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文在鍵盤上飛舞

紀錄片人陳欽 發佈 2020-01-28T00:21:24+00:00

下面是個水槽,水槽裡面有一個潛水馬達,馬達通過水管把水抽上去,進入那個存水盒子裡面,盒子的底部有很多小眼,這就形成室內人工下雨的情景。


在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中,沒有哪個行業可以像IT業如此風雲突起,炫耀奪目。而王永民發明的五筆輸入法,就是這其中一朵奇葩。

王永民,生於1943年,高級工程師,職業發明家。中國發明協會副會長。1983年發明五筆字型,解決了使用英文鍵盤高效輸入漢字的世界難題。

這一位,不同以往,他不僅是一名學者,還是一名擁有多項專利的發明家。發明家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這引起了人們強烈的好奇。他的一項新的發明,相信大家都會有興趣。

這項發明的作用是想在屋裡形成一個局部下雨的樣子。那麼空氣就被人造的雨滴凈化了。下面是個水槽,水槽裡面有一個潛水馬達,馬達通過水管把水抽上去,進入那個存水盒子裡面,盒子的底部有很多小眼,這就形成室內人工下雨的情景。

人們不要管它,它一天到晚就屋裡下雨。另一邊有吹風,風慢慢慢慢地吹過來,空氣就沿著一個方向在屋裡旋轉,把屋內例如空氣中的灰塵白沫沫之類的,都給凈化了,兩三天換一次水就行了。

1984年9月,位於美國紐約的聯合國總部來了一批中國客人。他們的到來,在聯合國引起了巨大的轟動。關於他們的報導很快就登上了美國的各大報紙。

聯合國中文處處長請王永民吃飯,請他們吃了西餐,接待規格很高,弄得很轟動。然後去維吉尼亞州,訪問一個東方電腦公司,請他們去談合作了。從紐約到維吉尼亞,一路全程陪同,美國華人是歡喜雀躍,報紙登了一篇又一篇。

當時這一行中國人的到來之所以在聯合國引起轟動,是因為他們帶去了一項重要發明。原來,中文是聯合國使用的六種語言之一,聯合國中文處在向電腦輸入中文時,發現使用英文鍵盤,根本無法高效地輸入漢字。而這一回,正是這些中國人為聯合國中文處解決了這個大問題。

聯合國有個中文處,中文處有100多個人都是打漢字的,當時用的是台灣的一種編碼,還有很多雜七雜八的亂碼,輸入的工作人員很累,換了大鍵盤也沒有什麼好的方法。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漢語拼音還沒有成為國際標準,所以並沒有漢字拼音輸入法。當時聯合國中文處使用的這些中文輸入方法效率很低,經過專業培訓,一個人一分鐘只能輸入十幾個漢字。而使用英文,普通人就可以每分鐘輸入幾十個單詞。電腦是由美國人發明,電腦鍵盤是專為輸入英文設計的。讓電腦輸入中文,在當時是一個世界性難題。王永民帶到聯合國展示的五筆字型輸入法,號稱可以大大提高中文的輸入速度,演示的當天,吸引了許多人駐足觀看。

把軟體裝完了以後,王永民帶去的操作員隨便打。簡體字稿拿過來,那個白色的字在黑螢幕上一個勁跑。聯合國來了一位副秘書長,是一位高高的、紅頭髮的女士,目不轉睛地盯著看了好一會。

看他們的操作員打完後,她下意識把鍵盤翻過來看看,她以為這東西有什麼貓膩。王永民說just your keyboard。這就是你的鍵盤啊!她一時很激動,表現出不可思議的神情。她說1分鐘能打100多個漢字,而且沒有錯字。

幾分鐘的演示,震驚了全場。一時間,全球的華人歡呼雀雀。五筆字型輸入法一舉成名,成了聯合國指定的中文輸入法。從這時起,五筆字型的發明人王永民,也成為了人們關注的對象。讓許多人沒有想到的是,王永民並非一個計算機軟體專家,他只是中國河南省南陽地區科委里一名普通的辦事員。

當時,王永民在區科委負責接待發明家,當時有農村有很多人搞發明,到他這來,把發明的東西拿給他評判。王永民說這個不行,他們很信服,或拿回去改進,或直接放棄,重弄別的。

王永民在南陽科委的時候,有一個農民發明家過來,一進屋子說話聲音很大,就喊王永明呢?王永民嚇一跳,他說你弄個啥了?對方說我有個發明!他說你先坐下,小點聲說行不行?他問你發明個啥東西?對方說這鳥為啥會飛?王永民說鳥有翅膀唄,對方說他能讓人飛起來……王永民就接待這種事兒。

一個中國偏遠地區的普通辦事員,解決了一個世界性難題,這讓大家非常震驚。其實在河南南陽這片古老土地上,自古就有著發明的傳統。三國時期,躬耕南陽的諸葛亮發明了"諸葛連弩"和"木牛流馬",至今仍然在民間津津樂道。在鄉親們看來,王永民創造出震驚世界的發明卻一點也不足為怪。這個出生在普通農民家的孩子,早在十幾歲時就曾轟動鄉里。

王永民10來歲就開始研究一個問題。看到他的媽媽紡線太慢太辛苦了,他通過觀察後,讓她攪兩下再倒一下,就省力多了。在農村的都知道,一根紡線不可能無限制的往後拉,拉到一定長度要上去。怎麼能紡快了?就是不叫它向下拉,叫它一個勁轉,一個勁朝一個方向轉,轉了把線上緊,上緊就自動吸到裡面去。後來,就是根據這個原理,王永民搞起了紡線車。

為了完成這件發明,王永民用了整整十個假期,一次次實驗失敗,又一次次推倒重來,從十歲一直做到十七歲,終於做出了一個可以自動紡線的小機器。這個設備一出現,馬上成為了當地的一件大事。

當時鄉裡面有學問的人,就是有頭臉的人拿著這個東西,到處找人去生產,還拍了照片,說這玩意實在了不起。這個玩意這麼簡單,全是木頭做的,裡頭像鐘錶一樣,好多齒輪,能紡出線來,但沒有人去生產。這個16世紀,18世紀英國人發明的紡紗機早就有了,哪要這個土玩意,土的掉渣的一個東西。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工業紡織技術早已在世界範圍內推廣,王永民的這個發明,只不過是工業紡織機的雛形。然而正是當初這個為了幫助母親而製作的機器,帶他走上了職業發明家之路。

1958年9月,北京創建了一所嶄新的大學——中國科技大學。這所大學是中國為實施"兩彈一星"戰略而創建的新型理工類大學,是全國唯一由中國科學院直屬管理的全國重點大學。當時,這裡雲集嚴濟慈、華羅庚、錢學森等一批國內頂尖的科學家。它的創辦被稱為"我國教育史和科學史上的一項重大事件"。

在建立初期,中國科技大學的高考錄取分數線,甚至比清華、北大都要高。1970年初,中國科技大學遷到了安徽省合肥市。在王永民眼裡,這是他最嚮往的科學殿堂。1962年,18歲的王永民又一次轟動了鄉里。他作為河南省的高考狀元,順利考入中國科技大學無線電電子學專業。在這裡,王永民近距離接觸到了中國科學界的學術泰斗。

華羅庚講數學,嚴濟慈講物理,錢學森講力學,馬德有講電子學,都是每個禮拜4節課,他們都要上課的。對王永民的啟發就是,大師就是大師,他講課就是跟別人不一樣,他沒有講義,沒有講稿。或者有一個提綱,他信口講來,講師助教經常跟不上。

有時候一講講到中午12點半,中午開飯還在講。他們把一個很複雜的學問講的明明白白。他們把最複雜的一個學科、非常深奧的科學道理,用很淺顯的比喻給你講出來,這叫講透了,王永民也吃透了!

與科技大師們朝夕相處,王永民不僅學到了豐富的知識,還學到了大師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在學習之餘,他還培養起了一項特殊的愛好,就是書法。

王永民對漢字從小確實很有感情,他寫空心字很熟練,拿起筆隨便找一個字,從拿上筆開始我都不抬筆,一筆能把這個字寫成空心字。他對漢字確實從小非常的鐘愛。

大學時期,王永民養成了每天練習書法的習慣,只是當初他並不知道,這個看似與學術毫不沾邊的愛好,卻為他日後發明五筆輸入法埋下了伏筆。大學畢業後,王永民因為得了一場大病,不得不回到了家鄉並且休養了多年,後來進入了中國河南省南陽地區科委里一名普通的辦事員。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中國科學界迎來了全面復甦。全國各地的科研單位紛紛上馬新的科研攻關任務。春江水暖鴨先知,歷史給了這給了這位南陽才子一個發揮自己能量的契機。這一年,河南省安陽科委接到了一個科研項目,需要一套能夠輸入中文的鍵盤,當時王永民自告奮勇承擔了這個任務。

王永民在科技大學的幾年,雷射技術,天線技術,都是他的專業。所以當時意識到這個問題很重要,讓他去做漢字輸入的鍵盤。他覺得這不是他的專長,就想找一個現成的方案,他做硬體,這是他的長項。印刷電路板,設計集成電路,都是他的長項。找來找去,通過省科委介紹,找到了英華大字典的主編鄭易里先生。

鄭易里是國內最早開始研究漢字輸入的專家,在電腦出現之前,他就曾為了提高電報的輸入效率而提出了著名的字根學說。王永民決定利用鄭老的思路做一個漢字輸入鍵盤。然而鍵盤做出來後,王永民卻傻眼了。

做出來那一個筆記本那麼大。然後分上下兩檔,字根是600多。600多個字根要放到188個鍵上來。因為他們是學習,想把他的方案拿到上面來,做一個鍵盤,王永民就完成任務了。

結果宣告失敗,王永民與鄭老保持聯繫,鄭老說能不能繼續弄下去,王永民說這個事看來不是簡單的文字學的問題了,不是弄字根、擺來擺去就能行的問題了。

王永民並不知道,漢字輸入的問題,是當時全國科研的熱點。也是一個公認的難點。1978年,當王永民在南陽冥思苦想時,中科院情報所在青島召開了"全國首屆漢字編碼學術研討會"。會議匯聚了全國多個學科的科學家,討論漢字輸入方案。這本漢字《編碼彙編》就是當時的會議材料。裡面記載了34種中文輸入方案,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北京大學提出的二百五十六鍵的中文輸入鍵盤。如果王永民在當年讀到這本彙編,也許就不會有後來的五筆輸入法。之所以會出現二百多個鍵的鍵盤,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漢字結構複雜,怎麼把漢字分解開,成為了漢字輸入的難點。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沒有外界幫助的情況下,王永民開始了一件費時費力的工作——對照著字典抄卡片。

王永民把字典上13000來字,每個字抄到一張紙上。分解開來,比方把"潭"這個字分成三塊,寫在這個地方,然後再寫一個三點水,在另外一張紙寫一個三點水。在第二張在寫個"西",最後寫個"早",就把"潭"字抄成三張卡片。遇到攀登的"攀",一個木、一個岔、又一個岔,一個木、一個大、一個手,123456,他抄成6張卡片,這一個字有幾塊,就抄成幾張卡片。將它們分解開來。這樣弄來一萬多漢字,抄了差不多是4、5萬張卡片。

然後就分,王永民就想所有的言字旁放在一起,所有的口放在一起,所有的木放在一起……一統計就出來了,能組成所有漢字的零部件叫字根也好,部件也好,就統一出來。口占了百分之幾,單立人占多少個,他只選取前100多個,後面都不要它,這是個數學分析和統計分析。那麼這樣就抓住了漢字最核心的東西,就是說最有價值的組字頻度和使用頻度最高的字根。

王永民一共抄了12萬張卡片,最終找到了一個規律。漢字有五種基本筆畫,橫、豎、撇、捺、折。王永民把"點"歸為筆畫"捺"。這樣,所有的漢字,都可以視為由這五種筆畫組成的。王永民把這些漢字的基本單位,對應在了鍵盤上的25個鍵上。這樣每個鍵位都對應著幾個甚至是十幾個漢字零件。當敲擊按鍵時,這些零部件根據敲擊的順序組合成了一個完整的漢字。一個優秀的輸入法必須保證這個"組合"只能出現輸入者"想要的唯一漢字"而不是多個漢字。王永民在發明五筆字型時,遇到的第二個困難就是怎麼把這些字根合理的分配到每個按鍵上。這不僅僅是一個文字問題,而是一個綜合了數學,統計學,人體工程學等多學科的綜合性課題。歷時五年,王永民終於成功的把漢字的所有部件都合理的分配到了25個英文鍵上,創造出了五筆字型輸入法。就連王永民自己也沒想到,這個研究成果一出來,竟然轟動了世界。

1983年,王永民帶著五筆字型輸入法來到了北京,參加了在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舉辦的全國首屆漢字技術展覽會。這次展覽會上一共展出了三十四個漢字輸出方案,王永民的五筆輸入法成為了會上的焦點。

王永民這個展台是最火的一個展台,很榮幸,當時的電子工業部部長江澤民同志,戴個鴨舌帽,在他那個展台上呆了半小時。領導各方面都對這個事兒非常重視。

王永民的特點在哪裡?最大的特點是不做鍵盤。雖然他是做鍵盤出身,但是不做了,一個螺絲釘也不做了。王永民就拿你洋人的東西,原原本本的放在這個地方,什麼都不動它,塞上他的軟體就可以打漢字。所以每台電腦省去一個中國式的鍵盤,省去一個大鍵盤。不但提高了效率,而且大大的省錢了。可以想想中國現在8000萬台電腦,每台電腦配一個價值100塊錢的鍵盤得多少錢?可以說,這個錢是王永民省下的。

如果不是五筆字型輸入法的發明,輸入中文使用的,很可能是有一百多個鍵的奇怪鍵盤。王永民的發明讓所有的中文電腦用戶,可以使用國際標準鍵盤高效地輸入漢字,這在當年成為了轟動全國的重大科研成果。《光明日報》頭版報導了王永民的五筆字型輸入法。不久後,王永民接到了聯合國的邀請,把五筆字型輸入法推廣到了全世界。1985年,王永民在中關村創辦了王碼公司,專門推廣和研發漢字輸入法。五筆發明之後,微軟、IBM、惠普、蘋果、卡西歐等著名的科技企業相繼購買了五筆字型的專利使用權。上世紀90年代,伴隨著電腦的發展,五筆字型在中國擁有了幾千萬的用戶,會不會五筆,甚至一度成為了是否掌握電腦的標準。五筆字型輸入法的成功,並沒有讓王永民停下發明的腳步,一次偶然的機會,讓王永民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王永民1998年去新加坡,在北京海關出關的時候,拿著護照,交給海關小姐,她看到王永民的護照站起來了。王永民我問她站起來幹什麼?她說,王老師在這見到你,真是很高興啊!王永民說你看到我的名字就知道是我,你會打五筆字型嗎?她說,當然會了,不會五筆字型怎麼在這上班呢?

然後王永民問你一分鐘打多少字?她說要是兩個手打,能打100多個字。王永民說那你就兩個手打好了!她說王教授,我們一手拿著護照,一手要打字,所以只能"一指禪"來打,打不快。如果你再發明一個用數字鍵就能打字的方法,我們一手拿著護照,一手來打字該多好啊!

王永民聽了以後很震動,覺得五筆字型的用戶,全國的用戶居然有這樣迫切的需求,他卻不知道!

在飛往新加坡是6個小時裡,王永民腦子裡一直思考著這個客戶提出的疑問。五筆解決了用26個英文鍵輸入漢字的問題,是否能再發明一項輸入法,僅僅使用幾個數字鍵,就可以完成漢字輸入呢?這個問題讓王永民開始挑戰漢字輸入的極限。

王永民想用數字鍵往計算機裡面打漢字,訣竅在哪裡呢?重碼那麼多,魚字旁12345678,光這個魚字旁就8個筆劃。按照筆划走,你打8下才能找到這魚,那魚的字有多少?100多個,你還要另外再去找這100多個字,是鯉魚、是鯽魚還是什麼魚,所以這個編碼長度很長,輸入次數很多。實在是個困惑!

這時候,王永民看看窗外,自己在哪不知道,飛機在哪不知道。突然之間一個靈感閃現。一籌莫展之時,山窮水盡,沒有一點辦法,但是你深思熟慮了,突然之間會有外面的一個因素,一個環境,激發你思考的火花。

只看到上面,只看到下面,中間在哪都不知道了。這叫什麼?這叫"抓兩頭帶中間"。魚字旁不要緊,8個筆劃,只要你第一個,要你最後一個,兩步跨到魚塘裡面了,什麼魚都能帶得走。所以魚字旁不管幾個筆劃,不管什麼偏旁,只要他首尾兩個筆劃,那麼後面還有4個編碼,可以對應有不同的字,那麼這樣總共6項,就可以把一個字很好的輸入了。

兩萬多個字,僅幾個數字鍵就完成輸入。這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然而王永民卻做到了。他發明的"數字王碼"輸入法,被認為是漢字輸入技術的第二次革命。這種輸入法不僅方便快捷,而且簡單易學。如今在王永民的公司里,所有的員工都在使用它高效的輸入漢字。現在"數字王碼"的硬體和軟體產品,已經投入了市場。這個帶有數字鍵的滑鼠,正是王永民在漢字輸入領域多年探索的結晶。

現在,大多數人還是使用漢語拼音輸入漢字。然而"提筆忘字",錯別字連篇,也成了一種時代的通病。王永民擔心,拼音輸入法會慢慢消解我國的漢字的文化傳承,所以一直到今天,他仍在努力地推廣以五筆為代表的形碼輸入法。這正是他終生難捨的"漢字文化情結"。

當年震驚世界五筆輸入法,如今已成為中國改革開放IT業迅猛發展的一個符號,也許在下一個四十年,IT業可以讓全世界領略到更多中國"智造"的魅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