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南北對進試圖拉攏土耳其,還沒達到目的就已成為強弩之末

寒江閣一道人 發佈 2020-01-03T06:34:54+00:00

文|笑春風史達林的憂慮公元1942年夏的一天夜晚,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宮內召開了一場秘密軍事會議,在會議桌上,作為最高統帥的史達林分別聽取了史達林格勒與伊朗高原等地區的蘇軍將領的匯報,其間,作為蘇軍總參謀部一員的謝·馬·什捷緬科的報告尤引起了他的注意,在什捷緬科後來的回憶錄中,他驚


文|笑春風


史達林的憂慮

公元1942年夏的一天夜晚,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宮內召開了一場秘密軍事會議,在會議桌上,作為最高統帥的史達林分別聽取了史達林格勒與伊朗高原等地區的蘇軍將領的匯報,其間,作為蘇軍總參謀部一員的謝·馬·什捷緬科的報告尤引起了他的注意,在什捷緬科後來的回憶錄中,他驚訝的發現,史達林居然對其陳述保持了極大的耐心,而他很快就意識到,這可能與自己所在地區——外高加索以及伊朗北部的戰略重要性有關。

史達林為何如此關注一個遠離蘇德主要戰場的地區,是列寧格勒與史達林格勒的蘇軍壓力還不夠大嗎?顯然,作為掌控全局的統帥,他另有憂慮。

這種擔憂,說白了就是擔心土耳其加入德國一方對蘇作戰。而要想搞清楚俄國政治精英們的這種焦慮的來龍去脈,我們還得把它追溯到一戰時期。


一戰的第三大戰場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不久,當時的奧斯曼土耳其就在德國的拉攏下投入到德奧的同盟國陣營中,並封鎖了博斯普魯斯海峽,由於失去對海峽的控制,俄國的黑海艦隊難以投入到地中海戰場中,而一部分陸軍更是被牽制在了外高加索山脈地帶,因為此時,奧斯曼帝國已經受夠了沙皇俄國數十年的凌辱,在陸軍大臣恩維爾的極力主張下,大批奧斯曼軍隊從伊拉克等地區抽身而出,兵進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等高加索小國的領土之內,這些小國驚恐之餘,連忙向俄國求助,至此,雙方的戰爭步步升溫,很快就成為了繼西線與東線之後,協約國與同盟國廝殺的第三大戰場。

奧斯曼帝國的軍隊作戰能力本參差不齊,而且由於協約國集團的封鎖,其物資短缺的情況未能好轉,由於恩維爾一廂情願的頻繁動員,被派到俄國西南部同其鏖戰的土軍官兵們,不得不忍受著凍餓交加的煩惱,很快,俄軍就發現了土軍的頹勢,在對手逐漸放鬆了警惕後,南線俄軍快速出擊,殲滅了大量土軍,給奧斯曼帝國敲響了末日的喪鐘。

俄國內部發生革命後,土軍自以為得計,迅速占領了高加索地區,後又將其交給沙俄的舊軍隊與協約國干涉軍來駐守。這對於新生的蘇維埃政權來說,自然是無法容忍的。因為高加索的喪失不單單是損失一點領土,他還使得自己的南部經濟重心伏爾加河流域與巴庫的油田等都暴露在對手的炮火之下。所以蘇俄利用幾乎是竭澤而漁的舉國動員,召集了大量的步騎炮兵部隊,不惜一切代價收復了高加索山地。

角逐伊朗

納粹德國入侵波蘭後,歐洲的局勢瞬間緊張了起來,史達林也有感於此,所以抓緊時間培養新的作戰力量,同時,為了給己方在未來可能爆發的蘇德戰爭中占據有利的地位,蘇軍向北占領波羅的海三國,並同芬蘭戰成平手,逼迫芬蘭割讓大量土地。向南,蘇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快速占領了伊朗北部,這自然也引起了英美的警惕,西方針鋒相對,占據了南部。曾經一度沉寂的伊朗高原,突然間成為了大國博弈的修羅場。

垂涎於伊朗的,不單單是英美蘇等國,遠在柏林的希特勒,也看重了這一地區的戰略價值。而在他的設想中,伊朗又是純種雅利安人的故鄉,所以對於這塊土地,德國沒有理由不去分一杯羹。但是,對英空戰讓自己損失了兩千多架戰機,海軍又被困在港口中動彈不得,陸軍元氣尚在,可是對蘇戰爭已經被提上日程,不可能給抽出多餘人馬。所以,為了達到自己占領伊朗的目的,他還得求助於一個俄國在一戰中的死敵——土耳其。

拉攏土耳其,希特勒打出南北對進牌

當時的土耳其政壇領袖們謹慎的維護凱末爾定下的不參與歐洲戰事的外交政策,可是,隨著希臘的淪陷以及羅馬尼亞等加入軸心國的事件發生,土耳其的政治精英們有些坐臥不安了,其內部圍繞是否參戰也發生了激烈的爭執。希特勒通過諜報人員得知土內部的這場爭端後,欣喜異常,他知道,自己必須再創造幾個軍事勝利,才能向自己曾經的盟友展示,自己仍然值得信賴和依靠。一個新的作戰計劃出爐了。

這個計劃,就是德軍南北並進,北路,此時深入俄國南部的德南方集團軍群除了利用頓巴斯地區富饒的資源進行必要的補給外,必須抓緊時間東進,攻取伏爾加河流域重鎮史達林格勒,為了實現這一計劃,他又不顧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包克反對,將其部隊分出一部分裝甲力量和空軍充實到攻打史達林格勒的部隊當中。如果此計劃得手,那麼俄國南部將會失去與莫斯科的聯繫,而分布在高加索山脈負責監視土耳其動向的蘇軍,也就成了孤軍。

說完了北路,還得說南路,為了策應史達林格勒方面的戰鬥,希特勒又暗中給在北非的隆美爾拍電報,讓他率領自己整頓完畢的非洲裝甲軍趁勢東進,攻打埃及,奪取蘇伊士運河。如果此計劃達成,大批德軍就可以越過亞非分界線,進入到西亞地區,那裡,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阿拉伯人起義將會與德軍交融在一處,徹底顛覆整個英帝國的殖民體系。而西亞沿海地帶一旦奪取,這裡的德軍,就與在俄國南部的軸心國軍團形成了一個對土耳其的包抄之勢。到那時,土耳其想不加入柏林方面主導下的軍事聯盟都難。

希特勒的構想,自然有其合理性,因為當時的土耳其內部,親德派占據了上風,這種苗頭導致英美不得不背著土耳其不知道,制定了一個突襲伊斯坦堡的計劃,假如土耳其真的加入軸心國,那此計劃實施可能性將會無限增大。1942年下半年中,德軍在北非和俄國南部勢如破竹的進攻力度,也讓柏林方面官員有些飄飄然了。他們似乎不知道的是,這已經是前線將領所能做到的極限了。隆美爾暗中給希特勒發報,稱己方燃油即將告罄,而且英國皇家空軍的頻繁騷擾,也讓自己的技術裝備蒙受了無法彌補的損失。言外之意,他想見好就收,避免孤軍深入埃及犯險。



已成強弩之末的軸心國集團

希特勒當然不允許隆美爾的言論繼續瀰漫,所以他極力申斥非洲的德國將領,巧的是,同隆美爾類似,身在史達林格勒同崔可夫指揮下的蘇軍硬剛的德軍元帥保盧斯,也對戰局的走向表現出了悲觀的態度。和對待前者一樣,希特勒一樣置之不理,後來,也許是覺察到自己這樣做過於不近人情,所以又給保盧斯等一批將領加官進爵,可是,這又有什麼用呢?1943年2月,保盧斯部覆滅於史達林格勒,此役讓德軍損失150萬人左右。

而在這之前,隆美爾也於阿拉曼戰場受挫,黑壓壓的英軍馬蒂爾式坦克突破了他精心構築的反坦克陣地,而他投入的反擊力量不但不能遏制對手的攻勢,反而在英軍沒完沒了的轟炸中化為灰燼,連他自己最看好的打前鋒的裝甲師師長都被擊斃,沙漠之狐絕望了。

最終,他丟下不計其數的被擊毀的裝甲車輛,狼狽竄回突尼西亞。南北對進,攻取伊朗的軍事行動,就這樣走到了它的終點。至於土耳其共和國,在意識到美英深不可測的戰爭潛力後,連忙表示支持反法西斯同盟的行動。柏林非但沒有爭取過來土耳其,反而被迫面對己方無可挽回的戰場大敗局。


參考文獻:

(蘇)什捷緬科《戰爭年代的總參謀部》

曼施坦因《失去的勝利》,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英)約翰·吉根《二戰史》,北京大學出版社

(英)戴維·歐文《隆美爾》 中國人民解放軍出版社

關鍵字: