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防疫方」,吃板藍根顆粒能增強防疫作用嗎?中醫教授給出答案

上醫說健康 發佈 2020-01-28T01:43:25+00:00

一些政府部門根據專家意見,推出防疫藥方,也有所謂中醫專家網上獻方讓民眾購藥服用,觀其組成,大多是清熱解毒之品。

服「防疫方」吃板藍根顆粒能增強防疫作用嗎?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已經蔓延全國,引起大眾恐慌,人人自危。
一些政府部門根據專家意見,推出防疫藥方,也有所謂中醫專家網上獻方讓民眾購藥服用,觀其組成,大多是清熱解毒之品。對此,我發表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一種急性傳染病,傳染性強,致病嚴重,死亡率高。政府部門高度重視值得肯定,普通百姓有防疫意識也是應持的態度。

但是,未有病毒感染就服用清熱解毒中藥預防是一種錯誤的做法。因為清熱解毒中藥都是寒涼之品,未病前服用損傷陽氣,破壞人體自身陰陽平衡,反而降低人體抵抗力,容易患病!

傳染病屬於中醫溫病範疇,引起流行又叫做「瘟疫」。

明清時期,疫病猖獗流行,醫家在和疾病作鬥爭中總結了豐富的防病治病經驗和理論,從而產生了中醫藥最先進的治療傳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的學科「溫病學」。

現引用溫病學宗師葉天士的一段名言說明瘟疫的傳變和治療原則:「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傳心包」。

「溫邪」包括自然界一切傳染病的致病病因,「上受」是指病邪是從上部七竅的口鼻侵入人體的,「首先犯肺」是病邪先犯肺臟和肌表皮毛,「逆傳心包」是指病邪致病力強時可以導致心臟等重要臟器嚴重損傷,甚至危及生命。這和這次疫病發病及演變基本吻合。

對於瘟疫傳變,葉天士指出:「衛之後方言氣,營之後方言血」。是指溫病瘟疫侵入人體發病後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

  • 初起是「衛分階段」,主要損傷人體肺和肌表的防衛系統,出現發熱惡寒、咽痛咳嗽、無汗或少汗等表證;
  • 病邪由表入里,先進入肺脾胃膽腸等臟器,就到了第二個階段即「氣分階段」,出現高熱汗出、心煩口渴、大便秘結、舌紅苔黃等里熱證候;
  • 病邪進一步深入就到了第三個階段,即「營分階段」,表現身熱夜甚、神昏譫語、斑疹隱隱,舌質紅絳等營熱熾盛,營陰耗傷之證;
  • 病情進一步發展,就進入第四個階段即「血分階段」,表現出熱毒亢盛,心臟大腦和肝腎等重要臟器嚴重損傷的生命垂危證候。

對於治療,葉天士說:「在衛汗之可也,到氣才可清氣,入營猶可透熱轉氣,入血就恐耗血動血,直須涼血散血」。

他說的意思是瘟疫初起一般先犯肺臟和人體肌表,出現發熱怕冷,無汗少汗,這是最輕的「衛分」階段,這一階段治療只能用氣味芳香、辛涼輕清之品,通過輕微發汗透邪外出。當邪毒由表入里,進入肺和胃腸等臟腑時,體溫壯盛,才可以用辛寒或苦寒清熱的藥物清瀉里熱、瀉火解毒。

由此看出,感受瘟疫,即使已經發病,早期也不能用清熱解毒中藥,防止損傷正氣,引邪深入,預防瘟疫就更不能用清熱解毒之品!

那麼,按照中醫溫病學說應該怎麼防止瘟疫呢?

早在《黃帝內經》中就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避其毒氣」,「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就是說防範溫邪最重要的是要增強和保護人體自身的正氣,正氣強盛,也就是說人體自身的抗病能力和免疫功能提高了,外來的瘟疫邪毒就不能侵犯人體,即使侵犯,病情也輕,容易治癒。

相反,正氣不足,就容易感受瘟疫邪毒,發病以後,病情也重。當然還要儘量「避其毒氣」,遠離傳染源,不給瘟疫邪毒侵犯人體的機會。

現在國家採取「封城」等手段就是嚴格控制瘟疫流行的措施,作為個人,要減少接觸瘟疫病邪的機會,出門戴口罩,平日多洗手也是「避其毒氣」的重要手段。

增強正氣是防疫的最重要措施。如何增強正氣,提高自身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我想關鍵有以下四點:

一是合理膳食,營養均衡。給自己「充足電,加滿油」;

二是正確鍛鍊,增強體質。使自己筋骨強健,陰平陽密;

三是心理穩定,不要恐慌。使自己精神內守,氣機調和;

四是起居適宜,空氣清新。讓自己氧氣充沛,肺不污染。

如果一定要用中藥來防範瘟疫,可以用一些氣味芳香,有避穢化濁作用的中草藥懸掛或點燃熏煙消毒,或用氣味芳香輕清之花類中藥如金銀花、菊花、蒲公英等泡茶飲 。

正如明末清初的醫家俞嘉言所說:「未病前預服芳香正氣藥,則邪不能入。」絕不可不分體質陰陽氣血津液之偏盛偏衰,一律服用苦寒清熱解毒中藥預防瘟疫。

防範瘟疫還有一個重要事項就是控制好現有的疾病。

從現在公開的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死亡的病例來看,絕大多數中老年患者原來都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老慢支、哮喘、慢阻肺、腦梗、慢性腎炎等慢性病,這些疾病本身對生命就有威脅,別說患致病性強、死亡率高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就是普通感冒都有可能危及生命。

因此,在疫病流行期間,一定要控制好原有疾病,避免兩病重疊,雪上加霜。
本文作者:周永學,陝西中醫藥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長期堅持教學教研和醫療工作,主要研究外感熱病和中醫組方用藥。擅長治療:發熱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婦科疾病,以及胃腸消化道疾病。

關注@上醫說健康說健康,遇見更多人,一起聊點有溫度的日常健康話題。#清風計劃##關注新型肺炎##木棉花超能團#@頭條健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