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個泳就能把娃生了?我們不能游泳生娃,但可以選擇水中分娩

母嬰說事 發佈 2020-01-28T00:25:23+00:00

在我們國內,說起分娩方式,其實很多人的第一反應無非就是順產與剖腹產,很少有人會想到水中分娩,更少有人去嘗試,雖然這種方式在國外較為盛行。

在我們國內,說起分娩方式,其實很多人的第一反應無非就是順產與剖腹產,很少有人會想到水中分娩,更少有人去嘗試,雖然這種方式在國外較為盛行。

前段時間,在INS刷新聞時,正好看到一條「游泳生娃」的消息,頗感興趣,當時就點了進去。

事情發生在俄羅斯,了解完事情經過以後,不得不感嘆一句,果真可以稱得上是「戰鬥民族」!

該名產婦已經有將近10個月左右的孕期,預產期快到了的她,突然想游泳。當她將這一想法告訴丈夫時,丈夫並沒有很驚訝,相反支持妻子,願意陪著妻子前去,並表示會保護她。

說行動就行動,當天下午,丈夫就帶著她去了離家最近的海邊。也與妻子一起下海,起初,一切都很順利,妻子的體驗感也非常好。

但沒過多久,妻子突然一陣異樣感,原來是孩子已經快把頭露出來了。這讓妻子有些慌張,一時間不知道怎麼辦。

第一次做父親,丈夫也不知道怎麼辦,只能向沙灘上的人求助,並試圖將妻子帶回沙灘。

這時,一位年紀較大的老人來到產婦身邊,告訴她自己有過這方面的助產經驗,讓她放輕鬆,配合呼吸。沒過多久,產婦就把孩子生了下來!

這一新聞底下有網友打趣道,「以後要是有人問我在哪裡生的,我絲毫可以不吹牛地回道『海里』」

更有網友借用了我們國家的經典動漫人物「哪吒」,評論道,「我一生下來就『鬧海』,真人版哪吒。」

其實,產婦在海里生娃的實質就是「水中分娩」,這一分娩方式在國外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首次使用人是法國的Embry,時間在1805年

20世紀80年代末,羅森醫生建立了美國第一個水中分娩中心,也正是這時候起,美國每年將近有1000萬左右的嬰兒通過這種方式來到這個世界。

可能很多孕媽媽對水中分娩並不了解,就算聽說過,也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具體程序是什麼,與我們想像中還是有很大的區別。

1、 簽署協議

在進行水中分娩之前,醫院會給產婦與家屬一份協議書,只有簽署這份「同意書」,才能夠進行水中分娩手術。

當然,醫院在這之前,也會向孕媽媽和家人普及水中分娩有哪些優點,以及分娩過程中存在哪些風險等。

2、 灌腸淋浴

這點多數孕媽都不清楚,因為很少有人提及。實際上,在產婦進入水中之前,為了減少產婦分娩過程中排出糞便,會在宮頸口開到3指前,讓產婦及時灌腸淋浴。

這主要是因為,如果未能及時排便,而在產程中在水中排便,這些糞便就會將水質污染,產婦和新生兒很可能因此而受感染。

3、 入水前陰檢、胎檢

等到產婦的宮頸口開到5指至7指左右,差不多就可以準備進入水中。當然,在進入水中前,醫生還會對產婦進行陰檢,查看產道狀態,以及確認是否有突變情況。

同時,醫生還要檢查胎兒的狀態,包括胎兒此刻在子宮內的位置、胎心變化情況、羊水狀況等等。

4、 聽胎心

並不是只有在入水前為胎兒做檢查,當產婦進入分娩池以後,每過10~15分鐘左右,醫生就會聽一次胎心,這一步驟會一直持續到分娩結束。

5、 腹壓

一個朋友當時分娩時就是採用的「水中分娩」,事後她與我分享感受時就提到這一步了。

她說,「在水中腹部發力的感覺很神奇,我第一胎順產時,醫生讓我用腹壓把孩子擠出產道,我當時真的疼得要是。但在水中,疼痛感沒那麼強,而且水裡待久了,都要感覺與水融為一體了。」

確實,水中運用腹壓,疼痛感較不強烈,正確腹壓能夠加快胎寶寶的分娩,明顯縮短產程時間!

6、 讓孩子適應

當產婦將孩子生出來以後,醫生不會立馬把孩子從水中抱出來,而是輕輕安撫孩子,之後將孩子慢慢抱到產婦胸腹處,讓孩子與媽媽親近。

7、 產後處理

在這之後,就是為孩子剪斷臍帶,再為產婦注射催產素,這是為了讓產婦將胎盤分娩出。

術後觀察還包括觀察新媽媽們的產道是否有較嚴重的裂傷,以此判斷是否需要縫合。觀察時間為2個小時左右,過程中還會按壓新媽媽的宮底,查看是否有出血狀況。

雖然水中分娩在我們國內並不盛行,但個人認為,將來這項技術也會越來越成熟,選擇的人也會也來越多。在這裡也要提醒各位朋友,水中分娩還是比較考驗醫院條件的,一定要做好選擇,減少併發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