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書單︱王卓琿:這些學術著作,或是你了解羅馬史的首選

澎湃新聞 發佈 2020-01-28T20:03:49+00:00

學者們不光需要具備較好的史學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同時在論證觀點時,常常需要涉獵諸多領域,如古錢幣學、考古學、古建築學,以及人類學來對論點進行佐證。

羅馬史的研究涉獵領域廣,對學者的語言能力要求亦是很高。學者們不光需要具備較好的史學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同時在論證觀點時,常常需要涉獵諸多領域,如古錢幣學、考古學、古建築學,以及人類學來對論點進行佐證。羅馬史作為古典學的核心研究方向之一,其學者往往需要精通古拉丁語或古希臘語,方可閱讀一手史料。同時為了保證能夠讀覽尚未英譯的學者論文,大部分古典系的博士生都會被要求具備最基礎的德語、法語或義大利語的閱讀能力。

羅馬史對一流學者的要求讓許多人望而卻步,這也導致當談及古羅馬史書籍時,作品的水平參差不齊,閱讀的群體也出現嚴重的分層。最頂尖的一流學者寫出來的許多著作淺入深出,內容晦澀難懂,而且往往假定了讀者對相關內容有著充沛的背景知識。而流離於一線學術範圍邊緣的學者寫出來的古羅馬史書籍雖然更通俗易懂容易上手,但其內容以及觀點則有時會落後於學界。這也導致古典史中,鮮有學者可以做到學術與大眾兩相顧。

筆者現在於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攻讀歷史學與古典學。目前研究的側重點是羅馬帝國元首制時期的經濟制度與地方錢幣,也同時進修古拉丁語與古希臘語。

新的一年,望盡綿薄之力,為大家推薦幾本出自頂尖學者通俗佳作,讓大家更好地去了解羅馬人的歷史。這份書單有很大主觀性,也受到了筆者研究喜好的影響,筆者學力有限,如有偏頗,還望讀者朋友們見諒。

Peter Brown(彼得·布朗)著:《The World of Late Antiquity》(《古代晚期的世界》),W. W. Norton & Company出版社,初版出版於1971年。

作為史學家彼得·布朗的成名作,此書顛覆了傳統的古典學與羅馬史學研究。作為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榮譽教授,彼得·布朗學術生涯的高光期就起始於這本言簡意駭的《The World of Late Antiquity》。

這本書開創了一個新的領域:晚期古典學。彼得·布朗用簡單的言語為羅馬帝國的滅亡以及中世紀的開始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往年學界中,古典時期的結束意味著中世紀的開始,然而這銜接的時間點與定義在學界中眾說紛紜。諸多教科書雖都以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作為一個時間點,但這個劃分也在學界中引起很多早期中世紀史學家的反駁。而在這本書中,彼得·布朗解決了這一學術糾紛,為這個銜接的過程帶來了全新的觀點,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名為古代晚期。

彼得·布朗將三世紀危機結束的羅馬至7世紀中旬的穆斯林崛起這段時期名為古代晚期,並在此書中一一論證了這個時期的宗教、政治、社會以及文化的特殊性。不同於傳統史觀的認知,晚期古典時期並非象徵著文明與科技的衰落,反而有許多新穎的事物問世。此書多方面地介紹了古代晚期世界,從西邊的西羅馬,到東邊的穆斯林,為中後期的古典地中海刻畫了一個全新的面貌。也正是因為這本書,大量的學者開始投身於古代晚期的研究。

Adrian Keith Goldsworthy(阿德里安·基思·戈德斯沃西)著:《Pax Romana:War, Peace, and Conquest in the Roman World》(《羅馬和平:羅馬世界的戰爭,和平與征服》),Yale University Press(耶魯大學出版),出版於2016年。

戈德斯沃西是一位著名的英國史學家。如果想要了解羅馬史,無論帝國還是共和,戈德斯沃西的作品都是是不二之選。戈德斯沃西畢業於牛津大學的古典軍事史專業,畢業後一直致力於羅馬史書籍的創作。在過去的二十幾年,戈德斯沃西寫了十幾本關於羅馬史的書籍,題材廣泛,內容通俗易懂。

這本2016出版的《Pax Romana:War, Peace, and Conquest in the Roman World》是結合前數本主題為一體的羅馬通史著作。其主題則是圍繞羅馬人的一個名詞「Pax Romana」,譯為羅馬和平。這個名詞通常用來形容羅馬帝國的黃金時期,從屋大維開創羅馬帝國,到馬克奧勒留將領土擴張至羅馬史上最廣。此書十分適合想要上手羅馬帝國歷史,卻又找不到合適的入門書籍的朋友。戈德斯沃西雖然不是一位在職教授,但其學術水準以及行文邏輯與學者相比毫不遜色。全書行文流暢,引人入勝,並不會因為學術引用而打斷讀者的思緒。而對於那些希望將此書作為研究素材的讀者朋友們,也可以在全書的各個角落以及書尾找到大量的文獻引用,一手史料與二手文獻應有盡有。

此書圍繞著羅馬和平引出了許多題材,涉獵內容也十分廣泛。比如羅馬人是如何統治龐大的地中海,日常的羅馬人生活又是怎樣。是一本對羅馬帝國非常全面的介紹。全文講述了在茱莉亞克勞迪王朝到安敦尼王朝之間,羅馬人的日常生活,體制的演變、經濟的發展,以及軍事的擴張,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Mary Beard(瑪麗·比爾德)著:《SPQR》(《羅馬元老院與人民》),Liveright Publishing Corporation出版,出版於2015年。中文譯版:後浪·民主與建設出版社,譯者:王晨。

瑪麗·比爾德是英國最具權威的古典學者與歷史學者,其名下的許多著作都在學界享有著很高的聲望。如果想了解瑪麗·比爾德研究中的羅馬世界,從這本《SPQR》開始再合適不過了。這是一本非常全面的羅馬歷史啟蒙書,有趣又不失嚴謹,對於筆者而言,這是應是目前學界中最面向大眾的羅馬史佳作了。相較於之前那本《Pax Romana》,瑪麗·比爾德此書野心更大,她將近一千年的羅馬史全部壓縮進一本書中,從公元前753年羅馬王治的建立直至公元後212年卡拉卡拉皇帝為所有帝國領土內的人頒發公民身份。

全書涉獵面廣泛,語言精練,內容豐富。瑪麗·比爾德在講述羅馬歷史事件與人物的同時,常常會摻雜許多同時期發生在羅馬的趣聞軼事。比爾德也是一個非常幽默的作家,經常會在書中看到各式各樣的諷刺,反話以及誇張。不過這些插曲非但不影響閱讀體驗,反而讓全書的基調輕鬆了不少,不再拘謹於嚴肅的歷史討論。

如果你想了解羅馬史,又不知從哪裡開始下手,請務必給《SPQR》一個機會,瑪麗·比爾德的羅馬史,想必不會令你失望。

Jr. George C. Brauer(喬治·布勞爾)著:《The Age of the Soldier Emperors: Imperial Rome, A.D. 244-284》(《士兵稱帝的時代:羅馬帝國,公元244-284》)Noyes Pubns; 1st edition (June 1, 1975),出版於1975年。

喬治·布勞爾的《士兵稱帝的時代:羅馬帝國,公元244-284》是一本傳統意義上的學術作品,內容相較之前的三本書,複雜且深入了不少。但是儘管如此,筆者依然認為這本書是一本非常適合羅馬史愛好者閱讀的作品。其原因有二:第一,在古典學學術作品中,這本書是筆者認為非常通俗易懂的了,雖然布勞爾教授仍然假定了讀者們對三世紀羅馬具備一定的認知,但是這種假定並不會過分影響閱讀體驗。第二,三世紀的羅馬帝國無論是在中國還是西方,都是人們知識盲點的重災區,三世紀的羅馬帝國四分五裂,半個世紀的時間湧現出了無數曇花一現的皇帝們。往往讓想了解這段歷史的人們頭昏腦漲。而這本書恰恰用一種簡單易懂的形式描寫了三世紀帝國危機中的那些皇帝們。

三世紀羅馬的傳統繼位制度受到了軍閥的挑戰,進而接二連三的出現了沒有任何貴族背景,但是手握重兵的羅馬將軍稱帝。這一時期,地中海的羅馬版圖上同時存在數位皇帝,互不相容,戰火連天。《士兵稱帝的時代:羅馬帝國,A.D. 244-284》則是深度剖析了羅馬三世紀的軍事體制。很好地從軍事和政治的角度解釋了為什麼屋大維時期建立的元首制會最終走向滅亡。

此書詳細的描寫了為何元首制時期身為第一公民的羅馬皇帝,會被掌握軍權的將軍不斷挑戰,詳細解釋了為什麼元首制這種更基於傳統的皇帝制度不再適合統治龐大的帝國。而在三世紀危機之後,皇帝戴克里先便制定了新的制度,取締了屋大維的元首制,建立了君主制政權。在元首制中,皇帝與羅馬的關係,是第一公民與共和國的關係。然而在君主制中,皇帝與羅馬的關係,是主人與奴僕的關係。皇帝即羅馬之主,羅馬政府,羅馬人民,羅馬貴族,皆為其所屬。

本書引用了大量的羅馬硬幣作為材料,對於錢幣收集愛好者們,也是一本了解三世紀羅馬錢幣的好書。由於三世紀的自封皇帝太多,羅馬人的記載中只記錄了一部分,很多皇帝唯一存在過的證據便是曾銘刻他們是皇帝的硬幣。如果你想了解這段三世紀的羅馬帝國史,或者對三世紀的古錢幣感興趣,這本書將會是不二之選。

Simon Price(西蒙·普里斯)著:《Rituals and Power: The Roman Imperial Cult in Asia Minor》(《儀式與權力:小亞細亞的羅馬帝皇崇拜》),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於1984年。

普里斯的這本書如同上面布勞爾的書一樣,是一本更加學術的書,但是同樣不影響大眾對這本書的閱讀。不同於前面的四本書,這本書的題材和焦點要窄得多。此書側重於研究小亞洲行省對於羅馬帝皇的宗教崇拜。普利斯在此書中引用了大量跨學科的材料來證實小亞洲行省對羅馬皇帝崇拜的性質、內容以及影響。這本書很好地體現了古典史學的多元性以及跨學科性。普利斯引用了大量發現於小亞細亞的古希臘語和古拉丁語的石碑銘文。在論證上,他帶入了許多人類學、考古學、古錢幣學、古文獻學以及古文學的知識。通過這些證據,普利斯想要用這本書來挑戰傳統中對於羅馬皇帝的認識。

上個世紀初的史學研究中,許多學者皆把地方行省對羅馬皇帝的崇拜看作是一種政治榮譽,或者一種表達臣服的姿態。在普利斯看來,這個觀點更適合基督教化之後的君主制羅馬帝國,而並不適用於元首制時期的羅馬。通過分析小亞細亞行省對皇帝的宗教儀式以及獻祭,普利斯總結出:羅馬皇帝於地方行省人心中,是有著一定神性的,有時候甚至會代替地方原本信奉的神明,成為新的守護神。

雖然這本書引用了大量的古希臘語與古拉丁語的文獻以及石碑,但是這本書不需要讀者有任何古希臘語和古拉丁語的知識背景。全文的所有內容皆有英文翻譯,並且所有涉及古語言的地方都有注釋。這本書十分適合想要深入了解羅馬帝國的宗教、地方行省的生活,以及羅馬皇帝的讀者。全書的時間線包含了茱莉亞克-勞迪王朝(Julio-Claudian Dynasty)至涅爾瓦-安頓寧王朝(Nerva-Antonine Dynasty)這一百五十年,是一本時間跨度很大的書。但也正是因為這點,對皇帝們感興趣的讀者也可以閱讀得十分過癮。總體而言,如果你對宗教、羅馬的行省管理以及皇帝在地方行省的角色這些話題感興趣的話,筆者十分推薦這本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