健、王傑。

其實,香港歌壇本就是個大熔爐,具有開放包容的特質,最善於使用的一招便是「吸星大法」,什麼東瀛、西洋,只要是好東西,便拿來化為己用。所以,在香港闖蕩是件很容易的事,只要你有真本事,就能立足,同樣,在香港闖蕩也是件很困難的事,此地高手如雲,有時強龍未必斗得過地頭蛇。

要說和香港歌壇之間交流最密切的,還是台灣,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有大批台灣歌手湧入港島。

彼時,粵語歌還未經許冠傑的帶動流行起來,年輕人則熱衷貓王、披頭士,但普通大眾連多少個英文字母都搞不清,那麼他們聽什麼?自然是台灣國語時代曲。

據黃沾《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研究》考證,60年代,香港掀起瓊瑤小說熱,帶動了台制電影來港公映。一部《意難忘》頗為賣座,自此台制時代曲登陸香港。到60年代末,娛樂商開始主辦台灣歌舞團如「藝霞」等來港登台。這類歌舞團,遠溯上海的「明月」「梅花」等組織,近學日本「松竹」「寶冢」,以大堆頭歌舞,色彩斑爛的服裝吸引,為港人前所未見,於是賣座奇佳。

幾乎當時全台灣最紅的歌星都來香港走穴了,有姚蘇蓉、歐陽菲菲、楊燕、憶如、青山、李亞萍、劉朗、謝雷,陳芬蘭、林沖等等。

台灣歌星的影響力有多大呢,據說,那時候,所有歌廳夜總會都以國語壓陣,就連徐小鳳這種本土大牌也不例外,且台柱必是台灣歌星。假設你生活在那個時代的香港,去某家夜總會消費,如果台上看不見一個台灣歌星,完全可以懷疑是不是來到了假夜總會,儘管摔杯子耍酒瘋,要求退票,老闆不僅不好意思打你,還會低聲下氣地請求你不要到處宣揚,因為請不上台灣歌星,一定讓同行笑話,太丟人了。

這這批台灣歌星大潮中,有一個年紀最小的歌手,名叫鄧麗君,時常來港登台表演,又參與錄製了《歡樂今宵》,很受港人喜歡,先後獲得「慈善皇后」、「白花油義賣皇后」及 「香港十大最受歡迎歌星」等稱號,她還在港拍了《歌迷小姐》等電影。



1975年,鄧麗君正式與香港寶麗金簽約,成為旗下歌手,因此,鄧麗君可以說是港台聯合製造出來的明星,人是台灣人,唱片卻是香港出的,而且這一時期絕對是她的事業巔峰,共推出了八張《島國情歌》系列,和那張被譽為其歌唱成就最高的《淡淡幽情》,這些唱片的總銷量達到了500萬張。當然,既然身在香港公司,不唱粵語歌曲說不過去,所以還在1980年和1983年,分別發行了兩張粵語專輯《勢不兩立》和《漫步人生路》,開啟了台灣歌手發行粵語唱片的先河。





此外,鄧麗君的第一場個人演唱會也是在香港開的,時間是1976年3月27日。3天後,香港鄧麗君歌迷會成立,為全球首個鄧麗君歌迷會。1983年12月29日,鄧麗君又在香港紅館舉辦了出道15周年紀念演唱會,創了香港歌壇的四項紀錄:首次紅館連演6場,6場全滿,觀眾達10萬人,取得了有史以來最高票房。這一年,她才30歲。

在香港發展時期,鄧麗君還和新華社香港分社有過秘密接觸,就連她在赤柱佳美道十八號的房子,也是通過新華社香港分社購買的。那時,她有很多計劃,去內地演出,旅遊,甚至定居(選的是蘇州),可惜最終都沒有實現。


有人留意,在香港,鄧麗君實際很孤獨,很少參加演藝界的活動,也很少在媒體上露面。到80年代末期,她已不再發行國語專輯,處於隱退狀態。日文歌曲倒是還時有錄製。





1995年,鄧麗君逝世,駕鶴西去之地不是台灣,也不是香港,而是泰國清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